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关于新型超长效止吐药HR20013在预防高致吐性化疗(HEC)引起的恶心呕吐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结果。该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和赵媛媛教授牵头,全国67家研究中心共同参与。文章详细介绍了研究背景、设计、结果及药物特点。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研究背景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以顺铂为代表的高致吐性化疗可导致急性呕吐和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高。
关键观点2: 研究目的
评估新型复方止吐药HR20013在预防HEC引起的恶心呕吐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关键观点3: 研究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共入组754例未经化疗的恶性实体瘤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研究药物HR20013或福沙匹坦+帕洛诺司琼(FAPR+PALO)治疗,同时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关键观点4: 研究结果
研究显示,HR20013在预防恶心呕吐方面的疗效不劣于FAPR+PALO,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特别是在超延迟期,HR20013的临床获益更高,同时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观点5: 药物特点
HR20013是一种复方制剂,具备多通道阻断和持久的CINV控制效果。其优势包括每个化疗周期一次的静脉注射方式极大简化了用药方案,降低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以及对地塞米松的暴露没有影响。
正文
2024年12月2日,国际肿瘤学顶级期刊
《临床肿瘤学杂志》
(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简称
JCO
,影响因子42.10)发表了题为"
Randomized, Phase III Trial of Mixed Formulation of
Fosrolapitant and Palonosetron (HR20013) in Preventing
Cisplatin-Based Highly Emetogenic 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 PROFIT
"
的文章。
该研究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和赵媛媛教授牵头,全国67家研究中心共同参与,旨在评估新型超长效止吐药HR20013在预防高致吐性化疗(HEC)引起的恶心呕吐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医脉通特地整理了该研究的重要结果,以飨读者。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不仅使患者对化疗产生恐惧,还会降低治疗依从性,从而影响生存获益。研究表明,以顺铂为代表的高致吐性化疗可使急性呕吐的发生率超过90%,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超过50%
1,2
。目前,国内外指南针对HEC相关CINV的预防,推荐以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5-HT3 RA)和神经激肽受体1拮抗剂(NK-1RA)为基础的三联/四联方案
3
。然而,临床上使用的止吐药大多是半衰期较短的药物,需要长期、反复给药,
且多药联合使用较为复杂,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用药方案难以执行。
因此,如何简化临床用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一次性全面控制肿瘤患者急性期(化疗后0-24h)、延迟期(化疗后24-120h)甚至是超延迟期(化疗后120-168h)的CINV,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新型复方止吐药HR20013由 Fosrolapitant和帕洛诺司琼组成,Fosrolapitant在体内可转换为罗拉匹坦。
罗拉匹坦和帕洛诺司琼的半衰期分别长达约180小时和40小时。
HR20013结合了NK-1RA罗拉匹坦和二代5-HT3RA帕洛诺司琼的超长半衰期优势。
前期临床试验表明,
HR20013能够同时覆盖急性期、延迟期以及超延迟期,在每个化疗周期仅需用药一次,即可覆盖长达7天的CINV风险期
,极大简化了用药方案,同时兼顾了安全性、有效性和患者依从性。然而,该药物在预防HEC相关CI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通过更高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进一步验证。
PROFIT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对照的III期临床研究(NCT05509634),共入组754例未经化疗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其中750例接受药物治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每周期给与顺铂为基础的HEC(顺铂剂量≥60mg/
m
2
,IV,D1,Q3W,共2个周期)前,分别接受研究药物HR20013或福沙匹坦+帕洛诺司琼(FAPR+PALO)治疗,同时口服地塞米松(DEX;D1-D4),连续观察两个化疗周
期
4
。主要终点是第1个化疗周期总体期(0-120h)完全缓解(CR)率。关键次要终点为第1个化疗周期超延迟期CR率。此外,该研究还评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对日常生活无影响(NIDL)的患者比例作为评估依据。在基线以及开始使用HEC的24h、120h和168h后分别填写呕吐生活功能量表(FLIE)问卷。NIDL定义为总体FLIE评分>108或恶心/呕吐评分>54。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具有可比性。HR20013+DEX组和FAPR+PALO+DEX组分别有373例和377例患者接受第1个周期的研究治疗,314例和336例患者接受第2个周期的研究治疗。
第一周期总体期的CR率分别为77.7% vs 78.2%(差异为-0.9%[95% CI:-6.7,5.0];单侧P<0.01)
,显示
主要终点达到非劣效性
(图1)。同时,该Ⅲ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出了HR20013在超延迟期的疗效,
无论是第一周期还是第二周期,HR20013超延迟期CR率数值均高于FAPR+PALO
(
第一周期:90.3% vs 86.5%;第二周期:92.7% vs 87.8%
;图1、2)。
图2 第二周期CR率
在超延迟期阶段,HR20013+DEX组的完全保护率
(CP;无呕吐/无挽救治疗/无显著恶心[视觉模拟量表得分<25mm])
和完全控制率
(TC;无呕吐/无挽救治疗/无恶心[视觉模拟量表得分<5mm])
数值上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在第二周期
(
CP:90.8% vs 86.3%;TC:83.8% vs 78.6%
;图3)。
图3 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完全保护
率
与完全控制率
在第一周期的3个阶段[急性期、延迟期和超延迟期]中,两组的NIDL患者比例在整体域、恶心域和呕吐域大体相当(所有的名义双侧P>0.05;图4)。
在第二周期中,与FAPR+PALO+DEX组相比,HR20013+DEX组的整体域延迟期
(93.6% vs 87.8%;名义双侧P=0.01)、
呕吐域延迟期
(95.2% vs 90.8%;名义双侧P=0.03)、
整体域超延迟期
(96.8% vs 92.9%;名义双侧P=0.03)、
恶心域超延迟期
(95.9% vs 91.1%;名义双侧P=0.02)
NIDL患者比例更高
(图5)。
HR20013+DEX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的发生率在第一周期为 35.7%,在整个研究期间为 42.1%,而FAPR+PALO+DEX组分别为 38.2% 和 44.0%。
在整个研究期间,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便秘
(
HR20013+DEX:10.7%
,FAPR+PALO+DEX:14.3%)和
呃逆
(
HR20013+ DEX:7.5%
,FAPR+PALO+DEX:11.4%)(表1)。
表1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作为一种复方制剂,HR20013不仅满足了CINV患者对多通道阻断的需求,还提供了持久的CINV控制效果,并有助于提高对CINV管理指南的遵循,特别是在早期的关键预防阶段。
此外,HR20013还具备以下优势:
➤
HR20013每个化疗周期一次的静脉注射方式极大简化了用药方案。
可
有效解决用药管理中的困难和患者依从性低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