01
还记得那是高二那年,刚入冬。周一晚自习,不知道什么原因,班里有些骚动,好像有人窃窃私语,但又听不清。
“男生518宿舍的,去办公室找班主任。”随着班长在门口喊了一声,话音刚落下,大家似乎心照不宣地认为这个晚自习应该是没有老师看场了,窃窃私语变成了大声讨论。
坐在前排的我,终于听清了——最后一排有个男生失踪了。
怎么是他呢?怎么会是他呢?不可能的……
那个平时在角落里默默无闻、看起来特别乖的男生,居然失踪了……
是的,他失踪了,准确地说,是离家出走了。只是,等到家长、老师、同学们都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两天了。
02
我们高中的寄宿学校两周放假一次,中间的周六下午上完课可以出去放风,可以等晚自习再回来。
那位男同学家距离学校比较近,他就在那个周六下午回家了,回家跟妈妈要了几百块钱,再加上自己平时存的钱,拿着八九百块钱就走了。
他本来打算走了以后再也不回来了,打工、挣钱、娶妻、生子,一辈子与我们小县城再无瓜葛了。
我是知道他的,虽然他无比内向,甚至没有存在感。我们初三的时候也在一个班里,两年过去了,他还是像以前那么沉默,不同的是,两年前他是班里的尖子生。
到了高中以后,成绩一直下滑,怎么赶也赶不上去。深感压力山大,一时冲动,就走了。
除了800多块钱,他什么都没带。他走得如此潇洒 。
当然,身份证也没有带。他没有想到这一点成了致命的障碍。
他坐客车来到了市里,就再也走不下去了。
八九百块钱,在几年前,那个偏远的小城市,17岁的我们眼中,算是一笔大数目。然而独身一人到了市里,算上车票,住了宾馆,又被人骗走两百,两天就花得差不多了。
没关系,他心想,反正是要工作的,哪怕给人端盘子洗碗,先挣点钱再说。
只是17岁的他,对于诸多问题还是想得太简单了。
因为没有身份证,没有人敢雇他做工。他从一条街街头找到街尾,从清晨到黄昏,每一家店给他的回复都是一样的。
眼看着最后的钱也在一点一滴消耗,他点了一份馄饨,吃完又继续漫无目的地走。
钱啊,没有钱,17岁的少年觉得寸步难行。他开始后悔,自己怎么那么笨,怎么就没在跟妈妈要钱的时候把身份证也骗来呢。
17岁的少年,觉得应该去网吧,包夜场不过十几块钱,便宜又能遮风挡雨,还有网上。
绝望的少年一直走,走着走着,走到距离车站很近的地方,找了一家网吧。也许是想回去了吧。
他小心地询问了价钱,充了卡。坐在电脑前,松了一口气。
也许这次离家出走注定要失败了,少年看着荧幕反光中的自己,苦笑了一下。
他打开QQ,开始发消息,求救。
03
而在他那漫无目的乱撞的两天,他的妈妈,凭借着一种做母亲的本能,觉得儿子哪里不对劲儿了,周一早上去学校找。到了学校,班主任的脸一下就吓得惨白。那位习惯带毕业班不爱管束学生的老师吓坏了,怎么会出这么大的疏漏?
班主任老师赶紧叫来了男生同宿舍的,室友们都以为男生请假回家了两天——趁着周六的放风时间顺便回家也是正常的。
那位慌乱的妈妈没有劈头盖脸地给老师一个巴掌,也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儿子室友骂一顿。她镇定地给爸爸、姐姐还有在派出所工作的舅舅打了电话。
姐姐和爸爸推开手头的工作,又仔仔细细地问了室友一些其他细节,试图找到更多的线索。
室友小胖子看到漂亮姐姐总想着表现自己,他说,少年最近网瘾有些严重,或许姐姐可以登上QQ看看他在不在线。
姐姐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微笑着对小胖子说谢谢。
她迅速打开手机翻盖,登上QQ,把音量调到最大。
爸爸和舅舅已经发动所有关系去找了,一天过去了,还是音讯全无。
妈妈在学校了解了相关信息后,安排姐姐回家等。她一个人去其他同学家里,希望能得到更准确的消息。跑了一天,徒劳而已。
期间不时得给姐姐打电话问有没有接到弟弟的消息,尽管姐姐说这么大的男孩子应该不会出什么意外。
到了晚上10点左右,姐姐收到了弟弟的消息。少年说他在市客车站附近的“先知在线”网吧,买了夜场的网卡,第二天早上六点之前到期。
爸爸和舅舅还没回家,接到姐姐的电话,妈妈立刻一个人回家,拿了一袋面包,几包牛奶。
儿子就快找到了,她不能倒下。
她决定一个买票连夜赶去市里,并告诉姐姐在家等着爸爸和舅舅。
女人还没一个人走过夜路呢。从小在小县城顺利长大,结婚后丈夫也很宠她。除了旅游,她没出过小县城。
奇怪的是,一个人赶夜路并没有那么可怕,并不是出行旺季,客车上人不多。客车司机很健谈,跟前排的老大爷不断地拉家常,讲笑话。
女人的心逐渐平静了下来。
晚上车走得稍慢,四个小时后,终于到了终点站。
凌晨五点,她找到了姐姐说的那家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