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用数字揭开真相,揭穿谎言,通往理智富足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券商中国  ·  刚刚!谢幕! ·  昨天  
贵州药监  ·  服务业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  3 天前  
贵州药监  ·  服务业继续发挥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作用 ·  3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樊振东、孙颖莎,“直通”世界杯!刘国梁最新发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断了一个亿的财路 - 杂谈房地产供给侧改革

骑行夜幕的统计客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4-08 23:05

正文


今接到一陌生房产中介电话,他上来就说:

“大哥,雄安的房子买不到了,周边的地区考虑吗?”

我问他说周边哪里?

他接着说

“北京有套房......”


用我一朋友的话说,这么多年来他掐了无数中介的骚扰电话,也断了自己一个亿的财路。


北京又限购了。


北京还要加大土地供应面积。


住房终于要供给侧改革了?力度堪比IPO加速?


两个礼拜前,有篇流传甚广的文章,题为《中国为什么要控制北京上海的人口,明明还有很多土地可以用于建住宅?真相原来如此》。此文描述了一个现象, 近12年来,北京住宅土地供应面积不断下降


时至今日,北京、东京、洛杉矶,同为人口1000-2000万的特大都市,其城区建设面积的比例为1:5:8。


于是,昨晚北京电视台的一条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北京将在2017-2022年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以保障150万套住房建设需求。


现在各方面的解读很多,各口径的数据也极为混乱,汇总如下:

  • 相比一个多月前,2017年年供610公顷的计划,这次通过一个五年规划把之前2017年的计划 直接提高了一倍

  • 年均1200公顷的供地计划 扭转 了十二五以来北京住宅用地逐年下降的趋势,但总量上 并无大的飞跃 ,且比十一五仍然 相去甚远

  • 实际的供应数 落后 于计划数,在十二五的最后几年越来越明显,政府逆周期调控,对土地 惜售


在北京限购后,政府加大了北京住宅的土地供应量,对2017年的计划进行了调整。 但这并非一次“大跃进”,从供应上对整体房价(以商品房为代表)的影响十分有限。


引用公号“黔财有话说”的观点,5年建设150万套只是增量,并非净增量。在骑行客看来 绝大部分将是保障性住房,与大家瞩目的焦点 - 商品房的房价无关


对保障房,我给大家来个普及,主要是指棚户区改造。 前一轮调控中,政府曾要求开发商在拿地造商品房的同时,在旁边直接劈一块出来造保障房。这当中曾出现不少“寻租”的现象。


在2010年史上最严房地产调控的“国十条”颁布后,保障房曾作为对冲投资下滑的手段。2011年喊出1000万套的建设任务后,声势达到顶峰。


回溯当时提出的2011-2015建设3600万套的任务,后来以新开工(并非竣工)的名目为计,基本完成。2016年的建设任务下降至全国600万套。


但保障房对商品房价格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刚需大多来自城市中产的底层,不属于保障房覆盖的对象,手中没有可用作“寻租”的权力,却要面对繁衍的压力,透支不属于本阶层的消费力,撑起引发全民焦虑的房价。


对“北京调高供地计划降房价”不要期望太高,当年加大保障房建设就是最好的例子。


房价最好的出路是不涨,慢慢涨,慢过老百姓收入增长的速度。


如今中国人一边在全民焦虑买不起房,一边90%的人都住在自有的房屋中。大城市的年轻移民最具活力,在媒体上发声也最高,但他们真的只是少数1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