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博中国
中国文物报社是国家文物局主管的文博考古全行业全国性权威媒体单位,这里将整合《中国文物报》、《文物天地》杂志、《中国文化遗产》杂志以及中国文物信息网的最新资讯、学术前沿、热点评论、学术成果,欢迎大家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工智能汽车  ·  奔驰中国,承压下行 ·  3 天前  
DT商业观察  ·  2025年品牌出海如何布局?这份报告帮你解惑 ·  5 天前  
DT商业观察  ·  2025年品牌出海如何布局?这份报告帮你解惑 ·  5 天前  
理想汽车  ·  第200,000辆理想L6正式下线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博中国

明会川伯赵安金书铁券

文博中国  · 公众号  ·  · 2018-04-13 15:52

正文

 欢迎关注“文博中国”!


2017年12月1日在敦煌展览的“唐蕃古道——八省区文物展”中,有一件文物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现收藏于甘肃省文物商店的“明会川伯赵安金书铁券”。铁券呈瓦状,近似半圆形,立高20.9厘米,横广40厘米,厚约0.2厘米,重1.7公斤。质地为铁质,虽经500多余年,其周身并无锈迹,有如新制。铁券制作精良,形制规整,券身厚度一致,周边平滑整齐,特别是券上的错金文字,为楷体直书,书法遒劲,字口平整光洁,错金技术高超,至今无一金字脱落或残损,此文物展览效果非常好,在玄铁衬托下的错金文字熠熠生辉,在八省区精品文物众多的展厅中也显得金光灿烂,别具一格,颇具观赏性。


铁券文字镶嵌于券之两面。正面20行,每行8 至13字,共计218字,其文为:“维正统五年岁次庚申七月辛丑朔越二十二日壬戌。皇帝制曰:人臣以忠事为贤,人主以褒功为明,此古今之通义也。尔左军都督府都督同知赵安,以刚勇果毅之资,事我皇曾祖,多效劳勤,继事皇考,益著边功。朕嗣大位,适西鄙未靖,命尔整饬边防,率师备御,乃能抒忠备勇,斩馘附录,厥绩茂焉。朕用尔嘉,特授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封会川伯,食禄一千石。乃与尔誓:除谋逆不宥,其余若犯死罪,免尔壹死。于乎!位不其骄,禄不欺移,其益逊乃志,持乃禄。朕无忘尔功,尔亦无忘朕训,常以遐逸怀其艰难,常以戒惧保其富贵。慎哉钦哉,惟克永世!”背面右上角有一“右”字,中间2行15字:“若犯死罪,初犯将所食禄米全不支给。”

目前铁卷最早在文献中记载是《汉书·高帝纪》,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其上丹书誓词中有“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等语。虽未有西汉之铁券实物出现,但一般认为,汉高祖颁与功臣的铁契即为“铁券”。从最早的铁券可以看出,汉高祖平定天下后,表现出自己的天下永存,并为笼络功臣,要与功臣世世代代永享富贵的决心,用古人惯用的信物——符节作为凭证,但符节多为竹木制成,不易保存,于是汉高祖将其材质易之为铁,以丹书之,试图提高其耐久性与可信度。其形制来源于符节,也应是一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虽两汉以来,帝王赏赐铁券仅此一例,但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自汉以降,直到明代,铁券一直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中。

铁券为皇帝赏赐的特权,人们自然将铁券与皇权联系起来,成为皇权之象征。汉时的铁券只是有“汉有宗庙,尔无绝世”此类誓言,并无免死之意。到了南北朝时期,战乱纷纷,生灵涂炭,人们对世袭爵禄远没有求保自身安危那么迫切。《北史·李穆传》记载,李穆战斗中冒死救下宇文泰,宇文泰大加感激,认为“爵位玉帛未足为报,乃特赐以铁券,恕其十死”。《魏书·皇后列传》载北魏成帝后冯氏临朝专政,赐宠臣王睿“金书铁券,许不死之诏”。至此,铁券誓词由汉初的世袭爵禄一改为免除死罪。另外也出现了“金书铁券”之名称。到唐代,统治者对铁券的使用有增无减,对赏赐的铁券难以计数,除了唐初对开国之功臣赏赐之外,在数次宫廷政变与安史之乱中立下重大功勋的重臣也都赏赐铁券,在唐后期,为安抚归附的安史旧将,笼络势力庞大的藩镇将领,多次赏赐铁券,使得铁券的神圣性和权威性大打折扣。宋、辽、金时期也多有赏赐铁券的记载。其功用与前朝区别不大。唐宋朝,铁券皆有具体的免死次数,不仅功臣本人可以免死若干次,其子孙也可享此特权。并且免死次数很多,如著名的钱鏐铁券“卿恕九死,子孙三死”。赵匡胤赐与陈桥兵变的功臣王审琦的铁券“恕九死,子孙五死,云孙恕三死”。免死次数有递增的趋势。《金史·百官志》载:“铁券,以铁为之,状如卷瓦。刻字画襕。以金填之。外以御宝为合,半留内府,以赏殊功也。”由此表明,以前的丹书铁券正式以填金代之。

明代是铁券最为盛行的王朝,明太祖朱元璋以布衣起家,开创帝业,为笼络共同打下江山的功臣,将封爵与赐券结合在一起,并制定了相关的严格制度。朱元璋初期确有“保恤功臣之意”,于是在分封功臣前决定效法前朝君王颁赐铁券与勋臣的做法。但因“而未有定制,或言台州民钱氏家藏有吴越王钱鏐唐赐铁券,遣使取之,因其制而损益焉。”钱氏铁券前文已提到,其经历颇为传奇,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是目前发现最早的铁券实物。朱元璋根据钱鏐铁券的形制“因制损益”,首先外形上由“瓦”形变为“覆瓦”形,将券的弧度加大;再将普通的铁质加入特殊材料制成“质如绿玉”之感,所以会川伯赵安金书铁券表面至今无一处锈迹,如深入研究成分与工艺应有相当的科学研究价值;其二是将前朝券文全部刻于一面,改为正面“外刻履历恩数之详”,背面“中鎸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在免死次数上,一改前朝动辄免十死、九死,明代对此也大为缩减,如百官之首的李善长所赐之券“免二死,子免一死”,其他赐券大臣也只能免一至二死;其三明确规定铁券分为二通,一付赐于功臣,另一付藏于内务府,类似“虎符”之作用,在现存的几个明代铁券中,背面边角皆刻有“右”字,另外一付应有刻“左”的铁券存入内府;最后明代对赐予的铁券根据大臣爵位高低有七个有不同的尺寸标准,“公二等,侯三等,伯二等,高广尺寸递杀有差。”最低的二等伯,其铁券“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会川伯赵安铁券正属此类。明代凡“公侯伯封拜,俱给铁券”,而一旦进爵,铁券亦相应更换。例如现存故宫博物院有两付朱永铁券,分别是朱永被封抚宁侯和进爵保国公的铁卷。《明史·职官志》规定受赐铁券的功臣封号分为四种:“定天下者,曰开国铺运推诚,从成祖起兵,曰奉天靖难推诚;余曰奉天翊运推诚,曰奉天翊卫推诚。武臣曰宣力武臣,文臣曰守正文臣。”会川伯赵安铁券封其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为封号的第四种。

会川伯赵安传见《明史》卷155。赵安,字仲磐,狄道人(今临洮),其先祖应为世居临洮的赵阿哥昌,版籍西域,吐蕃人。北宋时期活动于青唐城(今西宁),建立了强大的部落政权,因助北宋攻西夏有功,被赵宋皇帝赐姓为赵。赵阿哥昌及其后嗣累仕金、元、明各朝,因其世居于甘青地区,又颇能审时度势,备受各朝统治者的倚重。赵安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从兄琦、土指挥同知,坐罪死,安谪戍甘州”。谪戍10年后于永乐元年(1403)“进马,除临洮百户。使西域,从北征,有功,累进都指挥同知”。英宗即位后,正统元年(1436),进都督同知,充右副总兵官,协任礼镇甘肃。赵安勇敢有将略,被称为西边良将。正统三年(1438),以功封会川伯,禄千石。正统五年(1440)七月二十二日颁赐铁券。正统九年(1444)赵安卒后,他的后代世袭其职,成为雄踞陇右的赵土司。据赵氏家谱资料记载, 会川赵氏土司建置自明代赵安始,经明、清、民国三朝代,袭传19代,历时486年。其行政机关设在今甘肃省渭源县会川镇。在当时省、道两级的隶属下,形成了特殊军政组织,辖制封土领域,统理藏汉军民,以巩固边防,民国十五年(1926),甘肃边防督办刘郁芬实施“改土归流”取消土司,从此土司制宣告废止。

虽然自汉以来,铁券在文献多有出现,但目前国内发现的铁券并不多,现已知的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唐“钱鏐铁券”,故宫博物院藏两付明“朱永铁券”,青海省档案馆藏明“李文铁券”,旅顺博物馆藏明“沈清铁券”,还有这付甘肃省文物商店藏“赵安铁券”等。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时代久远,朝代更迭,战乱中容易被毁被熔,另外更主要原因是铁券为前朝君王所赐之物,或表其忠勇,或表其功劳,当事人在新朝绝不敢示人,免遭获罪。例如,明代距今时代不算久远,而且颁赐大量铁券,世存铁券却甚少,所以现存铁券更显得弥足珍贵。

编辑:陈 梅



《中国文物报》2018年4月13日第6版

点开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