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
“要资讯”
关注我们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四公布,2017年全年GDP增长6.9%,为2010年以来的首次增速加快,总量突破人民币80万亿元;第四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6.8%,高于市场预期。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GDP增长6.9%,经济增速连续6年下降后首次回升,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0万亿元人民币。这一增速要大幅高于政府设定的目标,同时实现了自2010年以来的首次增速回升。
此外,2017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81510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0%;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实际增长7.3%。
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791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增长0.3%。
其中,夏粮产量14031万吨,增长0.8%;早稻产量3174万吨,下降3.2%;秋粮产量44585万吨,增长0.4%。棉花产量549万吨,增长2.7%。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431万吨,比上年增长0.8%。其中,猪肉产量5340万吨,增长0.8%;牛肉产量726万吨,增长1.3%;羊肉产量468万吨,增长1.8%;禽肉产量1897万吨,增长0.5%。生猪存栏43325万头,比上年下降0.4%;生猪出栏68861万头,增长0.5%。
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实际增长6.6%,增速比上年加快0.6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6.5%,集体企业增长0.6%,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6.9%。
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1.5%,制造业增长7.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1%。
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3.4%和11.3%,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6.8和4.7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达到98.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232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7%。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环比增长0.52%。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750亿元,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加快1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6.36%,比上年同期提高0.54个百分点。
三、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商务活动指数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8.2%,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1
2月份,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9%,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9%,比上年同期加快2.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0.4%,加快28.2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0%、15.0%和15.1%。
12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4%。
邮政快递、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银行、保险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均位于57.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从市场需求看,服务业新订单指数为50.9%,连续8个月位于景气区间。从市场预期看,服务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0.3%,连续7个月保持在高位景气区间。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631684亿元,比上年增长7.2%,增速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32887亿元,增长10.1%;民间投资381510亿元,增长6.0%,比上年加快2.8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0.4%。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20892亿元,增长11.8%;第二产业投资235751亿元,增长3.2%,其中制造业投资193616亿元,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375040亿元,增长9.5%。基础设施投资140005亿元,增长19.0%,比上年加快1.6个百分点。
全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09799亿元,比上年增长7.0%,增速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增长9.4%。房屋新开工面积178654万平方米,增长7.0%,其中住宅新开工面积增长10.5%。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69408万平方米,增长7.7%,其中住宅销售面积增长5.3%。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元,增长13.7%,其中住宅销售额增长11.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25508万平方米,增长15.8%。12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58923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15.3%。全年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56053亿元,增长8.2%。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262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回落0.2个百分点。
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60613亿元,增长8.1%。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14290亿元,增长10.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1972亿元,增长11.8%。按消费类型分,餐饮收入39644亿元,增长10.7%;商品零售326618亿元,增长10.2%,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150861亿元,增长8.2%。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4%,环比增长0.7%。
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71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2%,增速比上年加快6.0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4806亿元,增长28.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0%,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6945亿元,增长48.1%。
全年进出口总额277921亿元,比上年增长14.2%,扭转了连续两年下降的局面。其中,出口153318亿元,增长10.8%;进口124603亿元,增长18.7%。进出口相抵,顺差28716亿元。
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6.8%,占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增长12.1%,占出口总额的58.4%,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12月份,进出口总额27065亿元,同比增长4.5%。其中,出口15342亿元,增长7.4%;进口11722亿元,增长0.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
。其中,城市上涨1.7%,农村上涨1.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下降0.4%,衣着上涨1.3%,居住上涨2.6%,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1.1%,交通和通信上涨1.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2.4%,医疗保健上涨6.0%,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4%。在食品烟酒价格中,粮食价格上涨1.5%,猪肉价格下降8.8%,鲜菜价格下降8.1%。
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结束了自2012年以来连续5年下降的态势
;12月份同比上涨4.9%,环比上涨0.8%。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1%,12月份同比上涨5.9%,环比上涨0.8%。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比上年加快1.0个百分点。
“三去一降一补”扎实推进。钢铁、煤炭年度去产能任务圆满完成。
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0%
,创5年新高。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10616万平方米。
工业企业杠杆率不断降低,
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5.8%,比上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
。
企业成本继续下降,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26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28元。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23.9%、16.4%和16.4%,分别快于全部投资16.7、9.2和9.2个百分点。
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包括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海外华侨人数)13900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3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43‰;死亡人口98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1‰;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
。
从性别结构看,男性人口71137万人,女性人口67871万人,
总人口性别比为104.81(以女性为100)
。
从年龄构成看,16至59周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为90199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4.9%;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从城乡结构看,城镇常住人口813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49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7661万人,减少1312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8.52%,比上年末提高1.17个百分点。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即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2.9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98万人;其中流动人口2.44亿人,比上年末减少82万人。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6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42462万人。
总的来看,2017年国民经济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整体形势好于预期,同时也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挑战,提质增效任重道远。
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四大宏观指标都是稳中向好,好于预期。
2017年GDP实际增长6.9%,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国家统计局还准备在今年迟些时候对外正式公布城镇调查失业率,12月末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5%,是4.98%。从物价看,全年CPI上涨1.6%,也好于预期。从国际收支看,国家外汇储备年末近31400亿美元。
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完成情况较好。去产能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钢铁去产能5000万吨左右、煤炭去产能1.5亿吨以上,煤电的5000千瓦去产能任务已经完成。
去杠杆方面,从微观杠杆率看,2017年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了0.5个百分点。
去库存方面,2017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比2016年末减少了1.1万亿平方米,比2015年末减少了1.3万亿平方米。
粮食去库存也都取得了明显进展。降成本方面,2016年各种减税降费达到1万亿,2017年继续减少了1万亿,按照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2017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同比下降0.28元。补短板方面,体现在农业投资、水利管理业投资均达到16.4%的增速,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达到23.9%,有力弥补了长期以来的欠帐问题。
三是新旧动能的转换加快进行。
我们曾经提过“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还有新产品、新动能,“六新”在过去一年蓬勃发展。
新技术,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无论是C919大飞机、复兴号动车组、量子通信线路,还是深海探测等一系列成果在去年涌现出来。新产品,现在需求非常旺盛的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都是增长50%以上。新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都是10%以上的增长。新业态,实物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8%,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增长更快,快递业务量保持了近30%的增长。新经营模式,无论是分享经济、共享经济还是数字经济、平台经济正在迅速成长,也成为新动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放管服改革,使得企业等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2017年日均新登记企业1.66万户,有力支撑了就业和创新发展。
四是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提
升
,
可以从一系列指标来观察。从企业效益指标看,2017年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21.9%,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30.4%,
当然与上年相比是恢复性增长,当然也有企业效益改善的原因;从财政状况看,
财政收入在8%左右
,超出年初报告中预算的增长。
从经济增长的质量看,微观质量、商品质量、服务质量、工程质量均在提升。经济增长本身的质量,就看它给居民带来多少就业和收入。经济增长质量还反映在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状况如何。
去年一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
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下降了
,北京下降的还要多一些。同时宏观上反映节能减排的指标,2017年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3.7%,年度目标是下降3.4%。所以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改善。
若您有任何关于期货品种的问题,欢迎
“
点击这里
”
给我们
留言互动
,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