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力资源管理
你想成为人力资源管理高手? 你想在瀚若星海的竞争中备受瞩目? 恭喜你!来对地方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areerIn投行PEVC求职  ·  哎!投行年终奖 大家都不咋地... ·  3 天前  
清华经管学院职业发展中心  ·  招聘 | ... ·  5 天前  
中国企业家杂志  ·  谁放不下春晚?|视频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力资源管理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村里凡是大学毕业的子女,无论是博士、硕士还是本科,过年回家都很安静;那些早早外出打工的,表现得很热情

人力资源管理  · 公众号  · 职场  · 2025-02-02 18:01

正文







推送规则修改啦,以防止以后看不到我们:

请您点击上方人力资源管理→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作者:憨憨爸

来源:憨爸的笔记本(ID:han-daddy02)


每逢春节,农村有两类人特别引人注目:


一类是上过大学的人,他们回到家乡后变得沉默寡言,遇到熟人时只是礼貌地点头微笑。另一类则是早早外出务工的人,他们返乡时就像社交达人一样活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鲜明的对比呢?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这个最新的发现。

01


高学历者的“安静”:

和家乡的距离。


看过一句话:“沉默并非出于傲慢,而是因为找不到共同语言的无奈。当一个人的生活被教育拓展得太远,回到原点时,反而不知道如何安放自己。”


不论是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回乡后总会显露出一种“疏离感”:坐在饭桌旁,听长辈聊过去的事,总是微微点头,回应的笑容中带着些许尴尬。面对村里人的寒暄和玩笑,更显得手足无措。


而且,普遍讲,学历越高,这份安静和内敛越明显。别以为他们是沉浸在高深的学术思考里,其实大多时候,是被老家这套熟悉又陌生的乡土规则和话语体系 “困住” 了。


在城市打拼久了,大家习惯了人与人之间保持一定的尊重和边界感。


可回到农村,七大姑八大姨才不管这些,刚迈进家门,问题就像连珠炮一样砸来:“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城里房子买了没?对象有着落没?” 要是你说月入过万,下一句就是 “工作稳定不,是铁饭碗?” 


如果你想分享下自己业余喜欢画画、摄影,拓展下话题,得到的回应大概率是 “那能顶啥用,又不能当饭吃,还不如多攒钱”。


拿我自己来说,作为村里为数不多考上大学的幸运儿,每次假期返乡,我都像变了个人。


以前在村里和伙伴下河摸鱼、上树掏鸟,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现在多数时间我都闷在屋里,偶尔和父母聊几句,出门碰到熟人,简单打个招呼就离开了。


我自认为见多识广,但在老家,我感觉自己像个外人,想找个能畅所欲言的人太难,我的想法没人感兴趣,别人的观念,我无法苟同又不好当面反驳,只能选择沉默。


这让我想到一句话:“高等教育不仅改变了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还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逻辑。”


这种深层次的蜕变,不经意间在游子和故土间划下了一道浅浅的沟壑。


我觉得还有一种情况,是因为不喜欢这套规则和交流方式,所以努力考出去,忍受多年才走出农村,如今还要回来迎合村里的那套交流方式,怎么可能?


其实,不管是主动拥抱改变,还是被动适应外界冲击,都是教育在人生轨迹上留下的深刻烙印,无关对错,只是成长的必然。



02

打工者的“热情”:

主场的归属感。


再看外出打工的人,他们像社交达人一样,和谁都能聊得来,原因就在于他们深谙生活的门道。


城市对他们来说,是挥洒汗水赚钱的战场,老家才是心灵的根基、真正的主场。在外漂泊这些年,™摸爬滚打中练就了察言观色、通晓人情世故的本领,回村立马就能派上大用场。


他们清楚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面对长辈怎么恭敬有礼,和同龄人怎么开俏皮玩笑,三言两语既把事情办得漂亮,还拉近了和大伙的关系,一点点攒起人脉。


毕竟,农村是实实在在的人情社会,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处好了,日子才过得舒服。


而且,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他们只是不起眼的小人物,为了生计奔波忙碌。可一回老家,身份就不一样了,摇身变成为在外闯荡、见过世面的能人。


给父母带礼物,给孩子买新衣服,还有自己开回来新车,都能让他们收获归属感,赢得家人和邻里的尊重和认可。


其实,这些打工人之所以如此热情,根源在于他们的成长轨迹始终和老家紧密相连,思维观念、价值体系从未脱节,没有经历过让人无所适从的 “成长断层”,交流自然没障碍。


在他们心中,解决生存问题是首要大事。他们不会纠结自己做的事有没有所谓的 “精神共鸣”,只想着把日子过得红火,让家人过好日子。


所以,不管什么环境,他们都能迅速适应,跟周围人打成一片。


我觉得,春节回家,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每个人独特的生活方式:故乡是心灵的港湾,而城市则是成长的竞技场。


这两者之间,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步调:有人通过沉默与故乡保持联系,有人则用热情,但无论哪种方式,都是发自内心的真实表达。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站在道德高地俯视他人,而是在不同环境中游刃有余地生活。


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也不要低估别人。


毕竟,人生不是一场道德考试,而是一场生存挑战。在这个挑战中,适者生存。


你以为自己很高尚,其实只是还没有遇到真正的考验。


那些你曾经嘲笑的世俗,也许有一天会成为你渴望得到的救命稻草;小时候随意挥舞的小木剑,也许有一天会刺痛成年的你。


希望每个人在回家的路上,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温暖和安心。愿我们都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源:憨爸的笔记本(ID:gh_8c4b45563828),作者憨爸,8岁男孩的爸爸,左手陪娃,右手读写,分享平实生活和教育干货,喜欢就关注吧。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人力君,加星标★

ps:因为公众号改版,很多朋友反映,看不到人力君的文章了。如果方便,请给公众号“人力资源管理”设个星标吧。这样,以后你们就能继续看到我的文章,更能随时参加我们的福利赠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