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huyi,作者授权早读课转载。
公众号:shuyi在上班(ID:meet-shuyi)
编辑:Juvae
这是我第一次玩现金流游戏。
作为一个曾经有那么一点关注“财商”的人,我早就读过罗伯特清琦那本风靡全球的《富爸爸穷爸爸》,也早就知道了现金流游戏。
但是直到真正玩游戏的时候,我才搞清楚什么叫“现金流”,什么叫“现金量”。
也第一次开始思考,自己的资产到底能由什么构成,自己的资金能力到底能支持自己干什么样的事业。
这些问题,我活了将近24年,从来没有去认真考虑过。
虽然看上去丑丑的,但是不要小看这个棋盘哇!
在现金流游戏中,每个人会有一个角色(职业)。
我们五个小伙伴,分别抽签扮演了秘书、工程师、小学教师这三个中等收入职业和医生、律师两个高收入职业。
我拿到“小学教师”时心里一惊,因为这差一点点就是我本来按照社会的要求应该去找的职业道路啊。
但也许这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有时自己没有刻意去想的问题,世界反而会在不经意间给你提醒。
抽签结束后,医生和律师是最让人眼红的,因为每个月的现金流几乎是我们的3倍多。
但是仔细看过卡片后,发现收入高,支出也不少,尤其是以后养了孩子以后,花在一个孩子身上的费用会是我这个“教师”的3-4倍。
可能这就是“中产阶级的虚荣心”吧…
虽然只是一个游戏,但是在里面生活中会对资产产生影响的场景都有可能遇到,典型的比如生小孩,比如失业,比如市场变动,一开始这些词都仅仅只是“词”,但当我们真正开始角色扮演在沙盘上行走之后,切身地感受到“金钱的丧失”之后,这些词突然有了意义。
其实有点紧张,也很怕犯错,但如果在模拟人生的游戏里都不犯错,难道还要留到现实中去犯错吗?
游戏开始。
游戏的上半场,我们应该是20-40岁的年纪。
有了工作有了收入,但同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发生。
有人生了小孩,平白无故多了一笔不小的支出。(然后发现生小孩可真是赔钱……)
有人开始投资股票,因为太穷,并不敢多买。
有人意外失业,一下子要把所有的钱都拿来还给银行,如果还有小孩更是雪上加霜。
也有像我这种没什么大波动的人,一直在投骰子投到各种意外支出。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真的超级倒霉,直到游戏结束以后我累积经历了将近七八次意外支出后,我才反应过来里面别有深意。
深意留待后讲,先讲讲上半场里有意思的事情。
买股票
大家一开始都在买股票,但都不敢多买。
其实很简单,因为接连看到小伙伴们失业,生怕自己还不上钱破产只能退出游戏。
但就是这样太过谨慎,其实反而错过了很好的机会。
就拿我来说,我有机会以史上最低价5元买到一只股票,当时我手里的现金流将近有1500,而我只花500块买了100股。
后来市场风云突变,股价翻了8倍,而我只堪堪赚了4000块。
说真的,比起我那说来就来的意外支出,4000块真的跟没有似的。
买房子
可能是由于身在北京的缘故,一听到房子出售就是“买!”管你什么户型我也买!
花了4000买了个两室一厅,玩到六十岁也没有卖出去,只能攒着养老了。
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卖出去,只是机会来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房子在手。
其实仔细想想也能明白,之前看报道说大部分的人到了30岁都得从两室一厅换到三室一厅或者更大,因为家里要生小孩,要把父母接来住——两室一厅是根本不够用的。
但我根本没想过,一心只觉得有资产就要卖。
而同组的秘书小伙伴很聪明,一抽就是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首付低价值高,重要的是市场行情好。
事实证明这套房,真的成为了他的重要资产。
在游戏的第一阶段,每个人要完成的是原始财富积累。
一开始其实大家都穷,无论是低收入高收入,总是被突如其来的意外支出、生小孩乃至失业搞得焦头烂额。
最后成功跳出循环实现财富自由的小伙伴,曾经是我们中第一个生孩子也是第一个失业到身无分文的人。
而这个时候重要的,是能不能看到机会,敢不敢抓住机会。
复盘时银行家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说“穷”分两种,一种是“兜里穷”,一种是“心里穷”。
“心里穷”的人,他是不敢投资或是盲目投资的,因为害怕随时会破产。
而“兜里穷”的人,更关注的反而是机会本身,就算没有足够的现金量,假如一个机会在逻辑上是说得通的,那他一定会去做。
这是判断力的问题,也是心态的问题。
人到40岁,其实我们都没玩出什么花样,没有人出圈,该经历的可能很多人都经历过了。
但是游戏更有意思的部分,好像也才开始。
哪怕是没有特别指出,我也很明显地察觉到40岁以后有了很不一样的变化。
机会变了
(后来证明,是因为圈子变了)
假如前面没有犯大错,这时已经会有一批人手里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所以那些股票的“小生意”已经不能再吸引他了,他们开始做大生意。
最典型的就比如秘书小伙伴,他很顺利地就把那套三房两厅的房子出售了,足足赚了十几万。
我因为抛了一些股票,加上一些意外财富,也进入了可以进大生意的圈子;医生小伙伴因为本身收入就不低,也顺利成章地进入了。
圈子开始分化了。
做大生意的人,有的继续投资房产,有的投资企业,还有我这种尴尬地处于手上没什么钱也贷不了多少款所以啥也投资不了的。
但无论如何,当我们已经开始有机会接触大生意时,我们很少会回头再去做股票、倒小房这种小生意的。
所以,无论是之前购入的股票没有及时卖出,还是40岁再度购入股票,都很有可能面临一个事实是:
你的股票再也没法出手了。
在游戏里,是因为抽不到小生意卡片,在现实里,是因为圈子变了,信息也就变了,股票该何时出手,你可能根本就不知道。
股票的收益不可能长久
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时想靠股票来赚大钱,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如果你很有钱,你没必要再靠炒股赚钱;如果你很穷,炒股你也赚不来多少钱。
更何况比照现实,我们都知道40岁以后的风险有多大:孩子的压力、个人健康的压力、父母健康的压力……你敢把钱投进股票里孤注一掷吗?
买房子没那么简单
进入40岁后我没有买房,吃了一次两室一厅的亏,总不能吃第二次。
也有伙伴非常焦急地在自身资金已经不充沛的情况下,买了一套两室一厅。事实上,从我买了房子之后的“20年”,这个户型就从来没变现过。
在40岁之后,对这种变现概率非常低的东西,是完全不应该浪费钱的——就算你知道这不是一个好机会,但你也不能因为好机会迟迟未来,就盲目地把钱花出去了。
银行家说,这和你到三十岁被催婚,然后匆匆忙忙把自己嫁了有什么区别?
这个比喻,真是醍醐灌顶。
警惕意外支出
是的说的就是我,我在40岁以后,在手头上只有5000块的时候,花4000块买了一台 42寸大彩电。
发自内心的说,这事儿我真干的出来。
仔细想这个事情其实意味着,我对自己的资产状况毫无察觉且盲目自信。
估计80%的月光族都抱着这个心态:没事儿慢慢还总会还上的,反正每月那点手续费又不是还不起。
但是想象一下,20岁的时候意外支出个四五百,四十岁意外支出个四五千,六十岁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话就手上几乎没有现金流了,但自己随时想满足自己的心态没变,可能随时就能支出个四五万。
我的人生只是不在今天破产而已,但迟早有一天会破产,而且我越盲目,这天就会到来得越快。
很巧的是,这张图片来自于一个题目为《中老年破产激增》的新闻
下半场可能是大家都比较进入状态了,过得非常非常快,当我还在苦苦等待机会的时候,银行家就宣布到六十岁结束了。
有非常幸运跳出循环实现财务自由的伙伴,也有像我这样手上有点闲钱,但其实会越来越穷的伙伴。
我本来在想,也许多给我一点时间,或许我还有机会。
但时间才是我们最大的成本。
不会说别人的一年是365天,而你的一年是500天。
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最大化的价值才叫做投资,我们苦苦埋头算来算去,却忘了自己最大的成本是时间。
当“一生”结束后,回头去看我们在各种节点上做出的选择,真的会有很多有意思的结论。
吸引力法则
你越不想让自己失业,越可能失业
第一圈三个小伙伴都不幸“失业”,原来都是在投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告诉自己“不要投失业”。
但是我们的大脑不能明白什么叫“不要”,而只能接受“失业”。
你越不想要,大脑越可能为你做出“要”的选择。
所以后面每次路过“失业”我老想着“给我个机会吧!”,倒真的平安无事。
心态好也是一种运气
最终实现财务自由的秘书小伙伴的心态好到不行。
作为全场第一个生孩子然后又失业的人,我感觉他接受得特别好,顶多只是有一点惊讶,不会唉声叹气地想自己真倒霉,相比较而我连个额外支出都要一惊一乍……
后来这位实现了财富自由的小伙伴,拿到钱也没有死死揣着,而是豪迈大方地请朋友一起去高尔夫巡游赛。
财商里除了智商和情商,还有一点是人际商,虽然这次体现得不多,但我觉得,这个人真的够朋友。
投资流动性高的商品
后半场的大生意里,有人投大公寓,有人投企业。
房子比起企业来说,在市场上的流动性一定是更高,也更容易出手的。
但作为一个唯一一套房还砸手里的人,我还要继续体会这一点。
别看医生赚的多,其实最难财富自由
这是非常出乎我们意料的一点。
但高收入职业,往往意味支出也不低,所以一旦做错了投资选择,还不上钱很快就会破产。
大概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因为支出少,所以反而更有可能让非工资的收入超过支出。(但是由于只玩过一次样本量太低,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资产配得丰富一点,无论市场风云怎样突变,都能赚到。
数字
决定了该不该投,能不能投的
只有数字能告诉你,成本是多少,收益是多少。
从前我总觉得,人生被一堆数字决定了是不是很荒谬,但现在明白,荒谬的是你根本不知道这些数字的存在,然后就这样错过机会,误解自己,被操控了人生也不知道。
玩现金流游戏,是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的局限,也了解局限之外的事情。
虽然只是一个游戏,但有时候我们做出的每一步选择,都是我们真实生活中的反应。
比如有时候,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有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理财,有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股票,然后还依然盲目地自信着。
比如我,从来不知道自己其实根本就不知道,意外支出可以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只有不断地去拓宽自己的边界,才可能具体地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
所以要去投资自己,不仅是赚工资,也要赚能力。投资自己不是买两节课读两本书就行了,是执行执行一刻不停地执行。
投资了自己以后,去赚钱,去买股票,去买房,去累积资产。
不要一辈子都做那只在圈里疲于奔命的老鼠呀。
*
当然,现金流游戏,玩一次是绝对不够的。
我已经在期待下一次的自己。谢谢杨树老师,银行家的点评非常老辣精彩。谢谢一起玩的小伙伴,让我反省自我看到了很多。
2017/5/8 现金流游戏第一次复盘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本文由作者授权早读课发表,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