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合格的代码不应只满足于实现功能, 更应该遵循良好的规范. 遵循良好的代码规范有利于:
这里梳理一下Android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地方, 包括多个部分, 另外根据约束力强弱分为两类:
-
强制: 如果不遵守会导致代码严重混乱, 后期维护复杂, 甚至会出现严重bug;
-
推荐: 如果不遵守可能会导致代码描述不清, 理解困难, 导致功能越多维护越难的问题;
下面是规范正文
强制:
-
不允许出现两段相同的逻辑块, 必须抽出为公共方法, 差异性使用参数控制, 避免修改时多处修改导致遗漏;
-
不允许出现两段相同的处于同一逻辑组的复杂布局, 必须抽为单独的include/merge;
-
不允许父类中出现子类具体方法, 如果需要的话可以父类定义抽象方法, 交由子类实现;
-
不允许Activity内多Fragment之间的直接沟通, 必须通过Activity中转;
推荐:
-
推荐使用MVP或者MVVM架构;
-
推荐使用Kotlin语言;
-
采用模块分类方式替代文件类别方式, 方便快速查找模块相关内容, 例: LoginActivity/LoginPreenter/LoginHttpRequest/LoginBean/LoginAdapter等所属同一登录模块的文件放入一个文件夹, 而不是所有activity放入一个文件夹, 所有adapter放入一个文件夹.
强制:
-
不允许出现中文命名方式;
-
java/kotlin文件使用大驼峰方式, 例: LoginActivity.kt, NewsAdapter.kt, NewsBean.java;
-
layout/drawable/anim/style等resource文件使用小写+下划线的方式, 例: login_activity.xml, login_logo.png;
-
类定义使用大驼峰方式, 例: class LoginPresenter {}, class NewsBean {};
-
对象使用小驼峰方式, 例: LoginPresenter loginPresenter, NewsBean newsBean;
-
静态常量使用全大写+下划线的方式, 例: public static final boolean IS_RELESAE = true;
-
Kotlin使用的布局中的控件id必须使用小驼峰方式, 例: android:id="@+id/tvLogin"
推荐:
-
文件/资源命名时采用 模块+类型 的方式, 以便迅速查找相关内容, 例如登录页面: LoginActivity.kt, login_activity.xml, login_logo.png,
网络错误
,
#f3f3f3
-
java使用的布局中的id名建议使用小驼峰方式, 并且使用控件类型缩写开头, 例: android:id="@+id/tvLogin", 附录常用控件缩写:
强制:
-
所有新定义的类/方法, 默认写成private, 只有在其他类需要引用时再看情况标为public, protected, package-private;
推荐:
-
java定义的父类中定义的方法如果子类重写会导致问题时, 添加final关键字;
类/复杂或者不能从方法名字看出意图的方法必须添加注释, 当类/方法添加注释时, 必须使用此类型注释:
public class LoginPresenter {
public void doLoginRequest(...){}
}
变量注释不允许使用与类/方法一致的注释形式;
方法注释中不允许出现@params, @return的参数描述错误的情况, 必须实时更新;
推荐:
-
一段逻辑建议使用/* */的方式;
-
方法/参数建议添加 @Nullable, @NotNull, @UiThread 等注解;
此git目录下同时存有 AndroidCodeStyleSetting.jar 配置文件, 用于AndroidStudio导入后按照统一风格进行代码的格式化.
如果没有编写代码时随时格式化代码的习惯, 可以在AndroidStudio版本控制提交窗口右侧Before Commit中勾选Reformat code选项.
强制:
-
Intent通信时不允许传递超过1M的数据, 可以采用外部Presenter中转或者EventBus传递的方式;
-
Intent隐式启动时必须检查目标是否存在, 否则会出现目标未找到崩溃: if (getPackageManager().resolveActivity(intent, PackageManager.MATCH_DEFAULT_ ONLY) != null);
-
Activity/Service/BroadcastReceiver内如果有耗时操作, 必须采用多线程进行处理;
-
应用内部发送广播时, 只能使用LocalBroadcastManager.getInstance(this).sendBroadcast(intent), 不允许 context.sendBroadcast(intent), 避免外部应用拦截;
-
不允许在Application中缓存数据, 全局的共享数据可以使用某presenter存储, 或者使用SharedPreference读写;
-
Activity或者Fragment中动态注册BroadCastReceiver时,registerReceiver和unregisterReceiver必须要成对出现;
推荐:
-
Activity#onPause/onStop中结合isFinishing的判断来执行资源的释放, 必免放在执行时机较晚的Activity#onDestroy()中执行;
-
不要在Activity#onPause中执行耗时操作, 这样会导致界面跳转卡顿, 可以放入Activity#onStop中执行;
强制:
-
布局xml优先使用ConstraintLayout, 可以保证无嵌套的情况下完成包括部分控件同时显隐需求在内的99%的布局要求;
-
不允许使用ScrollView包裹ListView/GridView/ExpandableListVIew等列表View, 复杂多项式列表可以使用多ItemType进行处理;
推荐:
-
在Activity中显示对话框或弹出浮层时, 尽量使用DialogFragment, 而非Dialog/AlertDialog, 便于随Activity生命周期管理弹窗的生命周期;
强制:
-
存在多进程的情况时, Application中的初始化代码要根据进程分别处理, 避免初始化不必要的业务;
-
新建线程时, 必须通过线程池的方式, 不允许采用new Thread()的方式;
-
Activity/Fragment中使用Handler时, 必须使用静态内部类+WeakReferences方式或者在onStop中调用handler.removeCallbacksAndMessages;
推荐:
-
多进程间共享数据使用ContentProvider替代SharedPreferences#MODE_MULTI_PROCESS;
强制:
-
使用系统API获取文件路径, 避免手拼字符串, 例: android.os.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Directory(), Context#getFilesDir(), 错误示例: File file = new File("/mnt/sdcard/Download/Album", name);
-
当使用外部存储时, 必须检查外部存储的可用性: Environment.MEDIA_MOUNTED.equals(Environment.getExternalStorageState());
-
数据库Cursor使用之后必须关闭, 以免内存泄漏;
推荐:
-
SharedPreference仅存储简单数据类型, 不要存储复杂数据, 如json数据/Bitmap编码等;
-
SharedPreference提交数据时, 尽量使用Editor#apply(), 而非Editor#commit();
强制:
-
加载大图时必须在子线程中处理, 否则会卡UI;
-
在Activity.onPause()/onStop()中关闭当前activity正在执行的动画;
推荐:
-
Android图片建议转化为WebP格式, 可以减少APK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