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有几张截图被连在一起刷屏传播,造成不少解读乃至误解。
第一张图
,来自世卫官网新冠病毒专题问答中的“我不该做哪些事情”一栏,没有“使用传统草本药物”。
第二张图
,是同一个栏目的英文版,“Taking traditional herbal remedies”即使用草本药物赫然在列。
刷屏信息中,中文版去掉草本药物,英文版则保留,给人的感觉是,世卫给中国人来了个订制版。再结合其它信息,传播者想表达什么不需要我赘述了。
但注意,其实此处的traditional herbal remedies,不是专指中药,也不是针对中国,因为用各种民间草药治病并形成自我体系,在很多民族历史中都存在,现代医学诞生后,它开始面临争议。
在信息传播至少3天后,世卫官方终于站出来“辟谣”了,在数百字的世卫通稿中,核心信息如下:
“早前的版本提出,人们不应当使用传统草本药物。删除这一内容的决定是在3月4日世卫组织总部新闻与风险传播小组的编辑会上作做出的。此举的原因是,之前的语言过于宽泛,没有考虑到很多人都会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来缓解2019冠状病毒病引发的轻症。”
通稿中专门提到:
“上述语言先后于3月6日从中文页面删除,7日从英文页面删除,8日从其余联合国官方语言的页面删除。之所以没有同步更新所有页面是因我们的团队需要时间来编辑各个页面。”
世卫终于注意到了中国社交媒体上的信息,通稿用意再明显不过:
•
承认这次修改考虑了部分地区使用传统草本药物抗疫这一现实。
•
所谓中英文版区别对待,刻意为中国人制作“特别版本”等解读,是不对的,我们没有区别对待,不是专门针对某些国家。
•
造成误解,这只是工作人员的技术问题。
世卫消息发布后,有些媒体发消息称这是中医的胜利,但我个人没那么“乐观”。
首先,世卫的措辞是“缓解轻症”,而不是治疗等用语,这是个内涵比较宽泛的词,可以扩大到很多措施,“多喝热水”算不算对轻症的缓解呢?
其次,这个针对公众的专题问答指南中的“我不该做哪些事情”下,还有一句限定语——以下措施不能有效应对2019冠状病毒病,甚至可能有害。逻辑上讲,措施被去除不一定等于承认它是特效药,更可能的情况是世卫认为“甚至可能有害”这个表述对“草本药物”过于严重,保留的几个项目中,吸烟、佩戴多个口罩等都是非常明确有害的。
而在世卫官方发布的“新冠临床管理临时指导文件”中,并没提到草本药物,对特效药的表述则是——“目前尚无基于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据的特效药”。
不过,本文不是讨论中医问题的。
真正让我觉得非常神奇的是官方回应中的这一事实:
隔了两天,官网上的中文版修改了,而当天相关传言就充斥社交媒体。
第二天,英文版修改了,但很多人不看英文版,传言继续刷屏。
又过了一天,官网其它版本语言才进行了修改,至此所有页面修改完毕。
又过了两天,世卫才开始回应公众,这时距离决定修改文本的会议已过去快一周。
简单总结下——删去4个单词共31个字母,以及“传统草本药物”六个汉字等文本,从决定做出到修改完毕,世卫一共花了整整4天。
需要这么久吗?世卫的解释是,我们的团队需要时间来编辑各个页面。
这超出了中国内容工作者的常识——对任何公号小编、网站编辑、APP运营者而言,不就是敲几下Backspace键,按Save保存就搞定的事儿吗?4天改不好一段字,放任何互联网公司、媒体,这个编辑肯定早被优化了。何况还是关系全球公众健康的事儿,一旦决定修改,不应该速度执行么?
我百思不得其解,是世卫内部修改文本的审批流程过长?还是工作作风一贯如此?希望有了解流程的朋友留言给科普科普。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6年前世卫在非洲埃博拉病毒再次爆发时的表现。
2014年的西非埃博拉疫情,是在2月开始爆发的,感染数超过1万人,6128人死亡。
当年2月,疫情第一次爆发于几内亚,到了3月22日,几内亚卫生部宣布疫情导致59人死亡。当时在几内亚工作的世卫人员已经注意到问题,但并没有引起重视。
到了四月,有不少去非洲援助的非政府组织提出,这次疫情史无前例,但世卫还是没足够重视,反而指责其制造恐慌。埃博拉病毒发现者之一彼得皮奥特博士说:
“他们什么也没做,非洲办公室真的很无能”。
事后,世卫缓慢的应对遭遇了全球媒体的批评:
•
比如环球网引述法广报道,当年10月复盘总结疫情应对时,时任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承认后知后觉,在埃博拉于几内亚开始肆虐3个月后才获悉情况。
•
参考消息网上的一则报道提到,世卫在一份内部文档的草案中说,“几乎所有参与初期回应的人”都没能够注意到埃博拉疫情爆炸性扩散的可能性。该报告承认,组织内部的官僚主义是一个大问题,世卫组织非洲区域负责人“出于政治目的”任命了该组织在非洲多个国家的办事处主管。
•
《第一财经》的评论提到,时任世卫总干事长的陈冯富珍在接受采访时说,她是到六月底看到一份世卫地方机构的备忘录,才知道埃博拉疫情已经构成“危机”。这效率……真是叹为观止。乔治敦大学全球卫生法专家劳伦斯格斯丁说,世卫组织把自己看成是技术官僚,而不是一个全球领导者,组织中有“迟滞文化”。
•
2015年,《中国科学报》的一篇报道中提到,近日,一个独立专家小组递交了一份措辞严厉的评估报告,英国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前执行长Dame Barbara Stocking领衔的小组指出,世卫“目前没有能力或组织文化提供全面的紧急公共卫生响应”,而《科学》杂志报道指出,世卫复杂、政治化的管理结构和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作风,使这个经费为20亿美元的联合国机构难以改变。
这一次新冠疫情,世卫组织似乎汲取了埃博拉的教训,反应快了些,中国很早也向世卫通报了情况,而且,中国医生的素质和反应速度也高于非洲。但世卫对疫情走向的判断,也没少遭遇质疑,尤其是在关键节点的表态,已成为议论的焦点,梳理如下:
钟南山晚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可以证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这时中国第一次明确宣布人传人。
但根据新京报报道,1月21日凌晨,世界卫生组织回应新京报记者称,目前有证据表明存在有限人传人的情况,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持续人传人。不知道这位回应者有没有看新闻……
到了26日,武汉已封城3天。根据央视新闻报道,此时世卫才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全球范围风险改为高风险。其表示此前发布的报告,错误地将对全球风险总结为中等,其实为高风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中国造成非常高风险,对区域造成高风险。
世卫称虽然韩国、伊朗、意大利确诊病例激增,但未到宣布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性流行病的时候。
又过了4天,世卫宣布提高新冠肺炎全球风险级别为非常高,而此前为高风险。
在世卫官网信息通告中,又出现了如下表述——所有国家都必须致力于停止传播和防止COVID-19,无论它们面临的是无病例、零星病例、集群或社区传播。
对病毒的认识,对疫情的研判,当然存在一步步深入的过程,措施措辞由此一步步升级,当然也是可以理解的。受到人民群众爱戴的钟南山先生,也数次调整自己的判断。
世卫组织在此次疫情中的表现,是不是过于保守、缓慢,需要专业机构在事后复盘中给予恰当的评价,这里不做主观判断了
。
然而,只是修改已经决定好的官网文本措辞还需要数天时间,如此缓慢,确实是令人难以理解。
1.埃博拉之战中的官僚和偏见. 一财网
2.世卫承认失职:官僚主义重 没料到埃博拉如此疯狂. 中国台湾网
3.埃博拉疫情日趋严重 世卫组织被批评难辞其咎.环球网
4.改革世卫组织须下猛药.中国科学报
5.世卫组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构成高风险#.微博@央视新闻
6.全球最新数据. 微博@世界卫生组织
7.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专题问答.世界卫生组织中文官网
8.WHO statement on cases of COVID-19 surpassing 100000. WHO
欢迎转发,点个“在看”
让我们的努力被更多人看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