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丽俊
来源/
张丽俊
内卷,其实就是向内演化,所有无意义的消耗,都叫做内卷。
举一个例子,比如公司要设计一款功能性产品,但他每天都在研究,怎么把包装做得更好看,做得更精美,更花哨。
他根本没有思考产品对客户来说有没有用,导致结果与目标严重偏离。
无意义的精益求精,在非关键细节上过度浪费时间,属于毫无战略意识和系统意识。
比如,见业绩没有增长,他没有去想破局的方法,而是就要求下属加班,通过增加工作时长的方式,来提高业绩。
增加工作时长,其实也是一种低水平重复。短期来看,有一定的效果,经过大家的努力,业绩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长期加班,员工的生产力会到达极限,总产出没有变化,还会让员工精疲力尽。
低水平重复,没有突破式的增长,也没有渐变式的积累,只会消耗人的精力。
有一些领导爱拉长战线,要解决一个问题,就要引入几个流程,纳入几条标准,制造各种要求。
最后把一个轻松的任务,变成了一个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的重磅项目。
他们之所以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是因为复杂更显得权威,领导想让自己更有价值,同时也能掩盖一些失误。
领导把PPT的精美程度与“工作态度”挂钩,就开始卷PPT,为了让领导满意,基层的PPT越做越精美,耗费了大量的精力,但实际上却没有多少干货。
PPT发明者丹尼斯·奥斯汀曾说:“PPT就像印刷机,它也会印刷各种垃圾。”
形式主义也体现在写周报、日报上,领导要求必须写得特别长,一写就洋洋洒洒三五千字。
要知道,公司内部资源是有限的。但各个部门都不想着如何用创新的方式去开拓新客户,而是在内部相互抱怨,抢有限的资源,抢得头破血流。
一家公司开始内卷,其实是因为公司停下了增长的脚步,在进行有限的竞争。
当大家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就会搞形式主义,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当公司不出业绩的时候,又找不到突破业绩的方法,领导就会卷加班,在低水平重复中越走越远。
当公司里没有客户的时候,不同的部门就会为抢一两个客户发生矛盾,甚至吵架。为了一点小利,所以大家争得头破血流。
原来我们是争一块蛋糕,现在我们可以一起把蛋糕做大,或者自己做新的蛋糕。
比如你的市占率已经无法再往上走了,那么也可以在原来的业务上进行一些小创新。
洽洽食品是我们的客户,2011年洽洽食品上市之后,他们的瓜子在中国的市占率达到了30%,市场见顶,怎么办?
他们增加了瓜子新的口味,除了瓜子外,还有了坚果的新产品,产品端带来了创新,从而有了业绩的增长。
另外,你也可以找一块新蛋糕。找新蛋糕,背后其实是战略选择。
你知道在非洲称霸的是什么手机吗?
不是华为,不是小米,而是一款你可能都没有听过的传音手机。
传音手机在国内,你几乎看不到,因为它面向的主要客群是非洲人。传音手机针对非洲环境,人文习惯等,定制化地开发出满足非洲人需求喜好的手机,很快占领了非洲消费者的心智,从而成为“非洲机王”。
传音在特定细分市场,闯出一片天。
有一句话说得好,增长破万卷。只要你能保持增长,很多内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