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物材料前沿
生物材料文献前沿聚焦分享生物材料,纳米医学的全球研究前沿动态,为医学,材料学,化学,生命科学的大交叉,大合作助力!投稿,交流,合作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研之成理  ·  华南理工张珉JACS: ... ·  3 天前  
91运营网  ·  Deepseek爆款标题公式! ·  3 天前  
运营研究社  ·  如何用飞书+Deepseek做小红书AI内容矩阵?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物材料前沿

NC:即插即用纳米平台用于靶向降解细胞外蛋白和囊泡

生物材料前沿  · 公众号  ·  · 2025-01-25 07:53

正文

溶酶体靶向嵌合体(LYTACs)及相关技术 的最新进展为细胞外蛋白质降解提供了有用工具。这些方法使用双功能分子,将目标蛋白的细胞外结构域与溶酶体转运受体(LTRs)连接起来,从而引发内吞作用,随后使目标蛋白在溶酶体中降解。另一种方法涉及基于双特异性抗体的平台 ,该平台可使膜相关的目标蛋白与跨膜 E3 泛素连接酶紧密靠近,进而促进蛋白质的泛素化和溶酶体降解。然而,依赖特定的表面受体或 E3 连接酶来实现溶酶体递送可能会带来复杂性和挑战,特别是在治疗应用中。
不过存在很多问题。首先,这些表面受体或 E3 连接酶的表达在不同患者之间,甚至同一患者的不同细胞之间都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细胞间的变异性可能会赋予细胞选择优势,进而导致耐药性。其次,许多已被利用的受体或 E3 连接酶并非细胞存活所必需。用利用非必需受体或 E3 连接酶的降解剂处理细胞,可能会促使细胞选择丢失编码这些蛋白质的基因,随着时间推移,使得降解剂失效 。此外,双功能嵌合体可能会受到钩状效应的干扰,这是由于其两端的结合亲和力不同,这会削弱整个分子诱导形成有效三元复合物的能力,也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耐药机制。除了耐药性问题,双功能嵌合体复杂的生产过程需要多步化学合成或蛋白质重组,这限制了这些方法的可扩展性。这些局限性凸显了开发一种更易获取的靶向蛋白质降解(TPD)平台的必要性,该平台在细胞外蛋白质降解过程中不依赖特定的表面受体或 E3 连接酶。据我们所知,目前尚未有这样的平台被开发出来。
许多研究表明,诸如聚合物纳米颗粒和脂质纳米颗粒等纳米材料,在无需配体修饰的情况下,就能轻易被细胞内吞,并转运至溶酶体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靶向溶酶体的内吞作用独立于特定的表面受体发生。 基于纳米材料向溶酶体递送的固有特性,我们开发了一种即插即用的靶向蛋白质降解(TPD)平台 —— 基于带有靶向结合物的修饰纳米颗粒(MONOTAB),它能够将细胞外的目标物质拉入溶酶体进行降解 。作为概念验证,我们使用链霉亲和素偶联的聚苯乙烯纳米颗粒(NPs)作为模型框架。 MONOTAB 的制备很简便,通过依次组装生物素化的抗 IgG(Fc 特异性)抗体和带有匹配 Fc 片段的靶向抗体,或者直接将生物素化的靶向结合物固定在纳米颗粒上即可。这种模块化组装方法使得针对不同的目标蛋白定制 MONOTAB 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我们通过诱导多种与治疗相关的蛋白质(图 1a)降解,展示了 MONOTAB 的靶向范围,这些蛋白质包括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 - L1)和基质金属肽酶 2(MMP2)。此外,我们还表明,利用 MONOTAB 平台,细胞外的非蛋白质目标物质,如细胞外囊泡(EVs),也能够被重定向至溶酶体进行降解。
图1 纳米粒子的非受体依赖于内吞到细胞溶酶体介导细胞膜表面蛋白,细胞外蛋白和细胞囊泡的靶向降解
图2 纳米粒子表面修饰抗体不影响其被细胞靶向内吞到溶酶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