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全球股市的关联度在提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美贸易战。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中期选举的得票,通过贸易战来增加自己在选民中的声望,也在短期内导致A股和美股都出现了大幅波动。当然背后最重要的因素还是过去40年全球化分工,带来了美国底层劳动力阶层利益受损。我们看到,过去20年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是下滑的。因为有了全球化分工,大量低端制造业劳动力向中国进行外包。最终只有中国,美国的金融和全球互联网在这一次全球化分配中受益。
华泰证券宏观分析师李超在进门财经APP路演中表示,中国由于人口红利带来的低劳动力成本等比较优势,在全球加工贸易产业链上具有重要的布局,主要包括电子、计算机、通讯设施设备、机械加工等领域,这些行业中一些附加值较高的加工环节,比如芯片、半导体、高端零配件等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
美国贸易清单的出台,剑指“中国制造2025”,我们认为短期将对这些行业有负面冲击,但长期而言,中美贸易战则是为我国高端制造业发展背书。我们梳理80年代美日贸易战发现,交战核心的日本汽车并未因贸易战垮掉,反而逆势崛起。
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战的升级将对中国高端制造业短期利空,长期利好。
我国贸易清单主要打击对象是大豆。据中国海关统计,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约三成来自于美国,如果我们对美国的大豆实施关税反制措施,可能减少大豆进口量,预计国内的大豆价格将会上行。玉米、小麦、牛肉等农产品也在加征关税清单中,国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业可能存在利好。此外,汽车制造等进口替代行业存在利好。国内对于德系、日系、美系车的旺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国产汽车行业的发展。如果对美国的汽车加征关税,将有利于提高国产汽车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以大豆为例,据中国海关和美国商务部数据,2017年我国大豆总进口量约占年消费量的90%。简易推算,对美进口大豆加征25%的关税,对国内大豆价格的影响约为6.8个百分点。考虑CPI结构中与豆/油制品直接相关的门类、以及受饲料价格间接影响的猪肉,理论估测,对美进口大豆加征25%关税,最后对CPI同比增速的正向影响约为0.2个百分点。但由于我国可能从巴西等国进口更多大豆替代美国大豆、且国内生猪养殖业当前整体供大于求,因此
我们认为,国内通胀实际受影响的幅度可能低于理论估测值,不会产生明显通胀上行压力。
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然要靠改革开放。我们与美国互相出台贸易清单是美国挑衅情况下的亮牌,是否落实开征仍看美国方面的行动。3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表示将公布加税清单的公众评议期从30天延长至60天,这意味着美国对华加税清单在6月初之前不会实施。而中国在4月4日发布对等加征关税清单时表示,最终措施及生效时间将视美方反应另行公告。
我们认为,总体我国的策略是以打促和,避免贸易战的升级。我们仍然维持中美贸易战可能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判断,目前处于雷声大的阶段。
从投资策略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中美贸易战背后还是中国大国崛起越到的必然问题,美国去全球化将有利于中国全球化的崛起。A股长期看多的逻辑不变,我们继续看好在市场进行调整的阶段,布局新兴成长股。一个大的判断是今年A股必然不是熊市,历史上几次大的熊市,比如2008,2011和2015年下半年,都面临很强的流动性收紧,经济增速下滑。目前看经济增长是超预期的,流动性也不会收紧。
长按二维码可收看直播
扫码下载进门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