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经济史研究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杂志的微信公众号。既是本刊的信息发布平台,更是沟通学界、服务同行的信息交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网信广东  ·  2025年怎么“拼工业”?工业大省“新春第一 ... ·  19 小时前  
开柒  ·  李彦宏“推翻”李彦宏 ·  22 小时前  
福州新闻网  ·  热搜爆了!刚刚,破100亿元! ·  昨天  
福州新闻网  ·  热搜爆了!刚刚,破100亿元!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经济史研究

【笔谈】本位与信用: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及其变革

中国经济史研究  · 公众号  ·  · 2019-12-06 19:36

正文

燕红忠(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内容提要:从明代中叶起,白银逐渐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与货币制度中最主要的货币形态。文章从货币供给和信用扩展的机制出发,探讨了近代中国白银货币制度的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特点,以及由政府主导的币制改革的路径及特点。研究表明:由于政府信用渗透和管理货币的激励不足,白银的货币供给与信用创造主要由民间机构主导,其信用扩张机制包括发行私人银钱票、使用记账与信用货币,以及发展信用票据等途径,进而导致中国逐步形成了由多种不同货币形态和信用层级构筑而成的分散化、区域化的货币体系。在这一背景下,近代中国的币制变革,本质上是将货币主导权从民间商人手中收归政府,确立国家的垄断发行权和公共信用。金银货币本位选择的争论,反映了中央政府、外国列强和地方政府在主导或分享货币发行权方面的博弈;而两元之争和废两改元则是政府与传统民间金融势力之间对货币主导权的争夺。法币改革标志着中国的货币制度由金属货币转变为信用货币,国家在货币发行和管理中的职能进一步强化,随之而来的战争及通货膨胀则对政府的公共信用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嫌侵权,请与我刊联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