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博物馆书院
金钱,历史,艺术,未来! The Money, The History, The Art, The Future!与最顶尖的政商学界精英群体共赴书香之约。阅读丰富人生,江湖洞悉天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博物馆书院

Vol.5 外来银元 推动中国货币现代化 |【博物馆金融史】第一季

金融博物馆书院  · 公众号  · 金融  · 2025-04-11 1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个人都是散落在不同时代里的一粒渺小的尘埃。看似偶然、独立,实则又存在着彼此影响、互为因果的关联。


金钱 历史 未来 艺术 ”是金融博物馆的主旨词,成立十几年来,我们致力于推动金融文明新里程。即日起,我们将推出涉及金融、历史、艺术等多领域的丰富栏目,期待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积极留下您的建议与反馈,我们愿与大家相互学习与交流。


【博物馆金融史】第一季

Vol.5

本期看点

1、“自下而上”崛起的白银市场

2、美元符号起源与西班牙银元有“瓜”

3、白银货币化的文化影响与价值创造

上期文章中讲过,对老百姓而言,货币具有交换和保值的基本功能,除非政府强制约束,通常他们都会选择最便利的货币使用。但基于政府立场,货币则是权力的工具,通过货币的确定与管制来实施强制分配利益和资源,美其名曰货币主权。


1

“自下而上”崛起的白银市场


白银货币作为一种面值介于金铜之间的理想型货币,材质稳定,携带方便,不受国界限制,且并不依赖于政府的强制力和发行银行的信用,因此能够在民间的市场交易中广泛流通,尤其适用于土地买卖等大宗交易,银元逐渐取代了宝钞和铜钱,成为了主要的交换媒介。



白银货币化的普及是从明代开始,整个过程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白银货币化并不是皇帝颁发的诏令,而是一个自发性的过程,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白银“自下而上”的市场崛起,也是中国古代早期市场经济的萌发,商品经济高度的发达,即使是国内的商业也是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状态。随之而来的影响,更引发了明朝财政体制的变化。



明朝中后期,由于国家运行的巨大需求,朝廷实施财政货币化改革,将传统的赋役制度转变为以白银为基准的赋税制度。这一改革的代表人物是张居正,他在万历初年推行了“一条鞭法”,使税制得以简化,他规定将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折算为白银缴纳,统一了财政会计的计量单位和税收形态,使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身份到契约开始转变,促进了市场的活跃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官方规定的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率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维持。由于白银和铜钱的总量并非政府所能完全控制,官方兑换比率往往滞后于市场自然兑换比率。最终,官方兑换比率仅在纳税时才具有实际意义,在民间交易中更多还是遵循市场的自然兑换比率。



白银市场崛起和财政货币化,催生了白银的海外流入。依托菲律宾作为贸易据点,西班牙人热衷于从中国采购瓷器、丝绸及茶叶等珍品,再将这些高质量货物转卖至欧洲市场,以此牟取暴利。当时我国东南沿海一带曾出现银两、铜钱和银元并行流通、三足鼎立的局面。明代学者张燮的《东西洋考》书中曾记载:“东洋吕宋,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即有货也无几。”



在明朝的兴衰史中,福建商人与西班牙殖民者之间的贸易使大量美洲白银涌入,成为满足国内流通需求的关键,也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这些货币除参与流通外,还影响了福建当地的人文风俗:很多人会把一些白银货币通过焊接加工成银纽扣、裤带、手链、链坠、头钗等,这些配饰在当时泉州是身份和富贵的象征。适龄女子的嫁妆箱四角也要放些银元压箱底;有的还用银元“滚床”,寓意招财进宝;或将银元焊成“八卦”“七连贯”银链给小孩佩带,用来驱邪、祈福;有人用银元煮水给小孩喝,用以“压惊”。此外,银元也常被用于陪葬和窖藏。在中国,人们习惯将当时的西班牙银币称为“银元”或“银圆”,这一称呼甚至影响了人民币的单位“圆”及“元”。另外,日本的“円”和韩国的“원”也受到了这一传统的影响。


推荐阅读

王巍的著作《金融可以创造历史》

林南中的著作 《闽海币缘》《漳州外来货币概述》

弗朗茨·费迪南德的著作 《白银资本》




2

美元符号起源

与西班牙银元有“瓜”


纵观历史景深,很多事情都存在蛛丝马迹的关联,比如美元符号,就与西班牙“双柱”银元存在渊源。Dollar单词中的6个字母并没有包含“S”,但美元的象征符号却是以竖线穿过“S”的形式来呈现。这是什么原因呢?

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的银矿开采就已走向衰败。随着美洲大陆上丰富的矿产资源被意外发现,疯狂开采为西班牙殖民者带来巨大财富。从14世纪到17世纪,西班牙人凭借其丰富的矿产资源,铸造了纯度高达100%的古银币“real de a ocho”和“peso de ocho”,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超其他货币,被誉为当时全球贸易的通用货币。但这种复杂的货币名称给记账商人带来不少困扰。他们为了简化书写,开始用首字母“P”来代替冗长单词,又加上复数标志“S”,逐渐就形成简化的书写方式。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考古学家们在研究手稿时发现,复数标志“S”竟与“P”连写在一起。最后,账本上连金额符号也已完全看不出“P”的痕迹,只留下一个“$”的符号,该缩写在货币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至今,全球仍有50多个国家将“S”加一竖的写法,作为“元”的符号使用。




3

白银货币化的文化影响

与价值创造


白银货币化对明朝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当时社会在经济、文化和政治均有深度渗透,以及思想观念上的改变。白银的货币化缓解了明代货币不足的状态,也改变了明代内部各种行业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分工比以往朝代要为精细。在政治上,白银货币化最大的影响就是在财政税收上的,各地的商业发展加上海上贸易的频率大大的增加,使明代的税收有了极大的提升。同时, 白银货币化带来的影响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白银 计量与记账 方式,促进了明朝在数学和会计方面的发展。第二,白银在 储蓄与投资 上,提升了明朝在金融和商业上的水平。第三,白银的 消费与奢侈 ,推动了明朝在 工艺和美术 方面的进步。第四,白银承载了 信仰与神话 ,反映出人们对宗教与文化的精神寄托。第五,白银的 象征意义及隐喻 ,影响了明朝文学与哲学的意识与风格。明朝文人和士大夫,以复杂、矛盾的态度,表现对它的赞美和欣赏,同时也有批评和反思。



明朝在白银货币化影响下,从封闭和保守的海禁政策,转变为开放和积极的海外扩张和对外关系。从传统的中华文明核心,转变为全球化经济贸易体系成员。从孤立和被动的国际局势,转变为多边和主动的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白银贸易促进了明朝与世界的经济联系,也增进了明朝与世界相互了解和尊重。实际上,明朝与当时的日本、东南亚、印度、西亚、欧洲等地区,都是通过白银贸易,来进行广泛商品交换和价值创造。


※ 本文所用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侵删。


# 下期预告 #

废两改元和法币改革

让中国与世界同轨


王巍

金融博物馆理事长

全联并购公会创始会长

王巍博士(Fordham University,1992)具有多年海外金融机构工作经验,曾参与创建并主管国有证券公司。创建中国最早的并购顾问公司,帮助大量企业重组、融资、上市和并购。长期担任欧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投资委员会专家、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司治理专家,20余家境内外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王巍曾长期任中欧、长江、上海高金和纽约哥大等商学院客座教授。出版有《 并购的江湖 》、《 金融可以创造历史 》和《 去珠峰 》等商业畅销书,长期主编《 中国并购报告 》(2001-2024),曾当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独立董事”《董事会杂志》(2006)、“中国最具影响力投资银行人物”《中国金融网》(2006),获得美国并购年会“并购终身成就奖” (2012),“华尔街日报公益创新人物奖” (2013)、“IFFM中国金融启蒙贡献奖” (2015) 和“瑞士达沃斯区块链论坛创新奖” (2017) 等。2010年创建了金融博物馆,在多个城市建有不同主题的公益博物馆。


“王巍”微信视频号

“王巍”抖音号


找到了!金融领域的专业播客都在这里
Vol.1 “白奴贸易”早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
Vol.2 大航海时代的“黑暗” 贸易圈

Vol.3 解析奴隶贸易的“正能量”

Vol.4 为遏制外洋冲击 中国首次尝试自铸银元

周其仁作序力荐《金融可以创造历史》
重塑金融逻辑《金融可以创造历史》再版上市
耳朵经济 | 用声音赋能沉浸式体验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