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企业专利观察
聚焦和分享全球各领域大中小微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理念、经验与策略,既有战略规划,又有战术应对。有原创,有转载,有海外经验,有中国实践。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独角兽500强……,统统都到碗里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保险一哥  ·  2025年第3期保险自媒体红人千人榜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企业专利观察

中国在美网联汽车专利,将被迫“转正”

企业专利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9-24 23:59

正文

作者:吴征



2024年9月23日, 美国白宫 发布了《 保护美国免受受关注国家联网汽车技术的影响 》的声明,认为“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寻求主导美国和全球的联网汽车技术,对我们的国家安全构成新的威胁,包括通过我们的供应链”,因此正责成美国商务部发布一份拟议规则制定通知(NPRM),“如果最终确定,将禁止销售或进口采用某些技术的联网汽车,以及禁止从有关国家进口特定部件,特别是中国和和俄罗斯”。
当天,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 发布了这份拟议通知。拟议规则侧重于集成到 车辆连接系统(VCS) 中的硬件和软件以及集成到 自动驾驶系统(ADS) 中的软件。这些是关键系统,通过特定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在互联汽车中实现外部连接和自动驾驶功能。
根据拟议规则,将禁止进口和销售带有某些VCS或ADS硬件或软件的车辆。VCS 是允许车辆进行外部通信的一组系统,包括远程信息处理控制单元、蓝牙、蜂窝、卫星和Wi-Fi模块。ADS包括共同允许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在没有驾驶员的情况下运行的组件。
该规则还将禁止与中国或俄罗斯有联系的制造商在美国销售包含VCS硬件或软件或ADS软件的联网汽车,即使该车辆是在美国制造的。
软件禁令 将于 2027年 款生效, 硬件禁令 将于 2030 年款或2029年1月1日(无车型年款)生效。
这也就意味着,目前在美国有相关业务的中国企业,将会逐步被迫退出相关市场。一些与中国有关的零部件供应链,将会被替换。
那么,中国相关产业链的企业在美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将何去何从,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其中应该会有很大一部分中国企业的美国专利,将成为脱离市场的存在。
因此,这部分专利最终是出售,还是因为被迫变成了NPE,从而走上专利许可收费之路,向美国或是美国供应链的企业收取专利费,都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实际上,相同的情况在美国制裁华为,以及将诸如安防等产业逐出美国后,已经出现过类似的问题。
也就是这些中国企业必须要把已经脱离了实体市场和产业的专利进行资产变现。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是不是中国在相关被禁领域的企业可以不用再向美国申请专利了?
这个倒未必。
完全要看企业各自的整体专利战略。
例如华为在受到制裁和打压后,反而是加强了专利布局,在美国也是如此。但是从去年美国审批情况来看, 华为和京东方都较上一年有25%的授权量下降 ,是否是美国在刻意打压中国企业,可能等明年1月份公布今年的数据,能够进一步看得更清楚。
总体来看,当没有市场作为基础的情况下,剩余的专利如果继续维持,势必要消耗企业大量的资金成本,可能很多企业就放弃了。不愿放弃的,可能就会走上专利货币化之路。
然而,从目前中国已经被逐出美国市场的一些产业来看,还没有清晰的看到有中国企业在将美国专利资产进行货币化处置的案例。
因此,未来与汽车网联技术相关的中国在美专利,到底作何处理,其实现在应当提到日程上了。
按照今年3月1日发布的拟议规则通知中,以下提到的一些敏感技术领域,可能都会受到影响。
数据采集: 可以包括车辆级数据(例如驾驶员行为、车辆状态、地理位置、生物识别、驾驶员手机数据)和环境级数据(例如,详细的地图数据、对象检测、交通模式),通过各种车载系统和传感器提取。例如,商用车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通常依赖于传感器的组合—— 雷达、LiDAR、超声波、音频 视频 ——这些传感器不断收集和处理数据。商用车现在也可以在驾驶舱内收集数据。消费类和商用车越来越多地采用 驾驶员监控系统 (DMS),以确保驾驶员在自动驾驶系统出现故障时保持警觉并完全能够控制汽车,并确保商用卡车驾驶员按时行驶。更复杂的DMS具有面向驾驶员的 摄像头(包括眼动追踪、面部识别和麦克风) 收集有关驾驶员和乘客的潜在敏感信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