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鸿亮 南方电网公司战略级高级技术专家、南网能源院投资与财务研究所所长
王邹 南网能源院投资与财务研究所研究员
江雪菲 南网能源院投资与财务研究所研究员
用电数据是反映经济形势的晴雨表,长期来看,二者增速总体高度关联。2020年以来,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二者差距基本在2个百分点以内,而进入2024年,差距显著扩大:一季度达到4.5%,二、三季度为3.1%;随后缩窄,至11月累计用电增速降至7.1%。驱动这一现象的原因非常复杂,背后既有长短期效应,又有供需侧影响。对此,南网能源院研究团队持续开展跟踪分析,系统梳理了9个方面的原因。本文主要聚焦产业这一关键因素,站在产业结构变迁的角度,基于用电量和经济数据,透视我国近年来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为开展能源电力投资提供参考。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驱动用电和经济关系变化的关键力量,用电消费的特征也可以折射出产业发展的新特点。三次产业结构短期出现了第二产业(以下简称“二产”)比重提升的情况,但长期以服务业为主的转型态势不会变。进一步分析各行业用电数据不难发现,近期我国产业发展呈现三大新动向:一是高耗能行业产能整体处于高位,对用电拉动较大,生产效率也在提升;二是制造业向高端化持续转型,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三是以充换电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快速崛起,用电新业态发展迅猛。
产业结构短期出现二产比重回升,
但服务业壮大的长期趋势不会变
总体上,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趋势“短期有变,长期向好”。我国第三产业(以下简称“三产”)比重2016年首次超过二产且不断提高,但2024年二产经济比重再次提升(见图1)。2024年,二产比重重新提升,按不变价计算,前三季度全国二产增加值增速为5.4%,GDP占比38.0%,高出2023年同期0.2个百分点;三产GDP占比55.9%,低于2023年同期0.1个百分点。由于二产是用电的主力,每万元产值用电(1400千瓦时)约为三产(300千瓦时)的5倍,造成用电量与GDP增速背离。
图1:2016—2024年前三季度用电结构和三次产业结构(不变价)
我国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的大趋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变。三产对用电的影响逐渐提升,三产用电比重从2016年的13.9%升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18.8%(见图1)。2024年前三季度,三产用电同比增长11.2%,比2023年同期提升1.1个百分点,对全社会用电增长贡献率为25.9%。9月底以后,受迎峰度夏用电渐弱影响,各类用电增速普遍回落,但三产的累计用电增速在2023年同期高基数的基础上,仍达到历史较高水平(至10月达到11.0%,至11月达到10.4%),且高出全社会用电增速超过3个百分点,表明“926”(2024年9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一揽子新政推动了三产发展。随着政策持续发力,2025年经济基本面有望加快复苏,带动三产GDP占比和用电比重双提升。
高载能行业近期生产强度高,
用电量大但效率提升
高载能行业近期的高位产能(如电解铝行业开工率维持在95%以上)导致电耗较大。2024年前三季度,四大高载能行业用电占全行业用电的比重近30%,电力绝对消耗量大。同时,近期高载能行业相对用电效率也在提升,推动用电和经济增速差有所收敛。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占比9.9%)、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占比7.3%)为例,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用电增速分别为5.4%、7.0%,至10月分别回落至4.4%、6.6%,均为历史同期较高增速;它们的增加值增速更快,前三季度分别为10.2%、9%,至10月保持近乎相同水平。
随着“两重”(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加力、“两新”(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围,下游需求将助推高耗能行业生产保持增长,预计高耗能行业将保有较高的用电需求。虽然节能降碳目标会影响高耗能行业生产,但钢铁、石化等行业往往是通过电能替代煤炭、设备更新等手段完成产能改造和技术升级,因此不会对用电造成过多冲击,甚至将带来更大的电力需求。
制造业向高技术方向持续转型,
新能源产业有所降温
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占比整体提升,用电增速较快,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2024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占全行业用电的比重为13.3%,较2019年提高1.4个百分点。由于高技术行业产能扩张和研发强度较大,具备高电力需求和发展期经济效益尚未充分释放的特点,行业的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2024年前三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的用电增速为10.4%,而增加值增速为6.5%。
表1:2019—2023年新能源产业链行业的用电量同比增速
在制造业中,受补贴政策等因素刺激,新能源产业链行业用电增长尤为突出(见表1)。2019—2023年,新能源产业的上游原料和中游制造行业大都维持两位数的用电增速。2024年,行业用电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位于较高水平。上述现象印证我国新能源行业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截至2024年7月,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已达12.06亿千瓦,提前6年实现目标;2024年11月中旬,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度突破1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度达产1000万辆的国家。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增长也存在隐忧。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以“高产能、高库存、低价格”为特征的无序竞争此起彼伏,导致“量增价跌”。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彰显整治市场乱象的坚定决心。预计未来新能源行业发展将更加规范有序,自高位增长回落至平稳发展区间。
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用电贡献增长将更快
以充换电服务和互联网数据服务为代表的新兴服务业发展迅猛,带动相应三产用电需求高涨。
充换电服务方面,近年相关用电持续高速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和南方五省区充换电服务业用电分别增长56.7%和46.8%,对电量增长的贡献率均大于5%,较2019年提升超过4个百分点。截至2024年9月,全国充电基础设施为1143.3万台(其中公用设施仅332.9万台),同比增加49.6%,但同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809万辆,车桩比为2.46∶1,与2025年实现2∶1的目标相比,相关配套仍存在较大缺口。当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已突破50%,预计还将维持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增量空间依旧广阔,这将牵引充电服务业保持较快发展,利好电力配套设施投资。
互联网数据服务方面,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可观的用电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和南方五省区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同比增速为24.4%和26.8%。随着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蓬勃发展,数据资源存储、模型训练和数据计算等需求将加速喷涌。
值得关注的是,算力巨大的耗电量使得许多国家面临电力缺口,但对中国而言,庞大的电力供应基数和消费市场能够做好保障支撑。生态环境部预计,到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将提升至5%,到2030年,用电量将达约4000亿千瓦时,只要做好区域布局,供电不会成为重要约束。而限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电费支出。据估算,2023年,我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市场规模达5339亿元,电力成本在数据中心运营开支中的占比超过60%。因此,为助推相关行业发展,能源电力投资应注重提升电力商品的经济性、充裕性和安全性。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总体产业结构短期出现了二产比重重新提升的情况,但长期看,三产比重会继续提高;高载能行业生产热度高,对电力消耗量大但利用效率也在提升;制造业向高技术方向转变,新质生产力用电需求高涨,新能源市场将从“内卷”竞争迈向更平稳有序的发展;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新业态对用电增速贡献将更大。因此,一方面,要做好输变配电网设施建设,推动能源电力基础服务更好地支撑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关注市场化业务的投资效益,明确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投资方向。据此,能源电力投资要注意以下几点:
追踪研判高载能行业发展态势,适时调整电力供应策略。密切关注高载能行业的市场行情、产能波动和区域布局演变,灵活调整适配的供应方案,支持高载能行业分布密度较高、生产强度较大的地区补足保供短板。
全力做好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供电保障。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做好电力供应和设施配套,推动资金投向与市场需求、地区禀赋、政策导向和盈利前景更好匹配。
积极响应适应新经济业态的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有效缓解充电桩不足的矛盾。抓紧提前布局、适度超前开展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能源电力投资与数据服务、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的契合度。重视充电桩整体存量不足的问题,重点推动充电桩建设投资流向供需缺口较大、支付意愿较强的地区。
编辑 姜黎
审核 黄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