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宣克炅
告诉你新闻背后的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金鸡奖,名单揭晓!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楼市税收优惠新政来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宣克炅

【512地震9周年:悲情和希望交织】重返现场:可抗9级地震的校舍

宣克炅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5-12 23:11

正文


炅炅有神


感恩亲情,重返现场




【悲情篇】

我们一定要去现场!9年了,一个人能有几个9年。


记得2008年那年,奥运会开了、我才30岁不到。每每回忆起那场地震,仿佛总是大地还在摇晃:如同从震中核心撤出来的时候,总感觉大地在摇晃、大楼在颤抖。


有些记忆是不能回忆的,回忆起来就让人伤心不已。那些幸运获救的人们,现在一定安好。

2008年5月12日,当时我在威海路上的上海电视台大楼里,阳光明媚、人头攒动,一切岁月静好。突然,人声鼎沸,我看到许多人跑到了广场上,大家交头接耳,阳光下到处是茫然的神情,犹如一群蚂蚁失去了头领之后的触须触碰一般没有头绪。


从地震局出来后,明白了一点:没有一场地震影响如此之大,竟然能让东海之滨的上海的高楼高层出现晃动!

我们必须去现场!当天下午,和上海的抢险人员一道,我们已经赶往浦东机场,登机前往四川绵竹。此时,飞机的调动也开始显得困难,因为一切先由救援力量先行,我们在机场等候了好几个小时,才最终顺利成行,那架飞机上,静默无声。

(等待救援的女生)


而之前在摆渡车上,已经有人在车上潸然泪下。但是,说实话当时我们并不清楚这场地震对于中国、对于那里的人们有什么样的影响。

(遇难者被抬下)


当天晚上我们睡在了消防中队的操场上,席地而睡,因为消防中队的大楼已经开裂,我们前往汉旺地震中心,通宵达旦中,抢险人员灯火通明正在抢救。而那些家长们,震天跺地,哭声连天,老天啊!如果这时候能够回到灾难来临前的一秒钟,我们情愿一切都是安稳而平庸,谁都不要生命中的炙烤和骨肉分离!

(2008年5月13日,悲痛欲绝的学生家长)


刚到地震现场的前三天,没有任何的通讯信号、没有水电煤,所以我们每天需要节省着用电,还要防止各种出现的谣言:一会儿,大批的市民从高处奔跑下来,说是发生了什么险情。每天在各种惶恐和不安中,还要拍摄各种现场画面和现场,还要听各种寻找自己失踪亲人的哭喊,已经在一具具遗体中翻找自己的亲人在哪里......

(2008年5月13日,无助哭泣的居民)


这是什么样的炼狱!我们皱着眉头、在一个又一个的抢救挖掘现场穿梭,当余震袭来时,所有的人仿佛在“凝固的空气”中一样怔住了,随后犹如脱兔一般逃往平地。


与此同时,那些抢险人员冒着各种二次坍塌的危险,在徒手挖掘废墟被埋压的学生、居民。

(2008年5月13日,焦急等待的学生家长)


9年后,那条原本车水马龙的汉旺菜市场已是一片沉寂,只留下那些下垂的预制板和尚未磨灭颜色的招牌,生命的脆弱在于:我们无限的期望和有限的时间和生命永远是一对矛盾。


如果闭上眼睛,爸爸妈妈在上班、爷爷奶奶在做饭、医生在手术台上忙碌、老师在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们、学生们正在安静地默写着作业.......

(2008年5月13日,救援现场废墟中的照片)



(2008年5月13日,伤心失落的学生家长)


那些商店的招牌,活色生香鎏金字体,长满了青苔,已经九年了。那些餐馆,仿佛还在等候主人和顾客前来光顾。

今天,512地震过去9年了,我们或许可以克制一下自己的悲情,而更多的把对逝去的人的哀悼和怀念,放在9年后的今天——那些活着的人以及更多的希望和生命上。

(2008年5月13日,汉旺街景)


当我再次回到车水马龙、五光十色的上海——这座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的大都市,只要闭上眼睛,就会浮现出那些场景和那些人。


那些一起走过的岁月,才让我们的生命有了温度,而如果有了感动,则时间有了刻度,生命才有了升华。不然,那些琐碎的事情,吃喝拉撒睡,犹如水龙头里的自来水一样稀松平凡。

(2008年5月14日,相互安慰的学生)


回家后,我们连续做了2次心理调适,因为我连续三个晚上说梦话“救出来3个人、救出来3个人”,是的,那幢家属楼里只救出来三个人,其中就包括一个刚出生的婴儿。

(2008年5月13日,上海消防救出的被埋压的男婴)


那个婴儿,是上海消防部门冒着余震和预制板再次坍塌的危险、连夜就出来的一个生命奇迹,现在想来,孩子也已经9岁了,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应该已经小学3年级了吧。我们最后在德阳找到了这个被救出来的孩子,他肯定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老天给了他第二次生命。

(被救出的男婴和奶奶相拥而笑)


记得一位当时参与救援的当地镇干部林建华说,9年前,他是火线提拔的镇委书记,因为他的两位直属上级在地震中牺牲了。他一直呆在现场,从救援到重建。整个班子群龙无首,于是大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


9年后,大家围坐在当年空旷的临时党支部的水泥地上,一边大口喝酒买醉一边排遣心中的苦闷。


可是,有多少基层干部在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里,白天也听着大家的哭诉和求助,晚上却睡在帐篷里思念自己失去的妻子、老公、孩子,于是他们混混噩噩地在消磨着时间,少数基层干部最终用自杀的方式去和亲人重聚,哪是一个痛字可以描摹?!

(临时安置点,孩子安慰妈妈擦拭妈妈眼泪)


看到那些为了救援灾民而牺牲生命的人、他们为了挽救生命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的时候,我们终于懂得: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都是有人替你们负重前行。所以,那些城市中的名利之争如同鸡毛蒜皮,在生命面前都是那么无足重轻。

(2008年5月13日,在现场)


【希望篇】

可以抗击9级地震的校舍。前几天,我再次重返512地震现场,走访了汉旺、遵道等处。当一个人重新回到自己曾经工作过、奋斗过的地方,却发现新城已经矗立起来,而旧城已经成为一个遗址,那种岁月的磨砺和若有所失的怅惘让人慨叹不已。

(9年后重返汉旺)



9年后,再次赶赴当年的地震重灾区--绵竹汉旺,这里当年遭到严重损毁的街镇已经废弃,东汽汽轮机厂也已搬迁,汉旺新镇早已落成,地震现场原地建成了一个遗址公园。

(2017年4月,东汽厂纪念碑)


整个绵竹市有11100多人遇难,37000多人受伤,2600多人失踪。广场钟永远停在2008年5月12日14:28分。而在这场举世震惊的地震中,有7万多人不幸罹难,17000多人失踪。


到绵竹市遵道镇,走访由万科捐建的遵道中心幼儿园、遵道学校,遵道镇卫生院、遵道镇便民服务中心、梨花广场等处。遵道幼儿园梁园长对全国人民、上海人民的援助感激不已。

(抗9级地震的遵道学校校舍)


“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我们的家园建好了,我们的孩子有了学习的地方,我们非常非常的感谢,如果没有你们,我们不会那么快有住的地方,我们遵道镇上的房子全部倒塌了。家有了,孩子们有了学习的地方,所以非常感谢你们。”

(抗9级地震的遵道学校校舍)


幼儿园吸纳了周边乡、镇、市一共105名小朋友,其余有遵道镇的300多名小朋友,现在我们是450多名孩子。灾难发生时,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教职员工的保护下无一死亡,而隔壁一家幼儿园则遭受了严重伤亡。

(遵道中心幼儿园孩子们打招呼)


遵道中心幼儿园园长梁红英:“当时的幼儿园里,孩子们正在午休,房子坍塌下来,老师和工作人员一起把孩子都救出来了,孩子们没有受伤。我们隔壁有个幼儿园遇难的孩子比较多,有50多个孩子在地震中遇难。”

(9年后,仍然矗立在汉旺的钟,下面建成了一个纪念馆)


记者了解到,2009年6月1日新建的遵道中心幼儿园正式启用。震后再生的50多个孩子,全免保教费用。二胎享受的政策非常好:第一个孩子全免保教费,第二个孩子仍然全免保教费。


“有了共产党,这些孩子非常幸福,有了你们这些爱心人士,我们真的感觉到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梁园长说道。

(遵道的孩子们,2017年)


灾难无情,地震灾区痛失孩子的母亲有些生下了第二个孩子,再加上国家放开生育二胎,使得幼儿园成为当地的香饽饽。地震后遇难孩子的妈妈,再生育了第二个孩子,有的已经上一年级了,现在还有14个孩子还在遵道中心幼儿园,现在已经有30多个孩子上小学了。

而对面的遵道学校校舍按照抗击9级地震的水准进行建造,学生可以以90秒的时间从疏散楼梯及时逃生。


2008年成都万科援建工程负责人蔡立彬介绍:遵道学校的电梯是可以“动”的,地震的时候是可以来回摇晃,而主校舍内两个疏散楼梯是考虑到孩子疏散的时候使用。

(遵道学校的各种抗震措施)


“我们测算的是90秒逃生,现在孩子可以做到60秒逃生。这个校舍可以抗几级地震?按照国内最高标准抗9级地震的话,这个校舍已经远远超过了。”


学校建筑采用了大量避震设备和减震技术,诸如弹性吊钩、安全家具、隔震层、隔震垫、轻钢墙体、柔性连接等,使得建筑结构变形能力强、抗震级别高。


学生们使用的的凳子全部使用避震桌椅,如果来不及逃生,可以及时躲在桌椅下。

施工方为确保最高烈度(9度)地震时教学楼的结构安全,遵道学校在教学楼的立柱下,安装了一种名为“隔震支座”的防震材料,全校一共使用了44个这样的隔震支座。说起这些施工细节,蔡立彬如数家珍。

(遵道学校“隔震支座”的防震材料)


地震时,蔡是万科成都公司负责重建校舍的负责人,他和当地政府的干部们一道,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重建校园,运输物质、研究建设方案,蹲守过可能溃坝的水库。


9年后,他们和当地的党员干部一道、几个中年男人,在绵竹街头的帐篷里吃地摊烧烤,还一边吹着啤酒瓶,还用低沉的四川口音唱着《国际歌》;


9年前,谁知道在一片废墟和悲情中,他们是如何在悲伤和彷徨中重建自己的家园的;同时火速建立起了临时党支部。

(60秒就可以从顶楼逃生至操场)


而遵道学校师生说起当时地震的惨痛记忆,还是那么记忆犹新。遵道学校教师回忆:在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所有人都不敢回家去拿食品,连续三天阴雨天,大家全部都在河边上不敢靠近建筑物,彷徨流连,呆在雨天里,没办法不知道该怎么办。


“天气阴冷,一家老小没有办法,我们只好去附近小店里买了一些塑料布,就着河边的树木、找来几根竹子搭了简易的棚,一家老小在棚子下面能不淋雨。虽然很饿很冷,但是不淋雨我们已经很庆幸了,但是我们活着的人就在想: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但是活着的人怎么办?”

(赵均宁为遵道学生上课)


正是不断的全国外援的到来以及当地人民的坚韧不拔,使得遵道学校从原来当地基础较差的一所学校,已经成为当地软硬件名列前茅的中学,如今正努力朝着绵竹市、四川省更高级别的学校目标进发。


“有一次余震来了,那次还比较大,4点几级或5点几级,我发现地震了,然后撒腿就往外跑,后来我一想,我们学校是9级抗震,我跑什么呀。然后我回过头来悠闲地坐在办公桌前,就悠闲安全地过去了,想想房子修的好,就是踏实呀。”老师这样回忆道。

(2017年,欢快的孩子们)


9年前的悲情已经暂告结束,但对震区的不断造血工作还在持续不断地进行中。

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张海说:我们没有一建了之,在9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培养人、教育人,从而改变这些孩子的命运,改变遵道的命运,报效自己的家乡。

而郁亮曾28次飞赴四川绵竹遵道镇,前后投入7015万元和300万教育专项基金,以引进优秀教师、表彰爱心班主任,鼓励教学创新和教学发展。


学生们通过提升自己的学业成绩感恩当时养育他们的父母,也是对社会关爱的一个最好的交代。原上海外国语大学附中副校长、现浦东万科学校校长的赵均宁为遵道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英语课。

感恩亲情,重返现场


我们所有人都有这样一个梦想: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仅仅20厘米的缝隙埋压住孩子们的手指、以及一个个从缝隙中拿出来的书包;

还有,不用背着亲人的遗体孤独地骑着摩托车;

孩子们在敬礼时,都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之下;

妈妈能来得及给自己的儿子每天做一顿早饭、然后送他上学;

爸爸可以抚摸着孩子的头发,看着他调皮捣蛋;

或者男生偷偷瞄一眼自己喜欢的那个女生,是不是还坐在窗台边.......

我们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拥有的美好;到了物是人非,才开始怀念。


那时候我们经常说:多难兴邦,现在想来应该加上4个字:实业兴国。


尖锐的批评也好、埋头苦干也好,只要怀揣的是爱和善意,就能让我们大道同行、踯躅前进。

【谢绝剽窃改写 未获授权 不得复制 侵权必究】

【现场图片均为作者拍摄,请尊重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