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18岁的高三学生小袁在开学前一天因剧烈呕吐来到萧山区中医院就诊,本以为只是吃坏肚子,却被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种可能致命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事发当天,小袁因恶心呕吐来到区中医院急诊区就诊,起初以为是简单的胃肠炎,但是腹部CT却提示小袁有脂肪肝、肝脾肿大等异常表现,因此急诊医师建议到消化内科进一步就诊。
在诊室中,小袁生化检查显示其血糖、尿酸、血脂等多项指标远远超出正常范围,机体代谢出现了严重的障碍。在问诊时,医生还闻到了小袁口中呼出有烂苹果味(丙酮),他建议小袁立即住院接受治疗。
入院后,医生又进行了血气分析、血β-羟丁酸、尿常规等检测,血气分析结果显示,小袁伴有严重酸中毒,其中尿糖4+,尿酮体4+,确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在抽血送检过程中,医生发现送检血液样本出现了明显的脂浊现象。
对此,医生表示,这是因为此时小袁体内胰岛素相对不足,身体被迫分解脂肪供能。额外的脂肪分解会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同时也使肝脏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血液中甘油三酯过多就会导致血浆浑浊,也就是所谓的脂浊。同时小袁伴有严重的脱水情况,血液浓缩使血脂浓度相对升高,加剧脂浊表现。
图源医院
要知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凶险的急性并发症,每小时血糖可飙升2.8-5.6mmol/L。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统计,
一旦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进一步发展,合并脑水肿,疾病死亡率极高(21%-24%),在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更为凶险。
年轻人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情况已经不是偶发现象。饮料、熬夜、压力是其发病率增高的“元凶”。小袁的父母跟医生“诉苦”,
原来小袁平时酷爱奶茶,几乎到了奶茶代水的地步,一天就要点好几杯,还特别喜欢吃高盐高脂的高热量油炸食品。
对此,医院内分泌科专家高雅文医师指出,我们日常喝的含糖饮料危害大,一瓶可乐≈10块方糖,长期饮用导致胰岛素“过劳”,诱发糖尿病。熬夜+久坐:睡眠不足、缺乏运动降低代谢能力,增加患病风险。学业压力: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素)会对抗胰岛素功能。
哪些人更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情况?
高雅文医生说:“在我们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
新发糖尿病患者:约30%的1型糖尿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
其次,胰岛素治疗中断者:
自行停药者3天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风险提升8倍。
此外,应激状态人群,比如感染、外伤等应激时肾上腺素飙升对抗胰岛素,也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如何预防糖尿病的发病,做好以下几点:进行饮食管理,减少高糖、高脂肪、高盐食物的摄取;加强锻炼,每天坚持至少 30 分钟的有氧运动;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睡眠时间7 - 9 小时,定期体检。
高医生提醒广大市民群众,
近年来像小袁这样的案例并非孤例,反而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糖尿病并非“老年病”,不良生活习惯正让青少年成为高发人群。
若出现持续呕吐、呼吸异味、异常口渴,务必立即就医。管住嘴、迈开腿、定期查,是远离糖尿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