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照例刷新闻的时候,又看到了一起令我十分痛心儿童死亡事件: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8月14日晚8点多,在杭州一家购物广场负一楼的一家店铺里,周女士和孩子姑姑一起购物。
周女士的6岁儿子看到店员在吃面包也想吃,就问店员要了一块面包。
面包还挺大的,孩子一口就塞进嘴里,吃下去马上就噎住了。
据孩子的姑姑所说:
“1分钟不到,侄儿就倒地上了,大小便失禁,流鼻血。
”现场众人马上打了120,孩子姑姑还在120电话远程指挥下给孩子做心肺复苏,可是并没有什么效果。
大约20分钟后,120赶到现场,一边急救一边把孩子送往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可惜孩子送到医院时已经没了呼吸。
医生做了气管插管,看到气管上方有一块食物堵在那里,判断孩子是食物堵塞气管口造成窒息。
除了这起事件,前两天还有一个视频也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这是一个成年人被异物卡住气管时的危险状况:
视频中的一名成年男子在餐厅吃饭时被食物卡住,自己无法将食物咳出来,也无法开口求救,身边的人都不知道该怎样帮他。幸亏是后来餐厅店长即使采取了正确的急救方式,才就下了男子一命!
这名男子是幸运的,但仔细想想,
成年人被食物卡住喉咙,都无法自救,那么可想而知,对小孩子来说,这种情况发生时就更加危险:
光今年,儿童卡喉死亡事件我已经看到了很多次:
▶今年4月,株洲1岁多男童吃核桃噎住,家长喂水致其窒息身亡。
▶今年6月,广东10个月婴儿因一整粒葡萄呛进气管死亡。
▶今年9月,湖南4岁男童在幼儿园吃午饭时噎住,未及时抢救死亡。
儿科的门急诊室里,因吞入异物而就诊的患儿不在少数。
80%以上的都是1~5岁的孩子。
据统计:
我国每年因气管异物堵塞而死亡的儿童,就有近3000名!
不光是食物卡喉,还有
玩具上的小零件,家里的小物件
都很可能被宝宝吞下。
这一起又一起的卡喉事件,无一不是在提醒着家长们,异物卡喉特别危险,一定要格外注意!
●不要盲目催吐
催吐可能造成异物被二次吸入气管,引起窒息,异物上行还有划伤食道、或气管的危险。
●不要乱喂其他食物
特别是宝宝被鱼刺卡喉后,老人们常用的传统手法都是不对的:
✘给宝宝吞饭、吞馒头、喝水:
都
可能会把本身位置很浅的鱼刺,推向深处,更加难以取出;
✘给宝宝喝醋:
其实不但没用,还可能刺激、灼伤宝宝受伤的食管黏膜。
1、迅速判断异物卡在气管还是食道
当孩子进食时,突然出现无法咳嗽,不能说话,或脸色发青时,就可以确认为异物卡喉。
如果是卡在食道,宝宝可能还能发出呜,或者啊的求救声;
但如果是卡在气管,就一点声都发不出来了,而且这个时候宝宝无法呼吸,宝妈们要格外小心。
2、
马上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时拨打120
当宝宝气管卡住异物的时候,最黄金的救助时间只有5分钟!
这个时候,马上去医院肯定是来不及的,家长们应该马上给宝宝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同时拨打120!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被称为“生命的拥抱”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被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患者。
海姆立克法的实施分为成人和小孩,两者操作有所不同,宝妈们要根据自家宝宝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1岁以下儿童的“海姆立克”
第一步:观察辨识
孩子被异物卡住后,会出现咳嗽、吞咽困难表现,如果孩子可以咳嗽,家长要鼓励孩子咳嗽,通过咳嗽的力量将异物咳出来。
如果孩子已经不能咳嗽了,继之出现声嘶、喘息、口唇紫绀和呼吸困难。
大一点的孩子,会出现下图的姿势:
双手卡住自己的脖子,想咳嗽但是咳不出来,就需要立即抢救,千万不能耽搁。
第二步:准备
将孩子胸部的衣服除去,迅速抱起孩子,
脸朝下,头部低于胸部
。
用手托住头部及下颌,另一只手的掌根在肩胛之间用力拍背5次。
抓住枕部,前臂贴住孩子的背部,用三明治的手法翻转,面部朝上,保持头部低于胸部,在胸部两乳头连线下方进行5次冲击。
第三步:
持续交替第二步的两个步骤,
直到异物冲出为止。
1岁以上宝宝或成人的“海姆立克”
第一步:辨识
第二步:准备
站在患者身后,用弓箭步站稳,双手穿过患者的腋下,环抱住他的胸腹部;
一只手找到患者的肚脐眼,另一只手放在肚脐上方,包住握拳的这只手准备。
第三步:冲击
向患者的后颈部连续冲击
直到异物被冲出为止
与此同时,一定要及时拨打120,第一时间将患者送去医院,接受检查、治疗!
文中的急救图片,建议大家保存在手机里以备不时之需;最好也能将文章转给家庭成员,让家人学会海姆立克急救法。关键时刻,真的能够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其实要想避免宝宝卡喉,从宝宝入口食物时家长们就应该格外注意。
容易卡喉的食物、异物,别让宝宝入口是最好的避免方式!
代表:粽子、汤圆、年糕
粽子、汤圆、年糕都是糯米制成的、黏性比较高的食物,这类食物通常需要仔细咀嚼才能变小、好吞咽。如果1岁以下的小宝宝不小心一口吞下去,就
很容易在食道中“塞车”、噎住喉咙。
宝妈别以为噎住的是食道不会影响呼吸,事实上
如果食物恰好卡在了食道与咽喉的交界处,那就会阻塞气管引起窒息!
最开始我提到的那位杭州6岁的小男孩,就是因为吃面包时没有仔细咀嚼,大块的面包堵在食道和气管的交界处,而窒息死亡的。
更重要的是,这类食物粘性较高的食物卡喉时,还不容易被宝宝吐出来,后果会更严重!
1岁内的宝宝绝对不要吃这类食物;即便是1岁以上的宝宝想尝试,也一定要注意分成小块吃,确保第一口已经被宝宝安全咽下,再吃第二口,以防食道连续阻塞。
代表:
夏威夷果、花生、开心果等
坚果是很有营养,并且非常适合宝宝当做零食吃的食物。很多家长都觉得宝宝长牙了、能咬了就可以吃坚果了。但实际上
3岁以下的宝宝,都不能做到充分咀嚼坚果食物,大颗粒仍然容易卡住气管。
而且堵住气管后若抢救不当,短短几分钟就可能丧命。尤其像夏威夷果、开心果这种圆形的坚果,宝宝吃在嘴里时,大人一逗,就更容易滑进气管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