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腾讯大学
腾讯大学的移动学习平台,为广大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腾讯最佳学习实践、最IN互联网资讯、热门业务动态、必备互联网生活指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吉安发布  ·  江西开放式高速公路计费规则解读→ ·  9 小时前  
吉安发布  ·  江西开放式高速公路计费规则解读→ ·  9 小时前  
通用技术集团  ·  DeepSeek请回答:造机床、搞医疗、做工 ... ·  13 小时前  
通用技术集团  ·  DeepSeek请回答:造机床、搞医疗、做工 ... ·  13 小时前  
购机帮你评  ·  国补后,它或是最值得买的主流价位4060游戏本 ·  14 小时前  
购机帮你评  ·  国补后,它或是最值得买的主流价位4060游戏本 ·  14 小时前  
江苏教育新闻  ·  推迟VS抢跑,开学“时差”反映了啥? ·  2 天前  
江苏教育新闻  ·  推迟VS抢跑,开学“时差”反映了啥? ·  2 天前  
江苏新闻广播  ·  砸窗取AED救命,暖心背后要问一个问题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腾讯大学

骗子年底“冲业绩”,是时候@爸妈了

腾讯大学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 2019-01-31 21:3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内容,提醒大家在春节期间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文章中提到了仿冒类诈骗、投资理财类诈骗以及保健品诈骗等常见的诈骗手法,并详细剖析了这些诈骗手法的流程和应对方法。同时,文章还强调了防范意识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保护个人隐私信息,特别注意网购和恶意APP的风险。最后,分享了蒋海锋专家的介绍和反诈骗经验。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电信网络诈骗形势严峻,需提高防范意识。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一直盘踞高位,诈骗手段不断升级,防诈骗形势不容乐观。蒋海锋专家提醒大家要特别警惕各种诈骗手段,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关键观点2: 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包括仿冒类诈骗、投资理财类诈骗和保健品诈骗等。

仿冒类诈骗如公检法诈骗、冒充老板诈骗等;投资理财类诈骗如荐股类诈骗、P2P网贷诈骗等;保健品诈骗则是针对老年人群体,利用他们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对保健品知识了解不足的特点进行诈骗。

关键观点3: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要特别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是电信网络诈骗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家要特别注意网购和恶意APP的风险,安装手机APP时要注意开放的权限,定期进行权限管理,网购快递单要妥善处理。

关键观点4: 应对电信网络诈骗要综合多种手段。

除了提高防范意识,还要学会核实信息、保存证据、及时维权等。蒋海锋专家提醒大家要特别警惕仿冒公检法等情况,保持冷静,核实身份,避免上当受骗。

关键观点5: 分享人介绍蒋海锋专家。

蒋海锋专家从事反诈骗领域多年,具有丰富实战经验,曾入选公安部情报研判专家。本次他分享了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帮助大家提高防范意识。


正文

今年过年回家吗?往返的票买好了吗?爸妈的礼物准备了吗?


先别急着高兴,骗子们最近也“冲业绩”呢!为了不给过年添堵,是时候提高一下防诈骗意识了!


近日,外卖小哥和“卖茶小妹”的巅峰对决登上了微博热搜。一位外卖小哥遇到了传说中的“卖茶小妹”,两人展(hu)开(xiang)对(tao)话(lu),最终以外卖小哥的胜利告终。


下拉可滑动图片


看完他们的对话,小腾老师深深地被外卖小哥的机智折服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清纯可人的 “卖茶小妹” ,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住这种诈骗手段的诱惑。诈骗分子伪装成 “卖茶小妹”, 专门勾引社会资历尚浅的单身男青年,骗取他们的钱财。


近日,广州警方为防止更多人受骗,拍摄了一段防范微信诈骗的视频,视频中令人忍俊不禁的情节警示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定要提高防诈骗意识。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政务舆情部、微信安全中心共同发布的《中老年人上网状况及风险网络调查报告》显示,30.4%的中老年网民曾遭遇保健品诈骗,25.1%曾遭遇红包诈骗,24.2%曾遭遇中奖诈骗。而网络传销、理财欺诈/非法集资等诈骗的占比,也均超过16%。 不难看出, 中老年群体已经成为网络诈骗的重度受害者, 防范老年人被诈骗刻不容缓。


为此,我们特地邀请了鹅厂的防诈骗专家——被誉为 “80后神探”的蒋海锋 ,为大家揭秘各种诈骗手法,提高防诈骗意识, 大家 记得要把这篇干货转给爸爸妈妈哦~



以下小腾老师根据蒋海峰的分享整理而成:


从警方公开数据来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近几年一直盘踞高位。据不完全统计,全中国从事电信网络诈骗,或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服务的黑灰色产业从业者共有180余万。 电信网络诈骗一直潜伏在人们的生活中,防诈骗形势不容乐观。


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面对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愈发精准。以前骗子需要亲自寻找受害人,现在到黑市就可以轻松买到每个人的详细信息,甚至包括这个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信息。


2018年,守护者计划 (注:鹅厂推出的反电信网络诈骗平台) 团队配合江苏无锡警方,打掉了一个犯罪团伙,发现他们掌握的用户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可以说,大家是隔着电脑在裸奔。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信息泄露的渠道有很多,要特别注意网购和我们手机里安装的各种恶意APP。在这里,提醒大家 一定要保护好个人的隐私信息, 在安装手机APP时要注意开放的权限,定期进行权限管理,网购的快递单,一定要把个人信息划掉再扔。

电信网络诈骗的形式多种多样,这类案件大多是跨境作案,警方破案的难度很大,想要追回损失很难,所以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小心防范。

常见的诈骗手法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仿冒类诈骗


仿冒公检法诈骗被称为诈骗之王,危害相当大,许多明星、教授都纷纷中招。


仿冒公检法诈骗有以下三个特点:


1. 利用我们国家执法机关的威信,以及群众对法律的敬畏心理。


2. 骗子在国外搭建了窝点,运用网络的VOIP改号软件,冒充公检法部门的电话,通过批量攻击的方式,一天针对一个城市所有的号段,全部拨打一遍。所以大家接到这种带“+”号的电话,可以直接挂掉,除非你在国外确实有朋友。


3. 骗子往往会杜撰一些诈骗理由,最近说得比较多的是你涉嫌一起洗钱案件或是贩毒、拐卖儿童等,打着帮你洗脱罪名的名义,让你把钱转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中去。


下面,就来为大家剖析一下仿冒公检法的流程和诈骗手法:


仿冒公检法的流程


1

第一步,制造恐慌

一般而言,冒充公检法的窝点里会有角色的划分,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一线负责做一些氛围的铺垫,首先骗子会编一个莫须有的借口,给你下一个套。他可能会说你的银行卡出现了盗刷,或者你的包裹里有毒品,如果你有异议的话我可以帮你转接到公安局。如果你说我确实没有这些东西,你给我转接到公安局去吧,那么第一步你就已经上当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2

第二步,冒充警察,获取信任

第二步,冒充警察,获取信任。二线往往扮演公安人员的角色,在通话过程中,这些警察可以说是步步相逼,口气非常强硬,目的就是为了让你相信我是警察,让你不会对后面的环节产生任何怀疑。


图片来源于网络


3

第三步,深入洗脑

在通话过程中,警察已经出现了,之后就是检察官。检察官和警察之间的配合相当默契,他们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第二步中警察会百般恐吓你,声称你如果不这么做,我们就要马上拘捕你等。但到了检察官这里,他的口气可能会缓和一些,这是在利用人的心理弱点,他会让你认为,他在为你设身处地地着想,给你提供一些便利。殊不知,他们唱的是双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型诈骗手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仿冒公检法诈骗的手法也随之升级:


1

特派员上门

第一种新手法是特派员上门,实际上特派员也是受害者。在诈骗过程中,骗子在骗一些对象时,发现受害者实在没钱,就会转而利用受害者做一些事。这时受害者虽然没有被骗,但已经相信骗子是个警察,会接受骗子的任务。比如拿着拘捕令,直接上门向另一位受害人宣读,要求他配合。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受害人对骗子又怀疑、又信任的时候,因为 线下这种手法基本上一个骗一个准。 之前的假通知令、假网站、假警官证等都属于线上手法,对受害人而言,他始终接触的都是信息流,这时突然出现一个人,站在他的面前说他是某某政府部门派来的特派员,现在接受命令,向你宣读拘捕令,我相信受害人肯定是害怕的,人在恐惧中很有可能会盲目地相信他人。

2

诱骗贷款

骗子在把你银行卡里所有的钱骗完后,还会诱骗你卖房、卖车,在网贷平台不断贷款。某地曾有一位老师就被骗700万,时间长达一年,原因是他银行卡里已经没有钱,这一年的过程中在不断贷款、卖房子。


3

虚构 绑架

你完全相信仿冒公检法的骗子后,他会把你隔离开,你身边所有的人都找不到你,同时他会告诉你有一起中央案件,要高度保密,一旦你跟任何人讲起,他就会立即拘捕你。当你处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骗子把你的存款、房产等一系列财产骗完后,还会想方设法地获取你私人账户的用户名和密码,之后他会跟你的亲朋好友发送你被绑架的信息。比如“你女儿在我手上,现在必须要打100万到某某帐号上,如果不打,我们马上就撕票。”


如何应对诈骗


如何应对仿冒公检法骗术,小腾老师有三招教给大家:

第一招:公安机关、办案单位不会做电话笔录,也不会电话转接。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首先保持冷静,你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核实。你不能按照骗子的套路去核实,比如骗子让你转接公安局,这种做法会让你进入他的圈套。你要自己打电话,不要相信你接的电话,因为你接的电话的来电显示可能是被篡改的,但是你打出去的电话,骗子是无法掌控的。

第二招:逮捕证是不会通过网络发放的,也绝对不可能在网上能够查得到,你能查到的很有可能是骗子之前在他的假网站后台录好的。

第三招:执法机关绝对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和安全账号,也绝对不会让人汇款到安全账户。

除此之外,仿冒类诈骗类型还包括很多:


1. 冒充老板诈骗财务人员。

2. 冒充淘宝客服退款。

3. 冒充房东群发短信诈骗。

4. 冒充好友急事借钱。

5. 冒充交警罚款二维码。

6. 冒充政府部门退税。

7. 冒充航空公司退改签。


仿冒类诈骗在生活中极其常见,尤其在年底,大家一定要多加小心,提高防范意识,牢记一点:不管他冒充什么,如果你无法核实身份,见不着人,再加上要求汇款转账,这类情况就可以判断为诈骗。



二、投资理财类诈骗


通过盘点数据发现,荐股类的诈骗蔓延得非常严重,最近还出现了霸屏短信,这种短信不会在你的手机里留存,但是会突然间闪现在你的屏幕上,非常醒目,无非就是xxx老师或者xx机构,推荐你购买某类股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荐股类诈骗一般有两类。第一类是 组团忽悠 ,在这种方式中骗取信任最重要的一个方法是把你拉进群,群里面会有一些托,他们会不断地烘托一些盈利的假象,包括一些虚假的截图,然后最终骗取你的会员费。

第二种是有一个专家给你推荐10支股票,然后10次都对,你会不会相信他?这里面存在一个概率,大家可以算一笔账,这里有2万股民信息,股票无非也就是涨跌。今天我拿一支股票,把2万分成一边一万,我告诉一万人这个股票要涨,告诉另外一万人股票要跌。市场反映有一半的是错的,有一半的人是对的。那么继续再除以二,5000人是涨,5000人是跌,这样依次反复,最终会有一些三次、五次、六次甚至七八次都中的人,他就会向你收取一些会员费了,比如说你中了三次,那你可以搞一个黄金会员,然后2888,还有28888。


除了荐股类诈骗,投资理财类诈骗还包括很多,这里主要讲两种形式。


1

P2P

今年以来P2P暴雷不断,官方数据显示停业的、有问题的有4856家,整个P2P网贷行业下降到1651家。可以说P2P是一个非常大的雷,如果家中的老年人一不小心踩中,很有可能就是血本无归。


2

交易所

现在的交易所,特别是黑交易所有很多种,原油的、期货的、贵重金属的、做外汇的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名头。当大家对股市普遍缺乏信心时,骗子就会以这些名头引导你,实际上这些盘都是虚假的交易所,正常市场机制下,价格永远是由市场行为决定的。


但是在虚假的交易所,价格是由骗子决定的。一开始让你挣一点钱,尝一点甜头,后面必然让你血本无归。


总之,投资理财类诈骗就是编造了一个项目,承诺无风险高收益,包括虚假宣传、编造资历、项目、团队等,还有一种就是庞氏骗局,简单说来就是拉人头。


对于这类诈骗手法,个人一定要有风险意识。这个平台能不能投,你一定要有一个风险评估体系,可以从成立时间、法人变更这些方面去判断。


最后一点,要知道钱去了哪,很多假平台,钱最后都进了个人账户。一般正常情况下都是对公账户或者是权威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当发现钱直接进入到个人账户的时候,你一定要打一个问号。当这类平台出问题时一定要及时维权。首先及时出局,其次就是保存证据,提起诉讼报警止损。


三、保健品诈骗


不知从何时起,老年人不再跳广场舞,开始玩起了微信。但微信中存在一些谣言,对于这类网络谣言,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基本为0。因为在他们过去的认知中,只要是上了报纸的,就是权威、正确的,他们没有想到现在的自媒体乱象丛生,所以部分老年人就会轻信各种保健品谣言,被骗几百万。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保健品诈骗的招数花样百出。他们会在朋友圈发布煽动性广告,诱导老年人购买,比如“每天一杯养生茶,包治百病”。线下他们会发传单,举办专家讲座,发放免费小礼品吸引老年人参加,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借此推销自己的产品;还会定期上门拜访,亲情回访,打亲情牌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什么老年人这么容易落入保健品诈骗?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可能我们平时的工作太忙了,与爸爸妈妈沟通的时间很少。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有一位受骗的老太太说我就是愿意买,因为他们上门关心我,他们跟我聊天,要不然我连说话的人都没有。


所以,陪伴很重要。

总而言之,对于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我们应坚持“四要”、“四不要”:

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