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痛心!留学生自杀事件频发!你留学在外的孩子如何解压?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3-24 06: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日前,20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刘某在美国加州大学巴巴拉校区自杀身亡。此前的2016年12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大三学生自杀身亡;2016年1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的研究生张某,跳崖自杀……留学生群体面临的种种压力,再次成为社会讨论的焦点。


留学生都面临哪些压力?面对压力时,他们怎样对待?家长该如何与他们沟通相处?

1

“三无”留学生:

怕孤单,不能闲下来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大四学生:苏苏

苏苏调侃自己是典型的“三无”留学生 — —无死党、无男友、无亲戚。


苏苏2012年只身一人到加拿大,住在一个白人中产家庭。当时同学都去了香港或美国的常春藤大学,苏苏从内心觉得“自己很失败”。

苏苏英语进步很快,预科跳级,但老师在第一节课就建议不要跳级,让她十分难堪。回到家,苏苏偶尔的抱怨很容易引起房东太太的反感。

房东太太的爷爷去世、料理后事回来后,由于不知如何表达,苏苏没来得及对他们的遭遇表示慰问和关心,房东太太终于爆发了: “你是不是觉得你在加拿大生活很不愉快,看到的都是负面的……” 苏苏认为, 白人喜欢积极乐观的文化,而自己的抱怨在他们看来则有些格格不入。


如今,苏苏即将毕业,毕业的压力、找工作的压力、 “回国还是留下”的烦恼一起来临,她再次感到有些迷茫。 “其实我很怕孤单的,因为怕孤单,所以不能闲下来,要不断地找乐趣。”

2

曾一度想放弃

如今报喜不报忧

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大四学生:静静

如果不是父母的坚持和鼓励,静静恐怕早已回到了山西。


“刚来的时候肯定是不习惯的,什么都不懂。” 在俄罗斯留学,第一年需要学俄语,只有俄语考核通过才能入系读书。 为了克服语言关,静静经常熬夜学习。 由于去俄罗斯比较晚,老师说估计要读两年语言才能考核入系。她一想到学习吃力,就萌 生了退意, “我打电话跟我妈说不读了,要回家了”。

“吃饭吃不惯、俄餐种类少、坐车去上课需要一个小时……”静静在电话里对妈妈说自己过得不好,哭得稀里哗啦。妈妈听到后,说了一句“想回来就回来吧”。 后来她才知道,那一天,她爸爸妈妈一夜没合 眼,开始盘算着给女儿计划接下来去哪里复读。

现在, 静静会用微信跟爸妈聊一聊最近的学习生活, “报喜不报忧,应该说是慢慢懂事了。原来是啥都说,自从那一次电话之后我就尽量只给父母报喜了。”

3

闹分手、自己搬家

5个同学先后退学

意大利马兰欧尼设计学院研一学生:盖盖

2016年9月,盖盖开始了意大利留学之旅。在“世界时装之都”米兰学习时尚传播营销与媒体专业。

“意大利什么东西都要纸质版,不像国内用电子的就行”。很多时候,办事情不方便。一些老师的英语水平较低,往往是老师用意大利语讲课,学生戴耳机听同声翻译。

一到期末,盖盖经常就会通宵复习,熬完夜第二天接着上课。上学期,她就读的专业有5个中国学生先后退学。

盖盖的记忆里有两个片段最难熬。一是初来意大利时她刚好和男朋友闹分手,几乎每天回家都要哭鼻子,持续了三个月。二是她经历了一次搬家,因为意大利搬家、打车费用贵,又不想麻烦别人,她一个人乘公交、换地铁,来来回回跑了五趟。 “冬天晚上,东西沉天气又冷,没有人帮你拎箱子下楼上楼,那个时候觉得自己太惨了。”


对于这些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她从没有向父母吐露。 “给他们说一点儿,他们就容易想多,所以就没有讲。一些事情也是一时的,自己克服吧,没必要跟他们讲。”

他们的心声

@小奎_z:吃泡面连吃了7天,最后一次吐回碗里了。

@你拆我四sei:冬天零下20度大雪,发烧39.5,同时来“大姨妈”,找不到人送去医院,不敢乱吃药,一个人病了一个星期,吃了三顿饭,其它时候接近昏迷。

@咸的瑞拉:阑尾炎被医生误诊,说是痛经,给打了止疼针。第二天早上还去上学考Final,结果吐昏在校门口。然后自己去医院,自己挂号填表,医生说阑尾已经穿孔要尽快手术。后来跟别人讲,都被问当时怕不怕想不想家。自己一个人在外面遇上这种事,哪有怕的权利。只能咬牙挺过去啊。

@MuYao518:最爱的人离世我不在,等考试成绩压力大到彻夜失眠,写报告写到强忍住砸电脑的冲动,一个人扛60斤东西回家都是经常的事,被逼到有时候会自己跟自己讲话。报喜不报忧,茫茫人海的牛津街被偷了东西只能抹着眼泪挤地铁回学校,离开家就没有吃过一日三餐,永远是一顿饱了下一顿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说,都会过去。

@小c就这点出息:原本是小组作业三个人一起写一篇论文和做演讲,结果组员都中途放弃了,一个人做了三个人的份,熬了一礼拜的夜写到论文的最后一个字的时候电脑完全坏掉,整个人崩溃了因为第二天要交。现在遇到什么事都觉得不会更差了。

@用户5458704101:在同一个时间里被渣男劈腿,老板突然通知不给申请工作签证,三年没见的外公去世,人生突然跌入低谷,不能再低了。

专家建议

明磊(教育培训机构 美国本科部总监):

出国留学,前三个月是关键期。 在这三个月里,学生要保持好心态。

刚去他国,很多家长会引导孩子接触当地人。 我的建议是, 前三个月要多结交华人朋友,解决生活困难和基本适应后,再积极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涉及租房、买车等方面, 一定要多方打听,多加留意。不少学生喜欢在第一学期便去留学所在国旅游,四处转转。这样的做法也要避免,前三个月很关键,不能因为贪玩而耽误了宝贵的适应时机。

英美澳加等国家,对学生成绩的考核非常严格,如果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往往会发放警告信。 学生在收到第一封警告信时,一定要与父母联系,父母可 通过留学机构帮忙协调和处理,如果等到第二封警告信下发,学生往往便会被建议转学或直接开除。

孩子和父母不妨提前约定好沟通法则,明确什么事情要告知彼此,什么事情可以暂缓不说。

储朝晖(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孩子留学的过程,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 孩子在外“报喜不报忧”很正常,这本身是走向成熟的一个反映。

父母首先要相信孩子能够把事情处理好。在此基础上,要在平常的沟通中给孩子提供信息、做些参谋,但最终的决定权要交给孩子。 如果决定错了,孩子要学会承担相应的后果;如果决定对了,孩子也会从中受益。父母这也管,那也管,则显得多余。


心理压力大如何有效减压?

1、和正能量的人、充满活力的人做朋友。

2、找一个倾诉对象或求助专业人士治疗。

4、将自己的房间布满明快、活跃的色彩。

5、调整饮食,营养均衡,多吃蔬果多喝水。

6、冷静处理复杂问题,细小问题勿纠缠。

7、开怀大笑是最愉快的发泄方式。

8、变换发型,学做菜,看电影,听听歌。

9、经常运动释放压力,调整作息时间。

10、发展一个爱好,例如饲养宠物。

大家都在看


祖国力Max!外交部搞了件大事情:你走到哪,祖国爸爸就跟到哪!


重磅医改!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在北京看病这些费用要降了...


人社部这项新规,关系数千万人的薪水和未来!


注意!这种银行卡5月起不能再用了



来源:新华网北京频道综合北京晚报、搜狐教育

编辑:刘品彤、陶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