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接到一陌生房产中介电话,他上来就说:
“大哥,雄安的房子买不到了,周边的地区考虑吗?”
我问他说周边哪里?
他接着说
“北京有套房......”
用我一朋友的话说,这么多年来他掐了无数中介的骚扰电话,也断了自己一个亿的财路。
北京又限购了。
北京还要加大土地供应面积。
住房终于要供给侧改革了?力度堪比IPO加速?
两个礼拜前,有篇流传甚广的文章,题为《中国为什么要控制北京上海的人口,明明还有很多土地可以用于建住宅?真相原来如此》。此文描述了一个现象,近12年来,北京住宅土地供应面积不断下降!
时至今日,北京、东京、洛杉矶,同为人口1000-2000万的特大都市,其城区建设面积的比例为1:5:8。
于是,昨晚北京电视台的一条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北京将在2017-2022年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
现在各方面的解读很多,各口径的数据也极为混乱,汇总如下:
相比一个多月前,2017年年供610公顷的计划,这次通过一个五年规划把之前2017年的计划直接提高了一倍
年均1200公顷的供地计划扭转了十二五以来北京住宅用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总量上并无大的飞跃,且比十一五仍然相去甚远
实际的供应数落后于计划数,在十二五的最后几年越来越明显,政府逆周期调控,对土地惜售
在北京限购后,政府加大了北京住宅的土地供应量,对2017年的计划进行了调整。但这并非一次“大跃进”,从供应上对整体房价(以商品房为代表)的影响十分有限。
引用公号“黔财有话说”的观点,5年建设150万套只是增量,并非净增量。在骑行客看来绝大部分将是保障性住房,与大家瞩目的焦点 - 商品房的房价无关。
对保障房,我给大家来个普及,主要是指棚户区改造。前一轮调控中,政府曾要求开发商在拿地造商品房的同时,在旁边直接劈一块出来造保障房。这当中曾出现不少“寻租”的现象。
在2010年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的“国十条”颁布后,保障房曾作为对冲投资下滑的手段。2011年喊出1000万套的建设任务后,声势达到顶峰。
回溯当时提出的2011-2015建设3600万套的任务,后来以新开工(并非竣工)的名目为计,基本完成。2016年的建设任务下降至全国600万套。
但保障房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刚需大多来自城市中产的底层,不属于保障房覆盖的对象,手中没有可用作“寻租”的权力,却要面对繁衍的压力,透支不属于本阶层的消费力,撑起引发全民焦虑的房价。
对“北京调高供地计划降房价”不要期望太高,当年加大保障房建设就是最好的例子。
房价最好的出路是不涨,慢慢涨,慢过老百姓收入增长的速度。
如今中国人一边在全民焦虑买不起房,一边90%的人都住在自有的房屋中。大城市的年轻移民最具活力,在媒体上发声也最高,但他们真的只是少数10%。
降房价是要引众怒的。香港97回购后,政府把囤积了十年以上的土地,加速出清,加上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房价暴跌,董建华特首也是一届倒台。
中国房价的怪现象集中在北京的城郊。
公号“假装在纽约”有一篇数据详实的文章,比较了北京和纽约的房价,其结论是核心地段的顶级豪宅北京便宜,高端公寓两者相仿,远离市中心的普通住宅北京贵得离谱。
本轮暴涨后,如今的北京就存在二环、三环、四环、五环,都是十万一平米的扯淡现象。
加大城郊的住宅土地供应,金手指给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区画上一个更遥远的点之后...
雄安房价的意念盘直逼二环...
这才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最荒诞的事情!
这是一个股票号,兼讲一切和老百姓投资有关的话题,专注统计历史,偶尔预测未来,准确率据说优于很多经济学家,超过了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