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步主义
所谓进步主义,就是做好最坏的打算,但也要用全力去好好生活,进步是一种状态。本号题材较广,因为Po主真性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beebee星球  ·  99元买2送1!曲奇界爱马仕AKOKO,你们 ... ·  昨天  
国际家居  ·  黑白灰极简公寓,越简单越高级! ·  4 天前  
国际家居  ·  黑白灰极简公寓,越简单越高级! ·  4 天前  
媒哥媒体招聘  ·  事业编|上海长江剧场招聘! ·  5 天前  
作家张萌  ·  人生好坏,都藏在你每次的选择里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进步主义

假装很努力,是年轻人的典型幼稚病

进步主义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17-08-18 23:25

正文

进步主义


关注🔍进步主义 公众号

每周50本 有趣 好玩 精致 品质 好书

晚间11:00 【深夜送书】档 免费送

搜索@进步读书 微博 同样有惊喜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


以前看《打工仔买房记》时,总感觉男主角武诚治在上司那里受尽刁难。


上司派他去买便当,做杂务,武诚治受不了领导的刁难选择了辞职,变成了一个家里蹲。

 

武城治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亲多次要他交生活费,他也拿不出钱,赌气地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他认为,自己每天跑腿这么辛苦,已经足够努力了,之所以没有获得成功,是因为没有人挖掘自己。

 

“试图掩盖自己的愚蠢和懒惰,比愚蠢和懒惰本身更糟。”

毛姆在《人生的枷锁》里说过:

 

“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脑子里充满了灌输给他们的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他们一旦同现实接触,总是碰得头破血流。”

 

成熟的人从失败中总结出原因,幼稚的人却习惯把责任推卸给世界。

 

失败者最常用感言就是“我都这么努力了,为什么还不行?”

 


1



你不是努力,只是看起来很努力而已。

 

我们身边总是不乏这样的人,每天都能看到他们在朋友圈花式秀努力:昨天是加班到十二点的公司外景,今天是七月份长长的书单,明天是一本崭新的单词本,后天是健身房里挥汗如雨的身影。

 

他们的存在时刻激励着你,好像自己是朋友圈里最不上进的那个人。

 

可是朋友圈一片烈火烹油奋斗景象的背后往往是这个样子:


加班到半夜是因为白天一直刷手机,从不按时完成任务;

 

列的每月书单,在书店促销时一次性买回来,却只是拍照发个微博;

 

每次一晒完单词本,就扔开英语书去回复朋友圈里的点赞和评论;

 

为了鞭策自己多读书买个kindle,用了三天就放着积灰;

 

看到别人的马甲线心生羡慕,下了全套郑多燕,买了一个瑜伽垫,过了一年还是崭新的;

 

这可能是很大一部分年轻人最普遍的痛苦:“为什么我已经这么努力了,还是不行?”

 

可能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眼里的努力,只是在感动自己罢了。

 


2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是最常见的顽疾。

 

读过一篇鸡汤,就感觉自己斗志昂扬,转发到朋友圈,就感觉在自我鞭策。

 

最可怕的莫过于你明明什么都没做,却沉醉在努力的自我感动中。

 

朋友圈的打卡会给你留下一个自己已经努力过的幻象,这个幻象成本极低,点赞和反馈却能预支成功的快感,然后忘记实实在在的努力。

 

有过这样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

 

两组人分别重复无意义的组装工作一小时,一组给予一美元的报酬,另一组则可以获得五十美元。同时,实验员告诉受试者,拜托你对下一个进来的人说我们这份工作很有趣。

 

事后考察受试者态度时发现,同样的工作,拿到一美元报酬的成员普遍比拿到五十美元的人更愉快。

 

根据实验员解释,当你重复一份无聊的工作却不得不告诉其它人这份工作很有趣时,内心会出现情绪上的不协调。


五十美元的高工资可以让被试者说服自己“我是为了钱才说谎”,但一美元无法达到这样的效果,被试者潜意识里就会自我说服,相信这份工作真的很有趣。

 

事实上没有真正努力的人,反而大部分是因为无法被自己的实际成就说服,才转而向表面的赞赏寻求自我安慰。

 

最不求上进的人莫过于最庸常的普通人:

 

总是不安于现状又没勇气改变,做着无效的劳动却自我麻痹已经尽力;

 

怀揣着奋斗梦想的心,却没有践行梦想的命;

 

习惯于把 “想做”当成“在做”,把“在做”当成“做到”;

 

刷着手机想通过别人的生活寻求激励,关上手机仍然该干嘛干嘛去。

 


3



没有行动的规划和无效的努力,就像集体里的癌细胞,难以剥离却危害致命。

 

曾看过一篇调查报道《在三和玩游戏的人们》。

 

三和作为深圳市最大的人力资源市场,每天都在吸引许多低技能劳动群体加入其中。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想工作,用自己的身份证贷款套现,从而得以以极低的生活成本终日混迹于网吧,每天唯一的事情就是打游戏。

 

没有身份证明、身负巨额债务、与家人断绝联系,是三和劳动力最显眼的标签。

 

在采访三和短工们时,几乎所有人都默认网吧不会是自己永远的归宿,也不同程度地表达过出去闯荡的意愿。

 

听他们在网吧谈论今后的生计:攒够钱了就找一份靠谱的工作,和几个合伙人做做生意,但这一步始终没有迈出去过。

 

没有学历,交际能力也不行;想学技术,不愿意下功夫;找了几份工作,要么老板看不上他,要么他看不上老板。

 

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三和的大通铺上,一闭眼又过了一天。

三和有许多这样的短工:打一天工玩一天游戏,在网吧困了就睡

满腔热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杨绛先生说过,


你的问题在于书读得不多而想得太多,过度规划未来、过度思考人生就是病,得治。


既不看手里的牌,也不看脚下的路,那不是展望未来,而是胡思乱想。

 

无效规划是如此,无效努力也是一样,在日剧《宽松世代又如何》里,“无效努力”文化尤其繁盛。

 

剧中的日本员工,每天早出晚归西装笔挺,其实却都是在公司里磨洋工,做着很多没有效率的工作。

 

他们不愿意尝试更新现有的工作方法,习惯于开无意义的会议,做重复低效的资料整理并视之为努力。

在剧中僵死的日本企业文化中,有一条非常重要,就是不管你干得好不好,一直在干的就是好人。

 

在他们眼中,成长于80年代的年轻人是没有纪律、没有规则意识、没有协作性的 “宽松世代”。

 

主角坂间正和是一名成长于“宽松世代”的青年,平时不爱加班,周六周日也从来没补过课。面对上一代为加班而加班,从小补课补到大的情况,版间正和显得截然不同。

 

而习惯了机械劳动的长辈们,却倚借资历,指责主角这代人正在把日本社会严谨规律的氛围毁掉。

 

不愿意改变是另一种懒惰。

 

遵循守旧的人习惯于回避变化,才会向外界营造出一副我很努力很劳累的景象,他们的目标是消耗掉上班的时间,而不是完成上班的任务。

 

可是目标不应该是一个不踮脚就能摘到的苹果。

 

万科的员工手册上有一个“以终为始”的目标管理法则:

 

“以自己为起点,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制定计划,多半达不到目标,以终为始,是根据目标制定计划,逼迫自己去执行。”

 

简单地说,决定目标的不是你的起点,是你最终要达到的地方。

 

以终为始,是把看似不能完成的目标进行逐步拆解,从而保证你走的每一步都是在相对正确的方向上。



4



职场没有功劳簿,只看成绩单。

 

长大以后,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发现身边的大多数人进入了一条统一的赛道:努力工作,努力赚钱,努力生活。

 

所有的不快乐好像都来源于没钱,再也没有不知所起的少年心绪,一切伤春悲秋、自怨自艾,无价值则无意义。

 

你知道,就算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公司一样算你迟到。

 

成人世界和少年世界的界碑不在18岁的零点,在于情绪控制。

 

负面情绪影响专注,而在工作上保持专注的能力是稀缺资源。

 

当你在成人世界打拼时,最好想清楚你为别人带来了什么价值,别人对你又有什么需要:

 

是需要你的心事,还是你的效率?

 

微博上曾经有一个热门话题:我觉得自己是最____的人。在热门回复一大片“穷”、“懒”、“丧”、“好人”之类调侃的形容词中,有一个回复触动了我:普通。

 

是啊,我不会是最好的那一个,也不会是最差的那一个,长大后不再相信自己头顶主角光环能逢凶化吉,不再自我感动能在临危之际力挽狂澜,不再幻想每一个撕过的高富帅最后都能反过来爱上自己。

 

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承认自己的普通。

《生化危机:终章》

人生是一碗毒鸡汤,小时候总以为自己只要用心就能出人头地,长大了才发现光是维持常人水平就已经拼尽全力。

 

可仍然有太多自命不凡的年轻人,享受表扬和追捧,却无法忍受一点点冷落和打击。

 

一次讨论职场话题时,有读者在后台分享了他的故事:

 

“二十多岁,在某公司市场部工作,和同事一起做一个活动。现场的桶装水喝完了,比我资深的男同事说:去把水换一下。”

 

“我怏怏不乐地换了,但是整个活动下半程,拉了个脸,心里郁闷极了,状态游离。心里想的都是:凭什么你来指挥我?凭什么要我去换水?你也是男的,你干嘛不换?!

 

“领导观察到了我的情绪,也耐心开导我,我表面应承了,心里其实并不太服气。”

 

“十多年过去了,那件事我却一直还记得:记得自己曾经那么爱面子,那么脆弱,那么…被动。 现在,我已经被同事尊称为X老师了,却还常主动说:换水记得叫我,就当免费健身了。 ”

 

马云在一次回答高校学生提问时,被问及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他的回答既不是勤奋也不是努力,而是乐观。

 

今年三月他在一次演讲中做出了解释:


“我发现那些总是乐观的人,他们总是看到更光明的未来,他们甚至不会抱怨。因为当人们抱怨的时候,他们正在失去机会,并且被抱怨遮挡了思想。机会何时出现?机会在别人抱怨的时候出现。”

 

刚入职场的年轻人,常常把面子看得比天大,一言不合就情绪不佳,说到底还是没底气。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毕竟有些东西,你还没有挣到,才会固执地想要坚守;当已经有了,也就不在意失去。

 

因为你自信自己还能挣回来。

 


5



把痛苦等价于财富,本身就是年轻人的幼稚病。

 

陈虻对年轻的柴静说过:“痛苦是财富,这话是扯淡。姑娘,痛苦就是痛苦,对痛苦的思考才是财富。”

 

同样地,耕耘就有收获,这话是扯淡。耕耘就是耕耘,有效的耕耘才会带来收获。

 

你要知道,努力不是通关的进度条,而是下一环节的入场券。在人生的游戏中,有目标地前行,有选择地坚持,有效率地打拼,才能多一分成功的可能。

 

就像于宙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困惑》里写过的那样:

 

“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做的每一件事情,能清楚地区分其中随机性所占的比例,并在正确的方向上做出努力,在我看来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介绍:槽值小妹,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段子的女神,既能提笔把文造,也能教你把妹撩,立志写认真有情调的文字,做心中有温度的小女子,治疗你所有不开心。本文来源于网易新闻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