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很久很久才能过一次年。”
但等我大学毕业上了班,
特别是过了三十岁以后,
这种感觉一下就翻转了,
觉得时间快得跟箭似的,
眼睛一闭一睁,一周就过去了。
又一闭一睁,一月就过去了。
再一闭一睁,一年就过去了。
真是一件好奇怪的事情——
为什么我们越长大,觉得时间过得越快呢?
是什么影响了
我们对时间的感知?
我先来讲一个
“假期悖论”
。
比如上个月,
你请了一周假出去旅行,
感觉还没好好玩呢,
一周时间眨眼就过了,
你甚至产生了错觉:
“真的就过了一个星期了吗?
”
但一个月后你回忆这段旅行时,
却感觉好像离开家半个月似的。
这就是所谓的“假期悖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心理学家哈蒙德对此展开了研究,
结果她发现了一个秘密——
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跟我们吸收、处理、储存的信息量紧密相关。
如果一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
是未知的、新奇的,
是激动人心的、是刻骨铭心的,
大脑就会高频运转,
吸收、处理和储存很多信息。
因为大脑吸收、处理和储存的信息多,
所以这段时间事后回忆起来就会“变长”。
如果一件事情对于我们来说,
是熟悉的、常见的、趋同的,
大脑就会低频运转或待机,
进行无意识的自动化处理。
因为大脑吸收、处理和储存的信息少,
甚至没有储存信息——
信息高度趋同,会被大脑整合删并,
所以这段时间事后回忆起来就会“变短”。
相信很多人都有一种旅行感受——
回程总比去程快。
这种感受恰好证明了哈蒙德的研究。
为什么呢?
“因为大脑是会偷懒的,
它判定相同的场景和事物,
是不需要一遍一遍储存的。
”
这跟硬盘储存是一样的理,
硬盘储存的时候,
遇到相同的文件就会询问是否覆盖,
因为它认为相同文件不需要重复储存。
我们首次去一个地方时,
景象都是我们第一次体验,
所以一路所见都是新奇的,
大脑就会高频运转,
不停地吸收和处理这些新信息,
所以我们就感觉时间变慢了。
但是回程呢,
因为很多景象都见过了,
新鲜的“内容”变少了,
大脑需要处理的新信息就变少了,
所以我们就感觉时间变快了。
“回程总比去程快”佐证了一件事情:
“时间”和我们接收了多少信息有关——信息能够延长时间。
心理学家詹姆斯,
做过一个“线段实验”。
他各用了三秒钟,
在纸上画了A、B两条线段,
B线段比A线段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