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工智能那点事
专注国内外AI人工智能、机器人、AR/VR、无人驾驶、深度学习、5G、智能制造、新零售等前沿科技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阿枫科技  ·  我建了个免费无门槛的DeepSeek交流群 ·  21 小时前  
阿枫科技  ·  我建了个免费无门槛的DeepSeek交流群 ·  21 小时前  
机器之心  ·  飞书接入DeepSeek-R1后,用一次顶一 ... ·  2 天前  
云头版  ·  全球排名第1企业引入DeepSeek! ·  2 天前  
云头版  ·  全球排名第1企业引入DeepSeek! ·  2 天前  
宝玉xp  ·  专业👍-20250210095021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人工智能那点事

包月高达3万元!陪聊、哄睡流行,“情绪消费”还是涉黄服务?

人工智能那点事  · 公众号  · AI  · 2024-11-18 16:05

主要观点总结

情绪消费成为年轻群体的新宠,包括倾诉、叫醒、陪聊、哄睡等服务,销量惊人。然而,情绪消费也存在风险和问题,如个人隐私泄露、价格不透明、服务不明确等。部分商家甚至提供违法违规的涉黄服务。专家呼吁,情绪消费行业需要做好真实的信息披露,区分与专业心理咨询的边界,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平台方和监管部门也需要多方发力进行规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情绪消费成为新趋势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情绪消费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包括倾诉、叫醒、陪聊、哄睡等服务。

关键观点2: 情绪消费存在风险和问题

情绪消费存在个人隐私泄露、价格不透明、服务不明确等风险和问题。部分商家提供违法违规的涉黄服务。

关键观点3: 专家呼吁规范情绪消费行业

专家建议情绪消费行业需要做好真实的信息披露,区分与专业心理咨询的边界,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平台方和监管部门也需要多方发力进行规范。

关键观点4: 消费者需仔细辨别

消费者在下单前需要仔细辨别,明确相应的服务流程、计费标准等。


正文

不开心在网上找个人哄、睡不着连麦找人唱歌、起不了床订个叫醒服务……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情绪消费逐渐成为年轻群体的新宠。所谓情绪消费,主要包括网络平台上销售的情绪消费服务,包括倾诉、叫醒、陪聊、哄睡、安慰等等不同类型。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情绪消费服务项目销量惊人,但是个人隐私泄露,价格、服务不明确、不透明等风险和问题存在。 部分商家甚至存在“打擦边球”,明确提供违法违规的涉黄服务。


作为消费新业态,情绪消费如何规范发展?

倾诉、叫醒、陪聊、哄睡、安慰
价格从1元至上百元不等


来自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的武先生是一名游戏陪玩师,他告诉记者,随着网游行业的蓬勃发展,游戏陪玩这一职业也逐渐走进了大众视野。随着时间的推移,客户需求逐渐多样化,从单纯的技术陪玩发展到情感陪玩、娱乐陪玩等多个方向。


武先生: 这种收费一般是5块钱一把,主要是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如果遇到客户既要开麦聊天又想要赢,那就是15块钱一把。一般游戏聊天频道里发广告接单,你的游戏“面板”(战绩数据)好自然就有人找你。我是随缘接单,打得不多但有时候一天下来也能挣个两三百。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指出,情绪消费已成为影响年轻一代消费决策的新热点。 电商平台上,各类倾诉、叫醒、陪聊、哄睡、安慰等服务不少,网店页面上显示的价格从1元至上百元不等。 部分网店销量极高,例如“失眠XXX梦”网店粉丝仅两千多,但销售页面仅“10元商品”销量就超过30万单。而此类网店的销售页面通常只有一张简单的介绍图片,相关的服务内容、服务时间、从业人员资质等均无体现。



某店铺客服发来的一张表格中显示,此类服务消费,价格差异很大,陪聊人员分为“盲盒、金牌、男女神、首席、锦鲤和翘楚”不同级别,级别越高价格越贵。 此外还分不同服务时长,从15分钟到包周都有,有的店铺包月的费用最高达3万多元。


商家无法提供相关人员详细信息

可能侵害消费者知情权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下单了10元钱的陪聊服务,随后以一名心情不佳的在校生身份和陪聊对象简单交流,陪聊对象进行了简单的安慰鼓励。当记者问到对方是否有心理咨询相关资质时,对方表示:


陪聊人员: 我没有当过心理咨询师,但是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会有一点类似的相关行业经验。


而记者询问客服相关服务人员是否有心理学方面的相关资质证书时,客服则以陪聊人员经验丰富含糊其词、回避问题。


当记者提出能否提供个人详细信息(比如学校、专业、姓名等)并要求对方“量身定制”陪聊服务,对方表示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只需要和客服下单即可。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表示, 商家无法提供相关人员的详细信息,则可能侵害消费者的知情权。 此外面对一些真正需要心理咨询服务的消费者,甚至的确有心理问题需要解决的客户,如果从业人员没有相关资质无法提供有效服务,还可能对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心理伤害。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谢永江: 专业的心理咨询才能提供专业支持,而这种什么也没有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新的危害。比如需要整月提供情绪价值的消费者,可能包括有心理问题的消费者,经营者提供不适合的服务可能会加剧患者病情。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胡钢指出,此类情绪消费服务的背后,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工委副秘书长、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成员胡钢: 这样的服务它的特点第一是远程性,第二是会有披露双方比如说身份的风险,特别是消费者有可能要披露自己的身份,比如个人的姓名或者电话号码,甚至涉及一些敏感的个人信息。


一些“情绪消费”
涉嫌低俗不良甚至违法违规


泄露个人隐私风险背后,一些“情绪消费”很有可能涉嫌低俗不良甚至违法违规。


电商平台的客服添加记者微信后明确表示,在电商平台软件中聊天,“有的东西不能发”。这位客服告诉记者,他们可以提供类似“线上女友”的服务,包含大尺度的视频聊天服务。


客服语音: 因为视频是有视频的价格表的,如果不是“纯绿色”的内容,是按照“翘楚”级别收费的。但是我们有“缘分”所以不会再加价。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客服使用的企业微信,具体为一家江西南昌的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内发布的“店员培训”内容非常翔实,包括了陪聊人员的工作性质(陪人聊天、说话,陪打游戏,情感倾诉),常见订单类型(闲聊、倾听、吐槽,哄睡等),以及详细工作流程,包括陪聊人员如何试音试照、如何接单抢单、怎样提现,如何“晋级”等等,形成了一个完整产业链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