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理财·生活 |
金融圈生活方式发现者
刚刚,楼市再传重磅消息!
就在刚刚,8月11日下午3点多,打压高房价、高房租的大招来了!
楼市再传大消息:上海住建委表示,将研究制订“商业用房改建为租赁住房”的实施细则,对于“类住宅”清理整治过程中尚未销售的项目,也可以考虑转型为租赁住房。
对此,“财经韬略”分析,这意味在,在北京、上海这类“对商办物业、类住宅高度管控”的城市,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其直接结果是——大量滞销、库存的商业物业、类住宅获得了转机,有机会转型为租赁住房。
以下是来自“财经韬略”(ID:tttmoney8)的完整分析。
这一新政将带来三大影响:
1、空置的商办物业、类住宅的开发商、业主在此前,他们基本上濒临绝境。现在政策转变之后,这些资产等于被盘活了。
2、新政如果普及,意味着中心城市“可以出租”的住房量大增,对于平抑租金价格,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3、商办物业转型、类住宅盘活,对于商品住宅价格有抑制作用。
今年春节之后,北京率先出台了“限商政策”,随后上海、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纷纷跟随。其中北京、上海最为严厉。
中心城市严管“商办物业”、“类住宅”,主要原因是:
第一,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城市,需要控制人口总量,但商办物业、类住宅等通过改变用途,具有了居住功能,让城市人口失控,而且情况日益恶化;
第二,房企拿商办类土地,费用较低。但通过改变用途,实现居住功能,可以卖高价。这样,涉嫌改变规划用途,让政府收入减少。
第三,商办物业改为居住,存在消防、环保等多方面的隐患。
但“限商”之后,一个问题随即而来:在中心城市,商办物业的库存量都非常大,卖不出去、租不出去。这些房子空置着,无法产生效益。而另一方面,大城市房屋租金非常高,可供租赁的房源有限。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7月17日广州在《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工作方案》中,率先提出了“允许将商业用房等按规定改造成租赁住房”。不过,由于当时广州的方案里出现了“租购同权”,大家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那里,没有关注“商办物业”的新动向。
广州、上海在商办物业、类住宅政策上的重大转向,是值得称赞的。毕竟,官方只简单地锁死“商办物业”、“类住宅”,会带来资源的浪费。通过严格的牌照制度,激活这些空置房屋,有利于平抑房价和租金价格。
那么,大城市的商办物业库存量到底有多少?
上图是2016年上半年,部分城市“商业用房”的“消化周期”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成都的“商业用房”要全部租出去、卖出去,大约需要168个月。其实,成都还不是问题最严重的,当时的报道称,深圳的“消化周期”长达20年。
据仲量联行最新数据,2017年上半年深圳共有8个新竣工的甲级办公楼项目,总供应量超过70万平方米,截至2017年二季度,深圳甲级办公楼存量达580万平方米。全市甲级办公楼市场空置率上升至16%,较去年底上升了超过3个百分点。
在上海,库存的“商业用房”面积据称已经超过1000万平方米,消化周期也长达8到10年。这正是王健林和潘石屹急于转型的重要原因,万达偏重综合体,SOHO中国偏重于写字楼。
此次上海新政如果能在全国推广,将对于中心城市房价、租金价格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
老虎财富转子自:21财闻汇(ID:jiayou21cbh)“财经韬略”(ID:tttmoney8)
欢迎更多个人、媒体与企业与我们展开内容合作,请联系微信:lx930525,注明“公众号ID+文章+合作/转载”。@老虎财富(laohucaifu)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