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虎讯 1月23日,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北京金融安全产业园联合策划的《中国互联网金融安全发展报告2018》(简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聚焦基于风险防范的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强调金融科技健康发展要严守安全底线,建议通过发展监管科技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报告》指出,金融科技、监管科技健康发展必须双轮驱动,一手抓制度创新,一手抓技术创新。应建立试错容错纠错机制,破解法律不完备性困境。做到软法先行、硬法托底、刚柔并济、混合为治、动态合规。
其中,试错容错机制是对于金融创新的“监管优惠”,需防止“伪创新”、“伪金融”、“伪科技”规避法律、挤占资源。在鼓励创新的同时,不应以牺牲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相关制度的设置应更注重消费者的权利保护,完善在试错容错中信息批准制度、纠纷解决机制等。
《报告》指出,金融科技发展变化迅速,新技术的涌现、新场景的应用令人应接不暇,而新的法律草案和政策的制定、出台需要较长的时间,国家管理模式在应对某些已经成型、稳定的治理对象时具有强大的优势,在应付诸如互联网金融这种正在高速发展中同时又高度聚集风险的领域,难以满足监管的需要。
2018年,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加快暴露,P2P网络借贷爆雷等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外部环境冲击、市场秩序混乱、信用体系缺失的叠加后果,也反映了行业风险控制能力薄弱、监管科技落后的现实问题。”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霍学文表示,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行业发展正在经历从爆发生长到回归理性、从开拓市场到防范风险的过程。这有利于金融科技夯实技术基础,增强核心优势。
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思聪表示,监管科技在2018年加速崛起,从基于微观审慎的合规管理向基于宏观审慎的系统性风险防控和金融安全底层基础设施建设扩展。“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共同服务于风险防控,两者良性互动,相互融合。”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整合金融科技有关的资源和金融监管资源,探索协同、联动的机制。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布的文件就做好网贷机构分类处置和风险防范工作提出了“坚持以机构退出为主要工作方向”“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和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底线”等要求。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朱勇表示,当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一些深层次问题仍需高度重视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在并将进一步推进行业基础设施建设和作用发挥,开展互联网金融统计分析和风险监测,强化互联网金融标准规则研制,实施互联网金融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网络监测,切实发挥行业自律在打好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攻坚战中的积极作用,促进互联网金融安全规范有序发展。
“2018年11月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这不仅仅是成立新的机构,更是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监管格局的重大调整。”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助理王颖介绍说,未来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防控金融风险,推动首都金融业健康发展。包括加快地方金融监管立法、丰富地方金融监管手段,继续加大重点领域风险处置,完善部局监管协同机制,加强金融能力建设,做好投资者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