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骨董时光,本名刘越,著名瓷器鉴定专家、作家。20世纪90年代就读于北京大学,获考古学硕士学位,2002年-2016年就职于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历任瓷器工艺品部总经理和陶瓷部总经理。现为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古玩元素网特邀嘉宾。作为古董界声名显赫的鉴定专家,他十余年间走遍世界各地寻访古董珍玩,策划组织各类拍卖上百场,在业内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出版有畅销小说集《骨董时光》和长篇小说《龙缸》,以及在多家媒体和杂志开设专栏,发表陶瓷类研究文章。 2015年创办骨董时光微讲堂(线上),组织、讲授古董鉴定、古董市场点评等课程,汇集海内名家,累计学员数千人;2016年创立“骨董时光之旅”考察旅行团,以中国陶瓷史为主题,开展出土遗址考察、瓷器标本采集、鉴定知识讲授、博物馆专题展出讲解等项目,足迹遍布河南、山东、景德镇、南京、杭州多地。
20151104骨董时光:
骨董时光刘越|嘉德瓷器二十年 (三)【骨董微讲堂028期】
骨董时光微讲堂
听名家讲座,学骨董知识
交圈内知己,走鉴藏正途
* * * * * * * * * *
骨董时光微讲堂第28期
2015/11/4
主讲:骨董時光
“嘉德瓷器二十年”的系列讲座,可能是我接触过的收藏圈微信群持续时间最长的讲座了,计划讲十讲,今天是第三讲,从1996年讲到1998年。
96年嘉德秋拍最重要的一件瓷器是这件明永乐青花缠枝花卉八角烛台,烛台造型独特,为八角形,纹饰以缠枝花卉纹为主,构图丰富多彩、古朴典雅,青花发色秀丽浑厚,烛台的造型是明早期永乐宣德时代特有的青花瓷器的造型,这个造型不是中国传统器物造型,而是来自于西亚。
这是在伊朗12/13世纪的青铜烛台的造型,是西亚地区常见的实用器烛台的造型,通过比较可以清楚知道,明早期的青花烛台是仿照伊朗地区青铜烛台的造型而做的。研究者发现明代早期的青花瓷器,很多用于外销,这些销往西亚地区的贵重器物,其造型受到西亚艺术风格的影响不足为奇,甚至有可能接受了西亚地区的定制而做成的。
14、15世纪,伊朗地区本地的铜烛台造型也发生了变化,与明早期的青花烛台造型相差很大了。
关于这种烛台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存世的类似烛台有多件,上海博物馆就有两件,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两件,但在出版的图录中,同样样式的器物,对其年代的判定却是不同的。
上海博物馆将这两件青花烛台的年代定为宣德,而北京故宫定为永乐,他们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我专门去北京故宫和上海博物馆看过这几件青花烛台的实物,以及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类似的青花烛台。
上面两图为北京故宫所藏的青花烛台的实物图,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青花烛台的上面多了一截。从拍摄的细图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青花烛台顶端的这一部分,无论是青花的纹饰还是发色都与下面的烛台有很大的区别,青花的色泽显得更为明艳,但也略显轻浮,不如下面的青花深沉稳重,它的铁锈斑的特点也完全不同。所以通过对实物的仔细观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故宫所藏青花烛台的上面部分应该是在清代后配上去的,很有可能是在雍正、乾隆时期所配。
对于这种青花烛台的断代,上海博物馆的陆明华先生有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他注意到烛台的底部有一个圆形且没有釉的涩圈,据有关方面的研究,出土的宣德青花烛台底部均有此类色圈,据此可知应该是在装烧的时候使用了一种垫物,以免器物的台面产生塌陷。因为我们知道青花烛台分上下两部分,下面台座的部分很高,但是中间是中空的,所以如果不用垫物在底部中空的部分加以支垫,中间的台面很容易产生塌陷。这种装烧工艺应该比永乐同时期的产品要更为先进。因此陆明华先生推测这可能是区分永乐和宣德器物的标志之一,这种说法看来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如果使用这种说法来看,我们就会发现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两件标明为永乐的青花烛台,它们的底心也都有涩圈。
而且从实物来看,故宫所藏和上海博物馆所藏的两件,以及广东省博收藏的定名为宣德的青花烛台,无论从纹饰、风格特征、发色和工艺方面,都很难看出有很大区别。所以也许将它们都定为宣德年制都算是合理。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出土了永乐时期的甜白釉烛台,我个人认为永乐时期使用这种甜白釉的烛台可能更符合永乐皇帝本人的喜好。
因为据我们所知,永乐帝对白瓷有着极为特殊的喜爱,据此当时的瓷器工匠们精心创造出了这种空前绝后的永乐甜白瓷,据《明太祖实录》中记载:“回回结牙思进玉碗,上不受,命礼部赐砂遣还。谓尚书郑赐曰:‘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不必此也。况此物今府库亦有之,但朕自不用。”这句话说的是当时的回回(回族,西域地方),进贡这种白玉碗给永乐皇帝,但是永乐帝不愿意用白玉碗,因为他说我现在用的这种瓷器就是甜白釉的,“洁素莹然,甚适于心”,我非常喜欢,所以不必用了,而这种东西我们府库中也有。这就看出永乐帝对他朝夕所用的甜白瓷的喜爱甚至于超过了对玉器的程度。那么当时不论是宫中祭祀所用的器物,日用的器物,还是皇帝的赏品、礼品都用的是白瓷。所以我们说永乐皇帝那个时候用白瓷的可能性更高,又结合现在市场的特征,以及市场上所出现的青花烛台和故宫、上博等地所藏的青花烛台的特征,个人认为这些青花烛台可能绝大多数是宣德时期所产。
虽然当年在时代上还有一定的争议,但是这件青花八角烛台依然受到了藏家的喜爱,1996年拍卖价达到335万元。
这一年还有令人难忘的是如图所示雍正的紫釉座天蓝釉八方缸,这件瓷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瓷座完全是仿木质、带托泥的瓷座。
我们知道以前的瓷器(尤其是官窑瓷器),底下经常有一个木座,往往是用紫檀或者花梨制成,然而到了雍正时期,仿生瓷开始发展起来,当时烧制瓷器的工匠有一种巧妙的构思,将瓷器的木座也仿烧出来,与瓷器连成一体。
如果上手这件瓷器,便会惊讶地发现这件瓷器看起来好像是一个瓷器和一个座放在一起,实际它是连成一体烧造的,是一件器物。上半部分天蓝釉是瓷器的颜色,下半部分酷似紫檀木座的颜色的部分实际也是瓷烧的,与上面的瓷是连成一体的,但是又加上了特殊的釉色,所以这可能是清代官窑仿生瓷的一个开始。到了后面的乾隆时期,仿生瓷就大量发展起来,出现了仿木釉、仿铜釉、仿石釉等仿各种材质的瓷器。雍正时期,这样的仿其他材质的这类仿生瓷才刚刚肇端,而且雍正时期的仿生瓷非常雅致,不像乾隆时期的繁复。
这是大概两年前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一件同样是雍正时期的天蓝釉六方花盆,它底下也有连成一体的仿木座,当时成交价约为460万港币,而1996年成交的小缸大概为22万港币。
但是实际上1996年那一年的拍卖最让人惊奇的不是永乐烛台,甚至也不是天蓝釉小缸,而是这一件雍正粉彩菊花纹的小杯,这件小杯是当年拍卖最大的一匹黑马,当时在图录上只有一个小小图的位置,连文字说明都很不详备。
这个小杯的口径直径只有9.2厘米,非常小,当时的估价只有4万,没想到在拍卖的时候被几个人一路狂追,价格飞飙而上,溢价数倍,最后以57万2千的价格成交,是当年溢价最高的瓷器。
我们看这个小杯子,它的胎体非常轻薄,釉色洁白,纹饰透光可见,它的外壁绘有折枝菊花,但是碗心还画有几朵娇艳的小桃花,在当时的图录中未能照出细部。
有人有疑问,这么小的一个花卉小杯,构图也很简洁,为什么价格如此昂贵?
我们加以深究便可得知,雍正时期这一类的小杯非常名贵,这样的瓷器正是玩家、藏家最珍爱的--可以珍玩把玩的瓷器,就好像喜欢古玉的人整天在手里摩挲的一块古玉,或者是喜欢手串的人整天在手里把玩的串饰一样,它是真正可以赏玩的瓷器,而不同于那些大件陈设器、观赏器。
如果说什么样的小杯子最出名,当然是成化时期的斗彩小杯——成化斗彩鸡缸杯,但是如果论工艺的精美,艺术性的完美来讲,那么任何时候的小瓷杯恐怕都很难比得上雍正官窑的粉彩小杯。
这个小杯子盈盈一握,但是当你不经意地目光与其接触之后,它会很主动地抓住你的眼光,从而使你不由自主的与它发生精神的共鸣。
这种小杯的艺术性是非常高的,这也是瓷艺发展到雍正时期到达了中国瓷艺最高峰的标志。从这个小杯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相当精粹的高雅的东西出现了,它是我们这个民族从心灵中喷涌出很有诗意的东西,是一种高洁、无暇的追求,是对诗意的敏感的捕捉,是对材料的巧妙的运用,是对自然的由衷的赞美,也是对力量的娴熟的控制,对造物的坚定的信念,这些都表现在了对胎质、对釉的精益求精的陶冶,对火候的准确的控制,对装饰的合理的、妥帖的安排,对画面的精心选择上。在1996年这个小杯子就卖了50多万这么高昂的价格,今天这个小杯子如果再出现在市场,它的价格有可能接近千万,这绝不是一个神话。
1997年的拍卖中,哪一件东西让我印象最深呢,依然是雍正时期的小件瓷器,这回不是一只小杯子,而是一只小碗。
就是这件雍正胭脂红釉的小碗。它的口径同样只有9.2厘米,非常的小,当时的均价10万到15万,后来以50多万的价格成交。
过了十几年,在2011年的时候我找到了当年收藏这只胭脂红小碗的买家,说服他把这只小碗再拿出来拍卖,在2011年的时候就卖了将近500万人民币。
这种釉色有多种称呼,根据吕成龙先生的称法应该叫做金红釉。因为它是以金做为着色剂,在炉内经800度左右温度烧烤而成的这种低温红釉。因为它这种技术是从西方传来,所以又被称为洋金红、西洋红,但在我们国内呢,由于这种红釉如胭脂之色,故又被称为胭脂红。它的成色有深浅之分,浅者一般被称为胭脂水,深一点的叫胭脂紫。这只小碗应当就是胭脂水。
这只小碗,非常讨人喜爱,它内施白釉,外壁雪白的釉壁上,用吹釉法吹以这种匀净的胭脂红釉,娇美的形体配以妩媚的釉色,愈发显得小巧端庄,秀丽诱人。
在清末,大概在20世纪初成书的寂园叟《陶雅》这本书中提到胭脂水的时候说:“胭脂水为康熙以前所未有,釉薄于蛋膜者十分之一,匀净明艳,殊无伦比。”这只小碗色浅淡如桃花片,异常娇美,传世品中十分罕见。所以当97年它第一次出现时就引起大家的疯抢。等到2011年再次出现,又引起大家的疯抢。这么一只九厘米左右的小碗,最后落槌到了将近500万人民币的价格,但是我觉得也确实是物有所值,因为这跟我上面讲的雍正小杯一样,就是在这种方寸之间,这种小小的小杯上,体现了中国瓷艺的最高成就。
另外当年还让我记忆深刻的一件拍品应该是这件宣德的青花瓷毛笔。这个笔在市场上是不多见的,除了这只笔外呢,玫茵堂还收藏有一只是前几年被国内的一个收藏家所买到了,玫茵堂这只在嘉德2015秋拍的大拍预展上会有展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看一看。
为什么这个笔让我记忆难忘呢,因为这样的笔它是非常珍贵,存世很稀少的。我们知道古代的毛笔,多半是用竹木牙角一类器具所做的。而这类的材质容易朽烂,所以能够存世下来的古笔是非常稀少的。尤其是官窑宫庭所制的笔,传下来更为稀少。
瓷器这种质地并不适合做笔,烧制出来重量比较重,不太适宜把握,而表面比较光洁,比较滑,不太适宜持握,所以瓷器做的笔尤其是官窑做的笔今天存世的几乎是凤毛麟角。
因为我本人对砚台也有兴趣,也有一些研究,目前所见唐代以前、南北朝时期的古砚上有很短的笔槽,那个时候的笔很多是鼠须笔,它的笔杆非常短,随着历史发展笔杆越来越长,今天看到的大多数和现代尺寸相当的毛笔,都是明后期以后的了,在明代早期现存毛笔的实物,尤其是宫庭用笔的实物,瓷毛笔的实物,尤其是带官窑款识的瓷毛笔的实物,当这几个条件集于一身的时候,这个毛笔就非常珍贵了。当时这只笔也是卖了50多万人民币,与它相似的玫茵堂收藏的宣德青花瓷官窑笔当时就卖了500万左右的价格,可能也是迄今为止成交价格最高的一件毛笔了。
时间来到97年的秋天,哪一件拍品最让我难忘呢,就是这件钧窑玫瑰紫釉菱口水仙盆,这件水仙盆当时图录上标的年代是北宋,但是现在已经有一些争议了。
这件花盆是广口折沿浅腹,有六条岀戟线与菱口相对,盆内施天蓝釉,蚯蚓走泥纹清晰可见。盆外壁施玫瑰紫色釉,色彩绚丽,灿如晚霞,更特别的是盆底,有一系列刻的东西,首先它底刻一各“一”字,这种水仙盆有一到十号,区分不同尺寸,都有刻字,这在许多传世品中都有这样的情况。另外它的盆底还刻有更特别的文字,虽然原来刻的字,已经被磨掉了,但从放大图来看,在图的中间部分,有一块横着发白的,那曾经是刻了三个字,又被磨了,但是磨了以后虽然不是非常清楚,但还隐约可见,那么被磨掉的这三个字刻的是哪三个字呢?
这三个字是非常令人震撼,非常令人惊讶的三个字——养心殿。我们都知道养心殿,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皇帝的寢宫,对皇帝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殿,这个花盆原来就可能放在养心殿,更重要的是它下面竖行的这几个字,刻的“东某某”,这个某某确实模糊不清了,但第一字我们能看出来是一个东西的“东”字,当时的乾隆皇帝就住在养心殿的东暖阁,这个东某某会不会是东暖阁呢?
从上面这个图,可以看到这是故宫收藏的两件钧窑玫瑰紫花盆,其中上面一件的底部刻款“养心殿”三个字,底下写的是“明窗用”,就是摆在窗户底下用,而下面一个刻着“建福宫”,底下刻的是“竹石假山用”,反过来看之前的那个图,如果是四个字的话,会不会是东暖阁用?仔细看这个放大的图,似乎隐约第三个字有点像阁字。
这些钧窑花盆应该都是清宫旧藏,都是清代宫庭所用,我们拍卖的这一件,据说也是来源非常显赫,曾经原为内务府庆宽家族旧藏,庆宽是清代晚期宫庭中专门负责管理器物的重要人物,现在市场上众多流传的清宫旧物都是这一家族出来的旧藏。但是对于这些钧窑花盆的年代,最近几年市场上的惯例和学术界的研究,已经很少定到北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很有可能是明早期之物。
前几天在讲座中和吕成龙先生的交流中,吕先生提到一个观点,如果要证明这些钧窑花盆是北宋时期,我们找不到直接有力的证据,在宋代的墓葬、遗址中找不到这样的钧窑花盆的明证,但是如果定为明初,则有很多证据。
这一类的官钧器物,所谓的官钧器物,是宋代还是元末明初并不是今天讲座讨论的重点,包括上面两个图片,就在去年故宫的钧窑展览图录上,对这些花盆的定名也是不一致的,有些标的比较早,有些则比较晚,但不论是宋代还是明初,都不能否认钧窑花盆的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藏品,是97年拍卖的重要藏品,拍完之后被藏家密藏,直至今天依然没有重新出现在市场。
这个钧窑花盆当年的拍卖价格是多少呢?在97年的秋天,成交价格是231万人民币。
到了98年的春天,我们拍卖了一件被很多行家认为是历史上最低估的一件非常重要的瓷器,就是下面这件。
就是这件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天球瓶,当时的估价是400-500万人民币,最后以400万人民币落槌,加佣金440万人民币。很多行家现在聊起来,当时都非常后悔,都为错失了这么一件重器而非常沮丧,这件器物相信不用专业讲解,打眼一看,就能知道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官窑瓷器,其雄浑大气、艺术感染力,都是其他一般瓷器所无法比拟的。
这件天球瓶是仿明永宣天球瓶的造型,通体满绘云龙图案,青花云纹汹涌澎湃,釉里红龙纹则气势磅礴,青花晕散层次丰富,釉里红的色泽鲜艳纯正,气势庞大,工艺精湛,且保存十分完整,为雍正官窑重器中的重器,极为罕见。
青花釉里红龙纹这种纹饰在瓷器中始于永乐年代,但永乐年代没有留下传世的完整品,我们只是在景德镇珠山御窑厂遗址中发现了这类器型的残片,有用残片复原的器物,可见这种器物是非常难以烧造的,在明早期曾试图烧造,但是要么是失败了,或者是完整品极少,总之最后是没有完整品传世传下来。
到明中晚期以后,也一直没有见到这一类的器物,直到清代雍正时期,当瓷艺达到了巅峰时期后,当时的瓷艺工匠才能将釉里红和青花结合得如此只好,才能再次烧造出如此大气磅礴,具有王者之相的瓷器。
这样的天球瓶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够拥有的,这种大气、汹涌澎湃的海水,张牙舞爪的龙纹彰显的王者之气,是一般人所镇不住的。相信任何人见到这件瓷器都会有肃然起敬的感觉,这就是清代官窑重器所给人的一种审美的视觉感受。
这样的器物在乾隆时期也有,下面这件是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海水龙纹天球瓶,但是跟雍正时期一比,其艺术感染力显然就弱了很多。
两件器物图一比较,就可以看出,乾隆时期的龙纹的龙头比较大,显得苍老呆笨,其龙身又比较细,龙纹应当显示出来的凶猛霸悍之气就远不如雍正时期,从云纹也可以看出,雍正的青花云纹天球瓶龙纹就非常灵动,整个云就像喷涌而出,不停在翻滚,而乾隆时期的云纹明显就画得比较程式化,市场上,乾隆时期的青花海水釉里红龙纹天球瓶已经非常少见了,这几年就很少出现,而雍正时期的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只雍正天球瓶如果现在出来,一定是过亿的价格,甚至不可估量,但是当时400万就落槌,所以这是大家公认的历史上被低估的一件非常重要的瓷器,今天很多藏家想起来还对当时没有出手后悔不已。
也很巧,前年我去法国的时候,正好法国巴黎的一个小拍卖行出现了一件乾隆青花釉里红龙纹天球瓶,当时我也上手,还拍了实物照片,也可以进行比照,可以看到乾隆时期的青花釉里红龙纹天球瓶也是很壮观很吸引人的,但是在艺术水平上,和这只绝无仅有的雍正青花釉里红龙纹天球瓶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98年秋天最让我难忘的器物是这场拍卖的封底,这一对清康熙青花釉里红摇铃尊,细心的读者可能会认为,这明明是釉里红,青花在哪里呢?这也是今天在不同的著作中,对这一类器物定名,有的叫釉里红摇铃尊,有的叫青花釉里红摇铃尊,其定名的区别在哪里呢?
从上面这张大图上来看。这张大图是2011年专场拍卖的封面,因为这对釉里红摇铃尊于98年被藏家入藏之后,又经过了十多年,我将这对摇铃尊从藏家那里再次征来拍卖,当时拍了2000万人民币,而98年的成交价是120万人民币。
从放大图片来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青花在何处了,就在底部,有两道青花的弦纹。
这种官窑摇铃尊为康熙一朝所独有,代表了康熙时期官窑文房器物的独特品味和气质,可以说是康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之一。其纹饰非常有意思,有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器身上的圆圈像是古镜纹,就是古代铜镜的纹饰,但我更觉得这种纹饰是模仿古代青铜器上的涡纹,而底部锯齿状的纹饰,则是仿照古代青铜器上的变形蕉叶纹。这个器物为什么有名?我认为不是其工艺多么复杂,也不是纹饰多么精妙,而是设计体现出的一种巧思,以及其造型的一种高度精炼、和谐,使这个瓷器具有了一种像出尘美人一样的气质。
摇铃尊这个器形,就像古代手里拿着的那种铃铛而定名,这种摇铃尊的腹部一定不能太粗胖,但是过细也不行,一定要像这只康熙官窑摇铃尊一样,肩要圆润,器腹要修,要往里内敛,造型比例非常优美和谐,纹饰也不是过度繁缛,而是非常简洁,但是因为是仿照青铜器的纹饰,因此又肃穆具有古意,用这种淡雅的釉里红来表现,整件器物就给人一种品格非常高雅的感觉。
康熙时期的官窑瓷器呈现出多种面貌,有五彩的华丽,有康熙青花瓷器的画工精雅,发色幽艳,也有大型器物,做得非常浑厚,但是现在市场上最被人喜爱的就是这类小件文房器物,像摇铃尊、豇豆红太白尊、莱菔尊、铴锣洗等器物,现在是最被收藏者所喜爱的,最能体现康熙瓷器的精雅的精神和艺术魅力。
有网友咨询闹官窑,这是老一辈行家的说法,因为官窑在清代灭亡之前,在宣统之前是不许在民间流通买卖的,百姓不许私藏,但是清代晚期由于社会动荡,各种历史原因,很多清宫旧藏官窑在清代还没有灭亡的时候就已经流散到社会了,例如八国联军打入北京,慈禧太后曾经西逃至西安,在这段时间就有很多官窑瓷器流出宫,出现在了当时琉璃厂的一些古玩店中,据说慈禧太后回宫以后,曾经要下令要抄缴这些官窑问责,当时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恐慌,于是就有大臣进言,与其去抄缴制造恐慌,不如以官家设场收购的方式把这些器物低价征收回宫,所以也有人说古玩行卖官窑就是从这里开始,当时有内务府背景的庆宽和其他一些大臣就组织以官家出资,由一个古玩商来牵头来建古玩店这样的历史,比如最早经营清代官窑瓷器的延清堂就是这时期建立的,但是很多瓷器征收回来以后,发现很多瓷器的款识被磨掉了,原来当时官窑瓷器流散社会到了民间一些人手中的时候,他们既爱又怕,既喜欢这些瓷器想收藏下来,但是又怕惹祸,就把瓷器的款识磨掉了。(文字整理:张希文、呵手试梅妆、Archliu 审核:王亭媛)
骨董时光微课堂更多内容点击阅读:
骨董时光刘越|永乐釉里红海水龙纹梅瓶之传奇!
骨董时光刘越|嘉德瓷器二十年 (一)
骨董时光刘越嘉德瓷器二十年 (二)
骨董时光邢继柱|喜马拉雅佛像艺术 (一)
骨董时光朱邈|一代宗师,黃宾虹的花卉!
骨董时光刘越|明代青花庭院仕女图瓷器鉴析
版权声明:古玩元素网于2017年与古董时光微讲堂以及刘越老师团队达成课堂交流合作协议,同行请勿在未取得合作授权的情况下,进行任何采编、恶意修改等行为,否则一律投诉到底!
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在朋友圈分享此文!
也可关注我们的微信号:shgudong 阅读更多精彩的文章。
您也可以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更多的文章!。
购买古董、参加拍卖加微信:15201921803(微信号:guwanyuansu)
鉴定与古董买卖 请加微信:shgudong (给我们留言)
全国热线:4000897882
订阅古玩元素网,请扫一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