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晒爱思PsyEyes
教心理学的唐映红老师个人专栏号。以心理学为基础诠释世间万象。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要是江湖事,无不可用心理学来诠释、解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  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  昨天  
胡慎之  ·  你内心是什么底色,就过什么样的生活 ·  3 天前  
深圳新闻网  ·  来了!心理疗愈知识学习开启了,在深圳的速进 ·  2 天前  
深圳新闻网  ·  来了!心理疗愈知识学习开启了,在深圳的速进 ·  2 天前  
简单心理  ·  初五,简单心理和你一起迎财神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晒爱思PsyEyes

人性 | 奶奶庙的香火反映迷信是人类的天性

晒爱思PsyEyes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17-08-10 22:07

正文


  清华大学博士生,同时也是微信公号“不正经历史研究所”所长的徐腾对河北易县“奶奶庙”的考察和报道使得“奶奶庙”与他一起成了小小的网红。河北易县的这所“奶奶庙”,缺哪个神仙,就随便建一个:握着方向盘的“车神”、全身绑满钞票的“财神”、皱纹很深的“学神”……



  显然,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的唯物主义教育使人们普遍地不相信有任何神灵,因此徐腾所发现和报道的这座“奶奶庙”才会引起吃瓜群众的好奇,特别是缺什么神仙,就随意地塑造一个“神仙”来膜拜,对受过教育的大多数吃瓜群众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从唯物主义无神论教育的观点来看,“奶奶庙”显然是一种“迷信”,受过教育的理性人才不会陷入这样的“迷信”泥潭里。


  且慢,尽管日常生活中对“迷信”的定义限于所谓的封建迷信,认为像膜拜“奶奶庙”这样非理性地相信某种行为或仪规具有神奇的效力就是一种“迷信”。但是,从人类认知的角度,“迷信”却远比日常生活的定义要宽泛得多,在心理学里,任何缺乏事实和逻辑的盲目相信都属于“迷信”范畴。


  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行为主义大师斯金纳曾经通过动物实验来揭示了鸽子很容易形成“迷信”。他首先发现在精心设计的箱子里的鸽子可以通过不断地尝试中“学会”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机关来获得食物的方式,这是儿童行为塑造以及矫正的基本原理。接下来,他设计了让食物定时出现,如每隔2分钟出现一次食物,与鸽子的任何尝试都无关。通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不同箱子里的鸽子竟然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刻板行为。有些鸽子不停的扑扇翅膀;有些鸽子不停的摇晃脑袋;有些鸽子不停地啄箱子的某个地方……


  道理其实很简单,箱子里的鸽子在某一次出现食物的时候,碰巧在扑扇翅膀,牠就有可能将食物的出现与扑扇翅膀联系起来,然后不停地尝试扑扇翅膀,功夫不负有心鸽,坚持2分钟后“果然”又出现了食物。因此,这只鸽子的经验告诉牠,扑扇翅膀可以获得食物,而且每一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灵验”。其他的鸽子也一样,食物出现时碰巧在摇晃脑袋,于是就不停的摇晃脑袋;碰巧在啄某个角落,于是就不停地啄那个角落。


  斯金纳这个实验被称为“鸽子的迷信”;心理学家大量的研究证实,人类被试也一样可以像鸽子一样在事先设计好的实验任务中轻易地形成“迷信”。



  事实上,“迷信”是人类自古以来且与生俱来通过经验认识世界的必然产物。早在科学、宗教和哲学诞生之前,人类还是古猿的时候开始,最朴素认识世界的方式就是通过经验,无论是亲身经历过,还是亲眼目睹过,只要某一个件事情与某一个现象碰巧地同时或次第出现,人们就很容易将二者联系起来,并逐渐地形成“迷信”。


  经验是人类认识世界最古老,最普遍,也最常用的方法,经验认识的特点是直觉的,无须遵循事实与逻辑,因此,经验认识的特征就是必然杂糅各种“迷信”。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哲学思辨的认识方法需要在既然的概念体系下遵循逻辑来认识世界;宗教是在经验和逻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认识世界的方法,以无条件地相信某一观念体系为特征;科学是最为晚近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基于事实和逻辑,以实证的和可证伪的开放体系来认识世界,科学的本质是反直觉的。


  生活中,哪怕是一名资深的哲学家或着资深的科学家,都难以避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迷信”。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人类非理性的各种经验“迷信”能够高效率地帮助人们对事件做出迅速的判断;而反直觉的科学认识则必须建立在事实和逻辑的基础之上,在绝大多数日常生活情境中是无法快速做出简洁明了的认识判断。


  因此,“奶奶庙”里需要什么神仙就塑造什么神仙,不过是当地民众朴素“迷信”的反映。如果他们接受过系统科学教育,他们就不大可能盲目地相信泥巴塑造的“神仙”与他们的命途有什么关系;如果他们接受过系统的宗教熏陶,他们也同样不大可能相信违反教义这么随意捏造的“神仙”能像教义中严格定义的“神”那样灵验。


  客观地说,哪怕是接受过系统科学教育的人群,固然不大可能有“奶奶庙”这样Low的“迷信”,但仍然可能在专业以外,甚至在专业领域中充斥着“迷信”。例如,生活中的种种“刻板印象”,以及对专业权威的盲目相信,本质也是“迷信”,只不过一般人看不出来而已。



  所以,徐腾从建筑学的角度来发掘“奶奶庙”中的结构和造型,以平等的审美的视角来观察和欣赏“奶奶庙”的塑造,这应该是一种尽可能客观和中立的立场。哂笑“奶奶庙”里面随意塑造“神仙”,而在生活中缺乏起码的实证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思维,那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罢了。


(本文编辑版首发于南方都市报今天之个论版。版权归属于南方都市报社,禁止转载。)


苹果手机专用扫码,谢谢!

(建议金额:6.4,8.9,64,89)

2017-08-10

-------------------------------

(近期文章消失?可以去目录中的“来读禁书”或“去读禁书”中找找,没发出的文章,也在那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