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击的阿秀
与优秀的人一同成长,做牛逼闪闪的职场青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心禅道  ·  投资#799 ... ·  2 天前  
心禅道  ·  投资#799 ... ·  2 天前  
FT中文网  ·  iPhone神话在中国破灭 ·  3 天前  
黑龙江政务  ·  更大力度!中国稳外资20条发布 ·  3 天前  
黑龙江政务  ·  更大力度!中国稳外资20条发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进击的阿秀

冯唐:我读曾国藩,满纸背后都是2个字

进击的阿秀  · 公众号  ·  · 2024-04-28 11:33

正文

作者 | 冯唐
来源 | 正和岛(zhenghedao)
推荐 | 进击的阿秀(zchxuexi)

哈喽大家好,我是阿秀。


在二十多年管理实践的过程中,担任过麦肯锡合伙人、华润医疗集团CEO等职务的冯唐一直在琢磨:如何成事?少数人为什么能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事?为什么能持续成大事?


冯唐说:我的管理困惑都在中国,反复比较,给了我最好帮助的还是中国古书和先贤。我不得不承认,我读曾国藩的书最多、最勤、最有收获。满纸背后都是: 成事!成事!成事!


最近几年,“焦虑”成了一个描述我们社会的关键词。每个人都在想如何成功,每个梦都在想成功了后如何如何。这不正常。


正常的社会,没有那么多成功者。成功,三分力气七分运气。没有成功这个胡萝卜,人生还有何意义?


我的结论是,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做事,做你自己的事,一件件一桩桩地把它做成,做好。


人为什么要成事呢?成事,不能让人财务自由,可以让人身心自由。身心自由的爽,是类似宗教的体验。持续做事,持续成事,持续自由,持续爽,人生就充满了意义。


- 01 -

曾国藩眼中的成事


在我看来,曾国藩是成事学的千古第一人。


他为师为将为相,立德立功立言,救过中国几十年,写过几千万字(不确定多少是他写的、多少是幕僚写的)。


更重要的是,他做实事,在非常难做事的晚清,他做很大的实事,他持续做很多很大的实事,而且他写的东西都围绕着如何成事,提供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法论和修炼法门。


曾国藩是很一个传统的人,传统的儒家精英。他的时代是一个读四书五经的时代,他的儒家精英意识、领导意识、使命感、救世感非常强烈,这是我们无法体会的 。我们的时代,精英们都在变着花样“割韭菜”。



曾国藩眼中的成事,很传统,就是“三立”,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通过言传身教,公德无量,私德无亏,给他的部属、他的家人以及晚清的中国士人们树立起了一个社会精英的标本。这种精英意识,从曾国藩的时代一 直延续到五四前期。他是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立功,结束了太平天国,开启了洋务运动,给大清朝续命五十年。


立言,这方面他不够文艺,有点失败,没有名篇名诗流传下来。


古往今来的大成就者都是这样。立德立功立言一边做事,一边唠叨,一边修炼着三观和方法论(“德”)。



- 02 -

成事的第一要义


在曾国藩看来,成事有诸多要素,如果排除“命”“运”等等非自身要素,“明”是第一重要的元素。


“明”字有两层意思: 高明和精明。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高明和精明与现代汉语常用的词义不同。


高明是指有大局观,能跳脱具体事物、具体人物、特定时代、特定心性,看到不变的规律、问题的核心、处理的原则。能高明,能见山河之旷远、人心之顽固、世间之轮回,也就能降心抑志,窥见万事万物寂静涅槃的底色,也就渐渐归于平实。


如今,佞人大多,虚招太多,太多人混了太久了,更多人被晃点太久了。行胜于言,质胜于华,既是曾国藩做事的特点,也是用人的慧眼。


精明是指有精密度,调查研究获取足够详尽的信息,不想当然,多方推理、反复论证,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不拍脑袋。能事事求真、求精、求准,俯下身段,实事求是,从不“我以为”,从不走捷径,也就渐渐变得实在,也就渐渐归于平实。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高明是大处着眼,精明是小处着手。 做事没有真正的捷径,于高明和精明两个角度反复做实事,反复磨炼心性,就是捷径。



- 03 -

成事的不二法门


如果只记曾国藩的一句话,就记“大处着眼,小处下手”。这是做事的不二法门。


做事情,做项目,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做管理者,要时刻看到全局,掌控到全局;做一个好的管理者,还要看到自己的局之外,更大的局,整个产业的走向,整个社会的动态,哪里是风口,哪里是陷阱,哪里是未来。这都是“大处”。


但事情是一件件做的,局面是一点点突破和完成的,风起于青萍之末,这都是“小处”,要扎扎实实地做好。


“大处着眼”需要更多的天赋,“小处着手”不需要太多天赋,俯下身段,埋头苦干,时间长了,就会了。


“小处着手”掌握之后,再练抬头看路、“大处着眼”,效果也很好。 即使练不会或者练不好,还是有“小处着手”看家护身,还是一个能成事的人。



- 04 -

成事的三大方法


曾国藩成事的方法,简单说就是管理自己、管理团队、管理事情。


管理自己,管好自己能做的,管好自己不能做的;管理团队,他给团队提了两个基本要求:不睡懒觉,不撒谎;管理事情,他的名言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人到中年,容易油腻,企业发展到稳定的阶段,更容易油腻。如何避免做一个中年油膩男,如何避免做一个油腻的企业,重点都在管理,前者管理自己,后者管理他人。


成事,最难的是“认识自己”,认识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有一句老话,“取人为善,与人为善”。这句话的意思和我们平时理解的不同。


简单说就是,集取团队认定的好,把团队的每个人变得更好。曾国藩最擅长的是,在成事的同时,也成就别人。有雄心,无私心,这一点很难。管理者应该学的是这个。



- 05 -

成事不易

“成人”更难


成事不易,修炼成一个成事的人更难。一个成事的人想成大事,还是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在不朽的路上九死一生,“一将功成万骨枯”。


曾国藩又是如何修炼的呢?


他早期打仗,屡战屡败,被人骂死;中期也想过退出,沧海一声笑、不问天下事,但自己已经把这么多人忽悠起来了,怎么好意思走?当时起兵的初心是不贪财不怕死,死都不怕,还怕什么被人骂?


本来不是投机取巧的人,不是苟且自全的人,如果苟且巧退,看着被忽悠起来的人为了忠义冲锋陷阵,丢不起人啊。 丢不起人,做不到,只有继续干下去,不走回头路。



曾国藩说“魂魄犹有余羞”!这不是“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的诗意,而是任重道远、誓不返顾的决绝。前面是必然的辱骂和很可能的死亡,后面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一个修炼成了的成事人,还能一往无前,除了对成事方法论的谙熟、对不朽的渴望,内心最深处还得有一股蛮荒之力。这股蛮荒之力要靠基因、靠命里有,靠念这本书不行,靠念什么书都不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