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文摘
青年文摘杂志社的官方公众号。小火慢炖暖心汤,挑三拣四好文章。来约,不让你失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  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  昨天  
洞见  ·  比猪更怕过年的,是中年人 ·  2 天前  
洞见  ·  立春:唤醒自己的60种方式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今年的压岁钱,你打算怎么花? ·  3 天前  
青年文摘  ·  大腿粗,其实是件好事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文摘

中国式相亲,人性的贪婪一览无余

青年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7-14 11:59

正文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槽值”

ID:caozhi163


中国式相亲价目表”这个话题又一次上了热搜。

 

北京各大公园的相亲角,见证了婚恋市场上地域、学历、属相的多重鄙视链:找对象宁愿有轻微残疾,但不能没有北京户口;女博士无人问津;属羊的女生嫁不出去……

 

这里鲜少有来择偶的年轻人,大爷大妈把子女的条件写在A4纸上,沿着街边一字排开。

  

婚姻关系里的硬条件,以最直接的形式铺陈在公园的地砖上。

 

门当户对是相亲角的第一铁律。“京籍、未婚、有房、经济条件好”是相亲市场的标配。这里有不少随子女“北漂”的父母,带着一条小板凳来到北京,想要在公园深处为子女占得一席之地。


北京中山公园的相亲角已有十几年历史了(图片来自凤凰WEEKLY)


相亲是为了爸妈满意,而不是自己中意


“给孩子相亲就像上班一样。”家长这样说。

 

代儿择偶这件事,在很多家长眼里,是一项艰辛又光荣的使命。与其说家长在替孩子选伴侣,不如说是给自己选一个称心如意的媳妇或女婿。

 

一个人择偶的路上,总有许多“过来人”给出相似的指南。考据派会把“门当户对”奉为第一指南,直白的会告诉你“买猪看圈”,文艺的人会说“婚姻的本质是两个家庭价值观的结合”。不同的表达,都指向同样的逻辑:恋爱双方的原生家庭,在他们婚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相亲角的征婚简历是没有照片的,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描述,都是“肤白貌美气质佳”,对适宜相亲对象的外表也没有过多要求,但本地户籍的年限、住房位置、大小、价值等要求,则是极尽所能地详细描述。

 

只要是自己家孩子没有的,就想着通过儿媳或女婿找补回来。

 

户口这件事上,北京人找北京人也已经算客气了。据说帝都人找对象基于位置的鄙视链是精确到地铁站的,望京西和天通苑隔了三个地铁站,祖辈阶级得跨越三千年。

 

婚恋关系市场化,如果是忙碌的北京青年给感情生活找的出口,其实无可厚非。毕竟有无数的例子曾证明,势均力敌的爱情最好过。

 

而公园的招聘式相亲不过是婚恋关系中的一个环节,只是它放在了恋爱之前——毕竟到了年纪,谁也不想再把宝贵的岁月,浪费在美好的试错上。

 

比起这些,让我惊骇的是“唯户口论”择偶观下,父母对子女价值观的影响。这是两代人的合谋。


北京相亲价目表(图片源自凤凰WEEKLY)

之前有一部引起广泛争议的节目,叫《中国式相亲》。

 

它完美还原了“公园相亲角”形式:坐在家中“催婚”的父母在台上相看,待娶待嫁的子女只能退居后台,暗中观察。

 

在这样的设置下,平时相亲时父母的压力、亲戚的意见、长辈对婚嫁男女的评价体系……明白地展现在每一位观众的眼前。

 

不少家长对儿媳妇的要求只有两个:“会生孩子”“会干活”。

 

还有的家长,一本正经地论证“手脚冰凉的女孩子不能要”,因为这样的女孩可能有“宫寒”,而“寒气”会传给下一代,致使她生出的儿子会小肠疝气,女儿会营养不良。

 

原本在一段正常的恋爱关系中,不太可能有男生因女友手脚冰凉而分手。

 

但在家长参与的场合下,这就变得微妙起来了:相亲的男生默不作声,仿佛接受了母亲的判定。

 


节目是现实生活的映射和夸大,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到来自长辈的经验之谈:

 

“你那个女朋友看着瘦瘦小小的,别生不出孩子吧?”

 

“不是我劝你,你属狗,他属鸡,鸡犬不宁!”

 

“阿姨可是过来人……”

 

公园相亲角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属羊的媳妇,哪怕她是京籍京户、三环有房、985高校硕士也不要。

 

而这仅仅是因为“十羊九不全”“女属羊守空房”“八月羊挨刀杀”这些看似顺口溜一般的俗语。


我努力变得更优秀

不是为了让你挑挑拣拣的


如果不是朋友小庄的亲身经历,我还以为这种情节只会出现在都市婆媳剧里。

 

小庄名校毕业,性格开朗,一笑露出两颗小虎牙,毕业后留在了当地一家时尚杂志工作。她有一个从大学一直谈到现在的男友,我们常开玩笑说,他的男友简直是人生赢家。但第一次去男方家里后,两人就分手了。

 

我十分疑惑,又不敢多问,倒是小庄咽不下气,把一肚子苦水倒了出来。

 

原来,小庄男友的妈妈一见到小庄长得好看,又生了两颗虎牙,便认定这种长相的女孩是“红颜祸水”,虎牙能“咬断夫家命脉”,娶回家早晚得败运气。

 

小庄一走她就和儿子摊牌:“你带回来那女孩儿人挺好,就是面相太妖,你得让她把那两颗尖牙矫正了,我才认她作媳妇。”

 

更可气的是,男朋友竟也没有觉得这话有什么不对,一五一十地转达给了小庄,还一个劲儿劝她:“我妈带我这么大了不容易,要不咱们就去把虎牙磨了呗。”

 

小庄被这种无厘头的理由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考虑了两分钟,断然提出分手。

 

听完后,我点点头对她说,你分得太对了。

 

这一家子,当妈的迷信,儿子更是典型的妈宝,没有质疑家长的勇气。

 

女孩若是嫁过去了,即便婚前感情再好,也很难长久地维系下去,因为作为妻子,最重要的责任是“旺夫”,所有人都盯着你这份责任。

 

我一路努力读书,不是为了看那个“女强人都嫁不出去”的白眼;

 

我找到一份热爱的工作,不是为了得到那句“工作的女人不顾家”;

 

我泡健身房练出马甲线,不是为了听你抱怨“脂肪含量太低的女人是不是生不出孩子”;

 

我自己挣到钱买自己喜欢的包包,不是为了得到你一个“败家”的评价;

 

我努力变得更优秀,不是为了让你挑三拣四的。

 

长辈的爱情观里,最喜欢强化一个人作为“家庭人”的那一部分。

 

网友@Vigor绵绵熊一语道出了真相:“在相亲市场上,很多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正确认识,明明儿子没礼貌没教养毛病一堆,只因为工作单位稳定,便以为自己的儿子是天仙;明明女儿又聪明又可爱,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只因为28岁了还没有找到对象,就硬生生地觉得自己的女儿低人一等。”

 

“宁愿轻微残疾也要北京户口”秉承的正是这样一种逻辑。男方认为,“外地人挣得再多也要背好多年房贷,万一对方父母也是农村的,没有医保和退休金,生病照顾还要他管,以后有了孩子也不好上学,还得花钱报课外班,但找个北京的就省事多了。”句句指向都是将来的便利生活。

 

家长满心以为硬碰硬的条件把关,能够为子女赢来一段幸福、“省事”的好姻缘,却不知,当妈式择偶紧接着就是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以便利条件为导向的择偶,恰恰是一段痛苦婚姻的开始。


其实我们是自愿接受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掌控


说到相亲这件事,很多年轻人把它看作是恋爱自由的一种束缚。但其实,也可能是子女自愿接受父母的安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自己没被爱过,就给不了别人爱?
昨天
洞见  ·  比猪更怕过年的,是中年人
2 天前
洞见  ·  立春:唤醒自己的60种方式
3 天前
青年文摘  ·  今年的压岁钱,你打算怎么花?
3 天前
青年文摘  ·  大腿粗,其实是件好事
6 天前
终极较量  ·  重磅炸弹!今天,华为正式宣布!
8 年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招聘信息】金发科技2017年春季校招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