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介绍了拼多多平台对商家策略的调整。拼多多推出了“自动跟价”功能,并进行了多次优化调整,近期放宽了对商家的相关限制,保障商家的合法权益。同时,拼多多在商家扶持方面也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百亿减免”计划等。此外,拼多多还发布了价格保护服务规则,对商品实施“降价补差价”服务,并推出了“买贵必赔”等服务,以减轻商家在价格竞争中的压力。其他电商平台如京东也在努力实现低价与商家发展的平衡。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拼多多推出“自动跟价”功能并优化调整
拼多多推出了“自动跟价”功能,并根据商家的反馈进行了多次优化调整。近期,拼多多放宽了对商家的相关限制,保障商家的合法权益。
关键观点2: 拼多多采取多项措施扶持商家
拼多多在商家扶持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包括“百亿减免”计划、降低商家经营成本、提高商家运营效率等。此外,拼多多还承担商家在偏远地区的二次发货物流费,减轻商家负担。
关键观点3: 拼多多发布价格保护服务规则
拼多多发布了价格保护服务规则,对商品实施“降价补差价”服务,并推出了“买贵必赔”等服务。这些规则的实施减少了商家因价格波动引发的投诉与纷争,激励商家更加专注于商品质量的提升与服务水平的优化。
关键观点4: 其他电商平台也在努力实现低价与商家发展的平衡
除了拼多多,其他电商平台如京东也在努力实现低价与商家发展的平衡。京东通过“春晓计划”对第三方商家进行扶持,降低入驻门槛、提供流量补贴等。
正文
黄峥做出重大决定。
拼多多已经彻底意识到,“讨好”商家这件事,到底有多重要。据了解,今年5月底,拼多多推出了“自动跟价”功能,一旦启用,系统将自动监测并调整价格以应对竞争对手的低价,直至大促活动结束,期间无法关闭此功能。换句话说,当商家开启“自动跟价”功能,便相当于将产品价格的调整权限委托给了平台。系统将会智能地依据竞争对手的价格变动,自动调整该商品的价格,确保其在市场中保持价格竞争优势。对拼多多而言,“自动跟价”是其发起新一轮低价竞争战的重要武器。或许正因如此,拼多多对“自动跟价”功能极为重视,并多次对其进行优化调整。今年6月,拼多多宣布对“自动跟价”服务协议进行调整,进一步扩大了适用商品的范围。但一样的是,在诸如618、双11等电商大促活动期间,系统依然不支持关闭“自动跟价”功能。原本以为拼多多会持续坚持不关闭“自动跟价”功能。但在近日,亿邦动力独家透露,拼多多已对“自动跟价”功能进行调整,放宽了对商家的相关限制。调整后,商家仅需登录商家管理后台,进入“店铺营销-营销活动”板块,即可随时终止“自动跟价”功能。这意味着,经过调整之后,那些选择开通“自动跟价”功能的商家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经过此次调整后,商家一旦启用“自动跟价”功能,平台将对启用该功能商家的全部商品进行价格调整。相比之下,该功能最初推出时,平台的修改范围仅限于上述商家活动商品的活动价格。因此,拼多多方面也特别提醒,商家应对使用“自动跟价”服务的效果持有合理预期,平台不会对开通该服务后商品的实际经营情况(如访问量、商品销量、经营业绩、收益等)做出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承诺,商家需自行承担开通“自动跟价”服务所带来的损益。客观而言,调整优化后的“自动跟价”功能,既有效保障了商家的合法权益,又明确界定了平台的责任边界,这对双方来说都是有益的。从商家的立场出发,拼多多能够放宽对商家的限制,这也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平台已越来越关注商家的需求和利益。就这一点而言,拼多多所做出的调整和改变是值得肯定的,其在优化商家体验、推动商家成长方面的积极态度,正在一步步显现出来。事实上,自今年年初以来,拼多多在商家扶持方面采取了诸多措施。所谓“百亿减免”,指的是拼多多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包括减免技术服务费、推广服务费以及下调店铺保证金等,在一年内为商家减免高达100亿元的交易手续费,从而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提升其运营效率。以技术服务费退还权益为例,当商家遇到订单退款情况时,可自动按比例获得基础技术服务费的返还,无需商家主动申请,该退款将与货款一并自动退还至其账户。随后,这一权益被广泛应用于百亿补贴、秒杀、9块9特卖、多人团等平台活动中,不仅商家发生退款的订单可以退还,确认收货后的订单退款也可退还。同时,部分退款订单,也可按比例获得技术服务费的退还。此前,有商家表示,自8月27日起,其店铺后台便陆续收到了平台退还的推广费用,平均每天都能收到一千多元的退返红包。若以此速度持续,一年下来,预计退还的红包金额将接近40万元。诚然,除退还技术服务费外,拼多多还将商家店铺、新入驻的个人店铺、企业店铺的基础保证金下调至500元。此外,拼多多还宣布承担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偏远地区中转订单的二次发货物流费,减轻商家负担。种种迹象表明,拼多多正在日益放宽对商家的限制,进一步为商家减负。看到这,或许有人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低价仍是拼多多的根基,那么在维护商家的权益的同时,平台要如何保持低价,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本月,拼多多正式发布了《价格保护服务规则》的更新公告,对新版规则进行了公示,对修订后的规则进行了公示,并明确该规将于2024年11月20日正式实施。根据规则显示,拼多多将对商品实施“降价补差价”服务。这一服务有效防止了商家在大促期间的“节前提价节后降价”行为,大大减少了商家因价格波动引发的投诉与纷争。同时,拼多多还推出了“买贵必赔”及增强版的“买贵双倍赔”服务,进一步巩固了消费者在平台上的购物保障。站在商家的角度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他们在价格竞争中的压力,同时也激励商家更加专注于商品质量的提升与服务水平的优化。本质上,实施低价策略与满足商家需求并不矛盾,关键在于如何做到两手抓。而拼多多当下正在努力做到这一点。京东在追求低价策略的同时,也在大力扶持商家,力求两者兼顾。自2023年初起,京东通过前所未有的“春晓计划”,对第三方商家展开了全面扶持,涵盖降低入驻门槛、提供流量补贴、技术赋能等多个层面,希望通过引入更多第三方商家来丰富京东平台的低价商品种类。进入今年三季度,京东再度升级“春晓计划”,此次升级聚焦于千亿流量扶持、AI(人工智能)技术提效、超轻资产运营三大维度,共推出了15项新策略,包括首页频道流量激励、星级规则优化升级、超亿元广告补贴、新商家直播扶持、万元工具服务礼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