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归来
消失在公众视线
450天后,滴滴顺风车今日宣布试运营计划。
在这份
滴滴出行App公布
的最新产品方案中
,宣布将于11月20日起,陆续在哈尔滨、太原、石家庄、常州、沈阳、北京、南通7个城市上线试运营。
方案提到,试运营期间,
滴滴
将在这7个城市首先提供5时-23时(女性5时-20时)、市内中短途(50公里以内)的顺风车平台服务。试运营期间,不收取信息服务费。
“对女性20点以后用车进行限制还是出于安全角度考虑。”一位接近滴滴的业内人士表示。
这和今年7月份,滴滴媒体开放日高管们放出的“口风”基本吻合,“怕,就是害怕。”这是当时滴滴总裁柳青对滴滴顺风车迟迟不回归的解释。
如今,滴滴顺风车终于战战兢兢地回来了,曾经把搭乘顺风车比喻为“像咖啡馆、酒吧一样,是非常有未来、非常sexy的场景”的前顺风车事业部总经理黄洁莉也因乐清事件被免职,安全却依然是绕不开的话题。
旅界注意到,滴滴
方案针对用户普遍关心的安全准入问题做了重点回复,在新的方案中,平台将引入失信人筛查机制,并积极探索与第三方信用产品企业合作方式,以便进一步提升用户准入门槛。
同时,滴滴方面表示,将原有的“信任值”升级为“行为分”,根据用户最近收到的评价、投诉等信息进行履约、友好等多维度综合评估,引导双方行在平台上的“好行为”。
旅界查阅“行为分”细则发现,滴滴“行为分”为千分制,据滴滴表示,分值高低将影响用户在平台上的权益:例如高分用户会优先对乘客/车主展示顺路行程,分值400分以下的低分用户甚至会被停止用车服务。
江湖巨变
作为顺风车领域曾经的霸主,滴滴通过高额补贴和大范围营销推广,一度占据国内顺风车九成以上的市场。
在滴滴顺风车关闭前,曾有知情人士透露滴滴顺风车GMV每年环比增长50%,2017年,顺风车的GMV接近200亿人民币左右,收入是20亿人民币,净利润接近9亿人民币,由此可见滴滴顺风车对滴滴的贡献还是非常大的。
但今非昔比,滴滴顺风车消失的这段时间,江湖早已巨变,在过去一年,嘀嗒、哈啰已经在这块市场风生水起。
根据《2019哈啰顺风车“十一”黄金周绿色出行数据报告》显示,全国顺风车订单总量突破1600万单。
此外,6月初,高德地图发布的海报显示,将在广东省与武汉市招募顺风车车主,有意重振顺风车业务。同时,职场社交平台钉钉已在杭州接入嘀嗒、哈啰的顺风车服务。
网约车新贵曹操出行也于今年9月份开始试运营顺风车,已经覆盖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内的20个城市。
无论是高德还是曹操出行,和再次归来的滴滴顺风车一样,试运营阶段都表示不抽成、不收取信息费。据接近高德相关人士透露,目前,高德收取的是通讯费,每单两毛钱左右。
滴滴顺风车总经理张瑞直言,“有这么多企业愿意在顺风车这个领域去探索,首先表明了顺风车是有价值的,大家认可这一领域,有社会价值,有用户价值,所以大家愿意进来。”
因此,对于滴滴而言,新的顺风车业务即使暂时没有了抽成,但仍属于非常重要的“防御性”产品,“上线顺风车业务,至少可以阻止更多的流量流向阿里和一些新兴平台。”一位滴滴内部员工透露。
这让滴滴对顺风车这块市场终难割舍,毕竟现在美团、高德等玩家依然在出行领域里活跃,滴滴和程维绝不能让他们坐大。
市场需要顺风车,滴滴也需要顺风车。如今宣布试运营,滴滴能否回归顺风车的本质,这个新生共享出行业态,又会迎来怎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