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傅斯年
来源 | 爱思想网
三
既然“左道”的人生观念,都是离开人生说人生,我们“不左道”的人生观念,当然要不离开人生说人生了。但是不离开人生说人生——就人生的性质和效果,断定人生的真义——却也不是容易的事。想这样办必须考究以下各条事实:
(一)人在生物学上的性质——就是人在自然界的位置。
(二)人在心理学上的性质——就是人的组织、机能、行为、意志各方面的性质。
(三)人在社会学上的性质——这是人和人、个人和社会相互的关系。
(四)人类将来的福利,和求得的方法。
(五)生活永存的道理(The Immortalitiy of Life)。(我这里说生活永存,万万不要误会。我是说“生活的效果(Ef Afects)”永存,“社会的生活”永存,不是说“个人的生活的本身”永存。)
照这五条研究详细,不是我这“发端”的文章应有的事。况且我学问很浅,也不配仔细述说这些。所以要做这篇文章的缘故,原不过提出这人生问题,请大家注意;请大家去掉“左道”,照正道想法去解决他;并不敢说我已经把他圆满解决了。但是人人都有自己的哲学,上至大总统,下至叫化子,都有他的人生哲学,我对于人生,不能没有一番见解;这见解现在却切切实实相信得过,也把他写了出来,请大家想想罢。
人生观念应当是:
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我现在做文,常觉着中国语宣达意思,有时不很亲切。在这里也觉这样。我把对应的英文,写出来吧。“The free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s for the Common Welfare.”)
四
我这条人生的观念,看来好像很粗,考究起来实在是就人生论人生,有许多层话可说。怎样叫做自由发展个人?就是充量发挥己身潜蓄的能力,却不遵照固定的线路。怎样叫做公众的福利?就是大家皆有的一份,而且是公共求得的福利。为什么要为公众的福利?就是因为个人的思想行动,没有一件不受社会的影响,并且社会是永远不消灭的。怎样能实行了这个人生观念?就是努力。这话不过略说一两面;我这人生观念,决不是两三行文章,可以讲圆满了的。但是多说了看的人要讨厌了,姑且抛开理论,把伪《列子·汤问》里一段寓言,取来形容这道理吧。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阜之丘,如大山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龁,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慧!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其子存焉。子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为乎!”河曲智叟无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这段小说把努力、为公两层意思,形容得极明白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为乎”一句话,尤其好。我们可以从这里透彻的悟到,人类的文化和福利,是一层一层堆积来的,群众是不灭的,不灭的群众力量,可以战胜一切自然界的。末一节话虽荒唐,意思乃是说明努力的报酬。但能群众永远努力做去,没有不“事竟成”的。我们想象人生,总应当遵从愚公的精神。我的人生观念就是“愚公移山论”。
简截说罢,人类的进化,恰合了愚公的办法。
人类所以能据有现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为从古以来的人类,不知不觉的慢慢移山上的石头土块;人类不灭,因而渐渐平下去了。然则愚公的移山论,竟是合于人生的真义,断断乎无可疑了。
这篇文章,并没说到仔细。仔细的地方,我还要研究去,奉劝大家都研究去。研究有得再谈罢。
关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