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孤独大脑
关于思考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孤独大脑

像先知一样思考,如拳手般战斗

孤独大脑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11-19 21:3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我永 不会 自己怎 努力 而道歉。


1 、建筑大师之拳手

有些人生来就是斗士。在成为建筑师前,安藤忠雄当过职业拳手,并靠奖金环游欧洲。据传:“当年安藤忠雄在万神庙看了一天太阳的影子,就从职业拳击手变成了建筑师。 自学成才的他,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闻名于世。

他的成名作住吉长屋,其设计仿佛是对喧闹的外部世界的抗争,用混凝土将外界阻挡起来,宁静,又充满力量。1995年,安藤忠雄获得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他把10万美元奖金捐赠予神户大地震后的孤儿。

安藤忠雄回忆起自己的传奇经历:

“那是因为,当时的我一无所有。拳击打得失败,却对建筑充满业余的兴趣。如果那个时候我拥有某种其他手艺的话,也许就很难接触新的事物了,我只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已有的技能上。

但正因为我什么都没有,所以才能够接受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新东西。我也只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稍作调整展示给大家看而已,但人们却很狂热地喜欢它。

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往往面临着能够变大变强的最好机会。只是很少有人能有效地利用这个契机罢了。”

也许只有曾经在血肉模糊的被击倒中,才能理解宁静和躁动,安抚与鞭挞,绚丽与黑白,力量和脆弱。

2、街头智慧之先知

2011 年,伊藤穰一正在面试 MIT 媒体实验室主任一职。他没有学士学位,能被这家全球知名的学术机构看中,令人侧目。

连续 9 场面试,面试官均是美国顶级的科学家、艺术家和设计师。他疲惫不堪。更令他难以安睡的是, 福岛核泄漏事故突然发生,而 他的家就在附近。在确认家人安全后,他决定做些什么。

极短的时间内,利用网络,招募关键人物,筹集资金, S a f e c a s t 开始部署盖革计数器,从日本的 公民科学家 手中搜集数据。

截至 2 0 1 6 3 月,该项目共搜集了超过 5 0 0 0 万个数据点,用户可在知识共享公共领域平台上获取所有数据,该团队将所有数据与大众分享。

这个数据库不仅帮助世界各地的研究者了解福岛放射物的扩散情况,还可帮助他们了解不同区域正常的辐射水平。倘若此类核事故再次发生,这些信息将给科学家和大众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

政府想做而没做成的事情,他们完美地做到了。

伊藤穰一在美国 大, 14 岁时,伊藤回到日本, 学到 言、街 的智慧和 算机技 。他先后从塔夫斯大学和芝加哥大学退学,成 夜店 DJ 。作 为专 注于互 网和科技企 创业 家,他参与了多家互 网初 公司。

美国科技作家 斯廷 . 称: 伊藤穰一是一个精力充沛得 以置信的人,同 也是一个充 思想的企 家,他的确有些与众不同。

他最 媒体 实验 室的主任,并令 该机 构再次 焕发魅

一个是建筑大师,一位是世界级学术机构的负责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

1、既是各自所在领域的学术天才;

2、又具有街头智慧和战斗精神。

这两 个故事开始本文的主

你需要如先知般思考,像拳手一 样战 斗。

3、“先知+拳手”的九大原则

在漫 长河 中,人 革一直乏力。直到最近,我 们进 入了指数 代。基于互 网和集成 路芯片两 革命,引 了与工 业时 代根本不同的 革,新范式的 覆性 化越来越快, 真理 时间 段越来越短。

伊藤穰一在他的新 《爆裂》里写到, 指数时代创造了三个定义条件:复杂性、不对称以及不可预见性。这三个词看起来不那么新鲜,塔勒布在《反脆弱》里似乎说得够透彻了。

假如他 塔勒布那样,格外在意自己的历史名声,可能就会效仿后者,制造一 个类似“黑天鹅”的名词,用整本书来讲透一个专属概念。

然而,伊藤穰一更像是一个社会实践者。他总结了9大原则: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以及系统优于个体。

作为畅销书,这样做有些风险。但是,假如伊藤穰一是一个来自未来的先知,他来到当下,需要用一分钟来告诉最亲近的人,这个时代最大的秘密是什么,9个原则便显得那么简洁犀利,充满诚意,抛弃了一切学术炫耀。

事实上,你很难找到更好、更全面的概括。既然如此,又何必求其新异呢?

在我看来,这9条分为两类,阐述了两大信念:

1、 如先知一样思考 :涌现优于权威、拉力优于推力、指南针优于地图、系统优于个体;

2、 像拳手一 样战 风险优 于安全、 于服从、 于理 、多 于能力、 于力量。

在人 相当 一段 时间 里,你只需要扮演一个角色,就可以 得非常璀璨。

你可以是个先知,以超乎常人的敏 锐、敏 感、 远见, 又或者只是 疯子 般的 呓语,告诉世 人即将 生的事情

你可以是个拳手,管它天明地暗,大象冲 进瓷器 店,靠双 出一条血路,如 亚历山大大 帝般,一 劈开万 难结

然而,在今天,芯片、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呈现指数级增长。《哈佛商业评论》的一项调查显示, 50% 的企业家认为自己公司的商业模式在 2020 年将不复存在。

如果你想做点儿什么,需要如先知般思考,又能像拳手一 样战 斗。

4、如何成为先知?

当理论失灵,人们一方面会惊慌失措,一方面仍然会自欺欺人。

相当多的理论存在致命性错误。 1 3 4 7 年,一艘商船上的水手带来鼠疫杆菌,瘟疫横扫欧洲,一半人口因此丧生。当时最权威的巴黎大学医学院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一份缜密的、经过深思熟虑的《瘟疫的科学解释》,报告里分析到:

“ 1 3 4 5 3 2 0 日午后一个小时,宝瓶座发生三星连线 。火星和木星连线 引发空气中弥漫的致命腐败 ,从西西里岛传播开来肆虐欧洲其他地区。作者指出,高危人群包括那些 身体 … … 是湿热的 ,以及 锻炼、性生活和洗澡过于频繁的人生活方式不佳。

那时的病理学理论很大程度上以一千多年前的理论为基础,结合星相学和 四种体液 观点,形成一套连贯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这些小册子的作者们是“正确”的。他们“正确地”使用了错误的方法。

“直接观察”这种方法今天看起来稀松平常,然而当时还未被启蒙。

让我们先看几个重要观念:

1 、任何一个人类发展时期,都拥有一整套得到公认的假想与信念体系。

2 、这一由信仰、偏见、行为模式和风俗习惯所组成的矩阵构成了引导我们思考、做决定的一系列规则,称之为 知识模型

3 、这一包罗万象的思想体系称为 范式

4 、即使是最严谨的科学家也经常会忽略或误读数据,以维持占统治地位范式的 一贯性 ,并为某些科学理论出现的漏洞进行辩护。

5 、直至发生巨变(科学革命,或称“范式转移”)。

6 、过后是短暂的混乱期,然后会稳定下来,围绕新的范式形成新的科学共识。

费曼说:真理不过 在某个阶段正确 ”。 我们现在拥有怀疑的自由,归功于科学早期对权威的抗争。这是一个极其深刻、有力的斗争。

该怎么办?

1、承认自己的无知,不介意自己看起来很蠢;

2、独立思考,质疑权威;

3、“实践”必须贯穿“理论” ,就像“理论”必须贯穿“实践”一样。

《爆裂》说: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这一点前所未有的重要。未来的科学发现一定会检验我们最看重的主张。

理论如“先知”,实践如“拳手”。假如一种力量不是由两种对立的力量结合而成,就不是一种真正的力量。

5、如何成为拳手?

《爆裂鼓手》讲述一名少年在严师督教下,以非常规手段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爵士乐鼓手梦的热血故事。主人公热爱打鼓,但过度的投入让他失去对音乐的初衷,进而演变为生命的负荷以及师徒间近乎疯魔的对决。

这部电影的英文名叫《Whiplash》。没错,和《爆裂》这本书的名字一样。如果直译的话,电影和书都该叫《鞭打》或者《鞭击》。

《爆裂》讲述的是一些复杂的内容 ——密码学 、遗传学 、人工智能等 ,但它有一个简单的前提:

技术发展的速度超过了人类理解能力的提升速度。现在 ,我们要迎头赶上 。

这个世界正在鞭打我们。

人和现实世界之间,有某种SM式的关系,你不懂这鞭击是上帝的惩罚,还是怜爱。

在过往的亿万年间,绝大多数人类都过着踩西瓜皮式的生活,沿着时光,顺流而下。

到了今天,我们将进入某种更加觉醒的前行状态。我们一生中所能经历的变化,可能超过祖先的100个一生。这是幸运,或者不幸?

让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假如有一天,我们能和一位来自唐朝的兄弟喝酒,看着今日的星球,他也许会说: 我喜欢你们这个年代。

因为羡慕,
因为我从来都没有那样炽烈的热爱,
别说是爱,
很强烈的恨,
很绝望的悲伤,
很无奈的沮丧,
我都没有。

大自然为什么鞭击我们?也许上帝想激活我们的天赋,想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这个世界。

如《爆裂鼓手》里的台词:

不需要激活就能展示的天赋,想必也不值钱。近乎本能的纯熟技术之上,才能捕捉灵光的乍现。

只有 的人,才体会 拳拳到肉、血肉淋漓。 醒安藤忠雄建筑天 的,或 并非万神 的光影,而是在拳 台被 的痛苦和 望。他因此比常人更能理解力量与宁静。

6 、涌现计算

这个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混乱、越来越不确定。

在我看来,恰恰相反。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逼近真相。如我在《大脑碎片》里所写的:

世界是以更不确定的模样更加确定起来的。事实上我们处在人类有史以来最确定的年代。

复杂伴随着“涌现”:

上世 的70-80年代,科学家 开始关注 是复 中最 著也是最重要的一种特征。涌 (Emergence),字面翻 译为 突然出 ,在系 科学中它意味着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任何系 都是由大量微 元素构成的整体, 些微 个体之 生局部的相互作用,然而当我 些个体看作一个整体的 候,就会有一些全新的属性、 律或模式自 地冒出来, 象就称 现。

例如:每只小小的 蚂蚁 是一个非常 简单 的个体,它 没有 明的 头脑 ,只会完成一些 简单 的任 。然而,当把成千上万只小 蚂蚁组 合到一起的 候,整个 群就能体 出非常复 大的涌 现现 象,例如社会分工、集体 作等等。

两位斯坦福大学教授最近合作研究蚂蚁如何寻找食物,其中一位是计算机科学家,另外一位是生物学家。

他们发现,蚁群其实早于人类数百万年便发明了传输控制协议 / 互联网协议( T C P / I P ),而这是信息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核心方法。

人类的大脑是另外一个蕴含 涌现 理论的令人震惊的例子。

组成人类基因组的 2万个不同基因中,大约有 1 / 3出现在大脑中,并且掌管着数百亿个神经细胞的生死。每一个神经细胞尽管相对复杂,但自身没有意识,或者说不够聪明。

然而,当这些神经细胞相互连接时,便会形成一个令人惊讶的网络,该网络不仅比神经细胞总和更强大,而且能够意识到自己在思考。

尽管人们热烈讨论的话题仍然是 “大脑真正的工作机理 ” ,但很明显,以正确的方式将不太复杂的部分相互连成网络,便可以涌现思考和意识。

当这个世界越来越数字化的时候,“涌现”呈现了某种乘积效应。原因如下:

1、  我们已经在为这个世界编码,一切都将“数字化”;

2、  我们慢慢地在数字世界里形成数字化大脑;(想想看,全球前十大公司基本被科技公司占领了,它们就是一个个超级数字大脑)

3、  我们正在用AI来模拟人类的大脑,从而加速了1和2。

此外,“基因测序的价格在下降,增长速度则是摩尔定律的6倍。(摩尔定律认为,计算机处理速度每 1 8个月会增长一倍)

当阿尔法狗战胜人类冠军时,职业棋手们惊呼:它有意识!

到底是人工智能有意识,还是说,人类的意识其实只是幻觉?

我们有一个古老且顽固的核心认知假设:蚁群会接收蚁后的指令,某些组织会负责应对我们周遭世界的复杂性,股票的涨跌是由庄家决定的,某个隐秘的组织在黑房间里商定世界格局。

直到最近我们才开始明白下面这个解释:蚁后并不比最低级的工蚁拥有更多的能力。

这颠覆了数个世纪以来人们心中的认知,持续不断地创造我们周围多样化的、差异化的生命形式的物种形成背后并没有权威的支配力量。

最近我在看musical.ly的案例,一款在中国开发的APP,奇迹般风靡欧美。团队一共5个人,用了几个月才把这个最新的短视频项目做出来,然后简单地挂在了网上,然后连做推广钱都没了。

这个mvp(最小化可行产品)只有两个功能:

1、拍15秒的对嘴型音乐短视频;

2、给开发团队写邮件。

产品于2014年7月上线。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有几个德州的小孩子发现了这个软件,发布后的两个月里,他们共收到了约200封用户的来信。随后,火不可挡。

3年后,今日头条以十亿美金收购了 musical.ly。

一个典型的“涌现”案例。

我将《爆裂》一书中九条原则中的四个,归为“像先知一样思考”:

1、涌现优于权威。 如上所述;

2、拉力优于推力。 前文中,伊藤发动社会公民,漂亮地完成了核污染的监测;

3、指南针优于地图。 地图意味着掌握详细的地形信息以及最佳路径 ;相比而言 ,指南针是更加灵活的工具 ,需要使用者发挥创造性和自主性找到自己的道路 。

一个人决定放弃地图而选择指南针 ,是因为他认识到在日新月异的世界中 ,一份详细的地图可能会将你引入密林深处 ,带来不必要的高成本 ;而好用的指南针却总能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 。

4、系统优于个体。 例如,谷歌在介绍其无人驾驶汽车时,强调汽车只是个“个体”,驾驶汽车的人工智能是“系统”,只不过无缝衔接融入了其他所接触的系统。

正因为如此,传感器和软件都设计成能处理现有的道路设施情况,解决比如醉驾和帮助行动不便者驾车等共同问题。

基于“个体”的方法设计无人驾驶汽车,得到的至多是昂贵的玩具,或被设计成能使车企利润最大化的货运汽车。而谷歌利用基于“系统”方法,则是旨在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真正的变化。


7 、原谅你自己的脆弱

为什么是深圳、而非中关村,成为了中国的硅谷?

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深圳没有斯坦福,也没有惠普这类老大哥公司,来给苹果、谷歌、 Facebook 等晚辈公司当导师。

我还记得本世纪前一两年,有天晚上在深圳坐出租车经过立交桥 ,看到有个人拿着把砍刀追另外一个人,前面那个人冷静奔跑的样子,至今历历在目。

而中关村,名校林立,有联想、四通等老牌公司,还有各种手握资金和资源的主管部门。

为什么瑞士是有史以来最稳定的国家?瑞士并没有强大的中央银行,老百姓甚至不熟悉自己国家总统的名字。

塔勒布将瑞士视为有关反脆弱性理论的最好例证——在打击和混乱的作用下,特定事物会变得更加坚强,而脆弱的事物则直接败下阵来。

他认为,瑞士之所以是稳定的样板,正是因为它没有强大的中央银行或政府。组成瑞士的十几个拥有主权的州彼此之间争吵不断,斗争不休。

这种混乱局面却让瑞士变得更加坚强,小问题在演变成大危机(比如财政悬崖)之前就已经得以解决。

《爆裂》一书歌颂了华强北,以及无所不能的“山寨”。作者认为,科技、贸易和注塑技艺已经转移到了深圳。即便美国有制造能力,整个知识的生态系统的关键部分只存在于深圳。深圳对于实验、失败、风险的容忍度也远远高于美国。

如何拥有“反脆弱性”?

像拳手一样战斗:风险优于安全、违抗优于服从、实践优于理论、多样性优于能力、韧性优于力量。

1、 风险优 于安全。 如扎克伯格所说:主动拥抱风险。实施 风险优于安全 的战略,并不意味着要让你看不到风险所在,而是要让你明白,随着创新成本的下降,风险的性质也在改变。

Facebook 和谷歌这样成熟的公司也都曾利用风险让自己保持灵活性和弹性,并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战略和主打产品。

2、 于服从。 违抗 通常要比 服从 获益更多,尤其在解决问题等关键领域。创新需要创造力,而创造力需要摆脱束缚,这让那些出于善意的(和不那么善意的)管理者备感挫折。

科学进步的规则便是打破规则。没有人是靠别人告诉他怎么做或沿着别人的足迹而赢得诺贝尔奖的。

3 于理 论。 探索、质疑、违抗,这种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方法帮助推动了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也改变了从制造业到安全产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轨迹。

互联网的先驱们最初创业时都没有商业计划书,也没有获得别人的认同,他们只是做他们要做的和想做的。

穿过你的身体的思想,才真正是属于你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是彼此贯穿的。

4、 于能力。 传统的管理实践经常会在“谁最适合做哪项任务”上大错特错。

至少在纳米生物技术领域,将人才与任务匹配的最佳方式并非是让学历最高的人承担最困难的任务,而是要观察成千上万民众的行为,并确定谁最具备完成该项任务所需的潜质。

5、 于力量。 绝大多数系统在遭受攻击或承压时会崩溃。一些系统(如免疫系统或互联网)在受到攻击时,尽管会有痛苦,但会适应并且会变得更强大。

脆弱的事物面 临压 时倾 向崩 。但是, 现实 世界 有不少事物会在 力作用下 得更加 壮。比如,去健身房 练举 重会 一个人的肌肉更加有力。再比如病菌能增 的免疫系

作者不是原教旨主义者,他补充到

上述这些不是为了说明创新者及其所在的机构不应该规划未来或预测潜在的问题。而只是简单地让你意识到,在未来某一时刻终会面临失败,最实用的系统能够快速革新重生。

关键在于:当抵御失败的成本超过屈从于失败时,敢于承认这一点;保持韧性,即便公司处于蓬勃发展中。

8 、先知与拳手的自由切换

在我看来,硅谷的传奇,来自于科学精神与顽童的好奇心混搭。

本质上, Google Facebook 、特斯拉这类公司的成功,得益于波普尔的“证伪”与互联网和风险投资的完美结合。

波普 最著名的理 ,是他的 证伪 。概述如下:

1、 对观测 归纳 法,科学理 不适用于普世,只能作 评测

2、  科学理论和人类所掌握到的一切知识,都不过是推测和假想,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掺入了想象力和创造性,好让问题能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框架中得到解答。

3、  人们只能依靠仅有的数据来树立这一科学理论,然而,此外又不可能有足够多的实验数据,能证明一条科学理论绝对无误。

(例如,人们在检测100万头绵羊后得出“绵羊是白色的”这一理论,然而检测之外,只要有一只黑色的绵羊存在,即可证明前面的理论错误。谁又能无穷无止地检测绵羊,以证明“绵羊是白色的”理论的绝对无误呢?)

4、  这一“可错性”原则所推演出的“真伪不对称性”(真不能被证明,只有伪可以被证明),是波普尔哲学思想的核心。

谷歌的佩奇、特斯拉的马斯克,还有扎克伯格,都是工程学的高手。

另一方面,硅谷天才 ,又如 顽童 般, 对一 切貌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充 了好奇心。甚至多少都算个哲学家。

这是两种极为矛盾的天赋。所以,兼具二者,实在不容易。

于是,你看到他们做产品时如科学家,质疑、独立思考,对“证伪原则”了然于胸。

而他们思考公司未来时,又充满了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

自由切换其间。

  • 如乔布斯自由切换于人文和科技;

  • 马斯克自由切换于物理学家和商人;

  • 扎克伯格自由切换于程序员和社会心理学家;

  • 盖茨自由切换于企业家和慈善家。

伊藤穰一回 自己 还是小男孩的时候,大家都告诉他要专注。专注,专注,专注!但是,他很擅长高度专注,但并不擅长持续专注。他对一切都很好奇、很兴奋,结果就是对周围的一切都很关注,周边视觉过度发达。

成年后,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思维:

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不能再储存资源和信息,不能再掌控一切,计划一切,将信息和指令从权力中心推向边缘,因为现在边缘区域才是创新蓬勃发展的地方。资源将被 到需要的地方:世界将从 资源储存 资源流动 转变。

由此 伊藤穰一 总结了如下策略:

1、 在我们的生活中,觉察模式和专注 执行模式之间自由切换的能力是拥有偶然幸运的关键技能,但关键是将那些 幸运 的事转化为切实的机会。

2、 我试图设定一个前进的大致轨迹,同时也试图拥抱偶然性,允许我的人际网络提供必要的资源,将任何偶然事件转变成有价值的事。

3、 我很赞同社会学家马克 · 格兰诺维特关于 弱连接力量 的论述:那些正常圈子之外的连接往往能带来最大的价值。

4、 然而,偶然的幸运并非侥幸,而是一些条件的综合产物。

去25年 ,我 从一个 简单 体系占据 治地位的世界, 入到被复 体系所困 和阻碍的世界。

以前, 问题在于战斗的人不思考,思考的人不战斗。

在,无 你是 ,你都被 予了某种机遇、或者挑

你需要如先知般思考,像拳手一 样战 斗。

9 、容忍混乱,战斗至死

世界并不因 们变 得更加智慧、更能 应对 不确定性,就 得不再 艰难

命运以一种残忍的方式,来教会 伊藤穰一 容忍混乱,或者接受意料之外的事。 2 0 0 8 1 月,他的儿子被诊断出患有 整体发育迟缓症 。他面临一系列身体和智力上的挑战,自闭症只是其中之一。

我在温哥华,曾带孩子去一个朋友家参加生日聚会。他家的儿子与我女儿同龄,患有自闭症。有一次,那个孩子的妈妈说:“昨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儿子叫了我一声妈妈。”闻者泪下。

伊藤穰一 试图 表现出勇敢,“磨砺我的意志,测试我的耐力,尝试着取得胜利。”

然而,这从来都没有奏效。

“过去几年我已经明白并且接受了以下这一点:我对育儿的所有期待,或者说是自由意志,导致一个结果:总是努力去赢的我却一直失败。”

“只有当我接受没有胜负之分,有的只是事情的发展和我选择面对它们的方法时,我才能成功。”

下面是《爆裂》这本书打动我的一段:

如果本书的受众是所有人,做出艰难抉择的将是所有人,他们要制定新的策略,不再预测胜利和能力,而是更多地在这个不可预测的世界中茁壮成长。

正如芬恩帮我明白的那样,接受本身就是一种勇气。

最 后

海明威在《乞力马扎罗的雪》的开篇写道:

“乞力马扎罗是一座海拔一万九千七百一十英尺的长年积雪的高山,据说它是非洲最高的一座山。西高峰叫马塞人的“鄂阿奇—鄂阿伊”,即上帝的庙殿。在西高峰的近旁,有一具已经风干冻僵的豹子的尸体。豹子到这样高寒的地方来寻找什么,没有人作过解释。”

人类的好奇心,从未因为艰难、混乱、不确定性而退缩过。比起不知道为什么爬那么高的豹子,我们更是不知所以地去月球,去火星,以及去某些我们迄今尚不知晓的地方。

伊藤穰一 并未被剥夺什么,他只是被赋予了施加更强烈的父爱的权力。他比我们的任何一个人都洞察了生命的本质。

至少他能说:

我永 不会 自己怎 努力 而道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