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图所示,这是一个不对称的曲线,在损失时更陡峭,因此导致:
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
并且,损失和获利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评价事物时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风险的态度。
结果,在赚钱这件事情上,人们无法摆脱微小利润的诱惑,以及对结果严重亏损的恐惧。
想想看,那些赚了大钱的,往往是被迫持有较大仓位,例如前些年靠房子赚钱的,主要是因为买卖没那么容易,不然早就卖了。
而绝大多数时候,人们如彼得·林奇所感慨:
一些投资者总是习惯性地抛掉赚钱的好股票,抱着亏钱的差股票,这无异于拔掉鲜花浇灌杂草。
此即所谓“处置效应”,是行为金融学中发现的一种投资偏误:
投资人倾向于出售增值的资产,同时持有价值下跌的资产。
俗称“
出赢保亏”。
交易高手会让自己在决策时摆脱贪婪和畏惧,并做到如下两点:
a、学会接受小的亏损;
b、让盈利不断扩大。
然而,做到这一点太难了,因为反人性,会让我们非常不舒服。
人类的这种奇怪的天性,不止是在投资领域。
例如,“好女掉入渣男的陷阱”,似乎也有类似的缘故,不管是因为沉没成本,还是由于损失厌恶而在情场孤注一掷。
心理学家托马斯·季洛维奇用船来打比方:
人们喜欢放弃那些已经被证明适于航行的船只,却把希望寄托在修复破船上。
理查德•塞勒将其称之为“禀赋效应”。举例如下:
某人有一瓶陈年好酒,如果让他以200美元的价格卖掉,他不会卖;但如果问,这么一瓶酒你愿意出多高的价格来买,他出价不超过100美元。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一名围棋高手而言,弃子非常重要。
背后的道理,则是大局观,和对整体形势和价值的判断。--这恰是AI碾压人类棋手的关键所在。
少数聪明人会反向利用人类“
出赢保亏
”的认知缺陷。
例如,在国外,有位王牌交易员在去别人家谈合同时,往往会故意说把文件放在车上了,然后独自出入一趟,就会无形间大幅提升主人的信任,增加“沉没成本”。--想想看,谁会这样自如出入别人家呢?
类似的策略,渣男们尤其擅长:让女性因为损失厌恶,陷入交往的沉没成本,令她们在情场上孤注一掷。
更聪明如理查德•塞勒,他是Fuller & Thaler资产管理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该公司率先将行为金融应用于投资管理,专注于美国小盘股和中盘股,成果还行。
如其网站所言:
“投资者会犯错。我们寻找他们。”
该公司拥有一批会利用如禀赋效应、损失规避和现状偏差等认知偏误的投资者,通过利用其他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与心理偏见,取得投机交易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