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核聚
不负生命,不负有情,不负天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核聚

一年四辈子(2020)

核聚  · 公众号  ·  · 2020-01-01 23:2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一年四辈子》(2020年),这是我第四年写这个系列文章。
起初,我只是敬畏生命的壮阔。
从大学算起,我从事过十六年的科学研究。阅读分析大量严谨论文资料是我的日常工作内容。我看到了有关生命的令人震惊的事实。例如,我们身体里的细胞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生老病死物质代谢,每时每刻都在更新,细胞的寿命绝大多数在几天到几个月之间。甚至,现有的科学手段已经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追踪大脑原子构成的更新周期。一年的时间里,我们肉体的物质构成,已经更新了好几轮。
一年四辈子,是一个严谨估算的直白表达。


我希望通过阐述这一系列事实和发现,让我始终记得生命的神圣与庄严,让我看清,每一刻都是崭新生命的开始。生命本就是一次次的从头再来,这是在人体百万亿个细胞层次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事实。
我希望这些生命的基本认知,最终能够成为人们的信念。
因为,人生有许多无奈,恨不得从头再来。
因为,人生有许多困局、僵局乃至死局,需要从头再来。
因为,人生有许多不堪,只能从头再来。
从头再来,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么复杂,而只需要接受生命存在最基本的事实。
后来我一次次再写《一年四辈子》,是因为我看到了人生的千疮百孔。我们在社会上看到的几乎每个人都是千疮百孔的。我身边的人、我的学生、我的读者们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人生真相。
于是,我写了上百篇有关“速成”的文章。对于许多人来说,唯有“速成”这一条路可以走,唯有“速成”才能建立起对学习、对工作、对生活所必须的希望。“速成”的达成是需要法则、需要信念的。
《荀子·强国》篇写到,“能积微者速成”,这是人生万事的基本法则,也应该是人生的基本信念。于国于家于人生发展,这法则都经历过无数生死存亡极端事件的检验。
“积微以成功,岁不胜季,季不胜月,月不胜日。
凡人都怠慢小事,总是在大事来临时,才专心忙活起来。这样的人,实际上常常不如那些认真处置每日小事的人啊!为什么?小事很多很多,每天都有,耗费的精力时间很多,但累积的成果也大。真正的大事,发生得很少,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也少,其积累的成果也少。
所以,善于每日认真处置小事者,可以达到“王”的功业;能够在一季之中处置积压事务者,可以达到“霸”的功业;如果仅仅是临事修补漏洞者,就很危险了;如果从来荒疏不理日常政务,一定是要灭亡的!”
人应该据此给自己立法。
在人体生命的细胞层次,生命是速朽的,更是速成的。如果生命不是速成,那么它早已在速朽之中分崩离析。
同理,在人生层次上,速朽与速成并生。我们会迅速遗忘、放弃一个想法,也会同样迅速的生成一个新知、或者意愿。人们会因为一个事件的发生、一个消息的获知,而绝望,而崩溃。也会因为另一个事件的发生、一个信息的解读,而焕然一新。
于是,我们看到了信念的力量。
无论外在环境和内在心境如何动荡,我们能够持有的稳定不变的基本认知就是信念。
一年级的小朋友,给餐桌上的客人切了满满一盘的橙子,只要橙瓣在减少,他就继续切好补充,让餐桌上的果盘保持丰盈,这背后是信念。给每个人发一个小饼糕,背后是信念。给每个人再发一个肉松卷,背后是信念。给每个人发几个新年红包,即便红包里空空如也,这还是信念。再把冰箱里的鸡蛋放到每个人的手里,更是信念。
那稚嫩的动作是庄严,那小脸蛋上的笑容和眼神是庄严,那看不见的信念更是庄严。那信念结出来的果就是,你永远忘不掉的美丽心灵。
一位大四实习生,手动抄写工作流程,是信念;定好每隔几小时的闹钟以便随时随地第一时间回应用户需求,是信念;每天实时更新工作数据表格通报给工作所有相关方,是信念。
一位待业青年,以24小时手写100页笔记的速度学习专业知识,是信念。
我还看到我的许许多多的学生,对着音频视频的课程一页一页工工整整的做逐字稿,相互分享点点滴滴把握精准的知识与技术,这些同样是信念。
大卫·戈金斯,这个命运多舛在苦难中磨炼出来的战士,在曲折的人生试炼中领悟到“不要学习,而是去验证”,“130个小时,你就能获得数十年的智慧”(In 130 hours, you earn decades of wisdom)。读到他的故事《我,刀枪不入》之后,我立即请我的助理带领小伙伴们一起把他的著作翻译校对成中文与大家分享。
我希望,你们速成。
无论遭遇过辉煌还是不堪,我们都希望美好成真,即便遭遇曲折,遭遇曲曲折折的磨炼,我们仍然希望美好成真。
古圣先贤早已洞悉了我们的犹疑与徘徊。早在两千多年前他们已经给我们传达了必成的法则与信念,“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礼记·中庸》。
信念,是人生最长最坚固的杠杆,帮我们撬动困厄与苦难、知识与技能,撬动我们想要创造的价值与美好。
信念的坚固,来自磨炼,在挫折与绝望之间的反复折磨。
谁能想到才华横溢狂傲不可一世的罗伯特·奥本海默居然会承认自己的愚蠢,居然无比珍视与他人的平凡交往呢。他说:
“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从自己的生活中懂得,甚至一次偶然的有限的与人们的交往,都会使自己在知识、在理解、在人性和在能力方面获得多么大的超越。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从一位朋友或一本书籍、或者通过与他人的知识交流,来打破自身受挫的铁环。我们中的每个人,都曾要求过帮助并且被给予帮助,也曾在我们的能力范围内提供帮助。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那种几乎被认为是一种奇迹的伟大的新的自由,来自于当人们为着某个确定的目标而团结起来,从他们共同的力量中所得到的体验。……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曾是或仍是其中一部分的那个群体,要超出他本人多少倍;我们中的每一个人,也都曾用他人的知识来填补自己的无知,用他人的智慧来抑制自己的愚蠢,用他人的勇气来回答自己的疑虑或软弱,并从中感到安慰。” (《真知灼见——罗伯特·奥本海默自述》  [美]罗伯特·奥本海默著  东方出版中心  1998年11月, page17;UNCOMMONSENSE  J.Robert Oppenheimer)
人可以借助他人实现自我超越,这是奥本海默在人生之中反反复复检验出来的信念,是他在被冤枉打击之后看到的平淡生活背后的一个真相。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道德经》),是中国古圣先贤在两千多年前再之前的漫长岁月里,反反复复检验出来的人生信念。“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学记》),是古人在两千多年前看到的生活真相。
每个人都是孤岛,每个人都无比孤独。然而,生活的本质就是对话。学习的本质也是对话。工作的本质还是对话。与内在心灵,与人,与万事万物,乃至与整个世界的对话。因此,一切学问都是心学。认识自己,与认识他人,以及与认识世间的万事万物,没有分别。
每个人都不够感谢自己,甚至不够尊重自己,每个人都对自己不够好,因为每个人都比任何人更知道自己的不堪。人生有许多这种看不见的负面吸引力,消耗了大好时光。
但愿你,反反复复去检验简之又简的人生唯一正道,那就是,利人利己。点点滴滴利人利己,是人生唯一的正道,也是光明大道,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越走越有力量。
人言为信,今心为念。
我们可以在古圣先贤的文献资料以及只言片语中,印证自己的人生信念。
我们可以回到自己的内心,在记忆的时光隧道中,浏览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一幕幕场景之 间的前因后果,再回到当下,找寻那稳固不变温柔有力的信念。
新的一年,任何一个崭新的开始,以及人生任何情状的从头再来,应该始于信念。
无论世事如何纷纭、人生如何难料,我们只需简简单单的回到简简单单的信念,那里有方向、有方法、有力量,也有希望。

相关文章
核聚文章合集
一年四辈子
一年四辈子(续)
一年四辈子(2019)
六个细思极恐的人类特征
我刀枪不入,无需天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