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豆瓣电影  ·  最高9.4,这才是代表国产的最高水平 ·  2 天前  
970水果糖  ·  《哪吒2》,紧急发声! ·  2 天前  
福州新闻网  ·  不实!《哪吒2》发声澄清! ·  2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仙童戏剧招聘制作岗、宣发岗、财务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50、500、1310、20亿...发掘数据下的本质,才能看清一档节目的意义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5-25 00:24

正文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海洋报,北京青年报,文汇报……近50家平面媒体头版报道支持;

《工人日报》《文汇报》等近500家平面媒体大版面报道1310篇次;

累计覆盖人群高达20亿人次,节目相关消息共计238次登上百度热点;

各大新闻网站娱乐、传媒、文化等各频道首页、头条展示超600次,搜索量破4300万;

与节目相关的阅读量破10万+的微信公众号文章共312篇,微信指数最高达2400万;

节目关键词近30次登上新浪微博热搜;

【三联生活周刊】【环球时报】等近千家微博大号转载发酵,主话题阅读量近14.1亿;

节目音频位列【喜马拉雅FM】经典必听总榜第一,最多订阅经典榜第一,目前,节目音频收听破4.25亿;

节目播出后带动了多地书店业务百分之五十的提升。


这一组组数据的呈现在中国整个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史上做到了“前无来者”。


正如5月23日,《朗读者》第一季研讨会上,中央电视台分党组副书记、中央电视台副台长 魏地春 所赞,“《朗读者》这档节目创意新颖,内容厚重,形式清新,体现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 高长力 则幽默地称《朗读者》就是别人家那品学兼优的好孩子,给全广电系统树立了一个标杆。


数据和赞誉将“现象级”的头衔紧紧扣在《朗读者》的头上,而比起这些,其在全社会层面产生的对文化生活影响的长尾效应则更具有价值。


节目形成情感教育场

让文学成为生命交流的高级方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敬泽 在研讨会上说到,董卿通过访问环节,将《朗读者》中的每个嘉宾打开,把他真正的生命内部的东西打开。


这种打开,是把一个个体生命的丰富性,个体生命的具体境遇打开,形成一个情感教育场,坐在这个场里的不光有嘉宾,还有鲁迅、巴金、曹雪芹、冰心等等,那些在他们的生命中,同样体验过相似情境并且做了有力表达的作家,他们虽然人不在这里,但他们的作品在这里。


实际上当一个嘉宾把自己的生命打开,在朗诵一个作家作品的时候,他同时也是在打开鲁迅的生命,打开巴金的生命。而电视机前的那么多观众,都在体会着这种一个一个生命相互敞开和交流的过程,既体会生命的难、生命的丰富、生命的不易,也体会生命的好,生命中什么是对的,这样一个情感教育场所带来的共鸣是巨大的。



《朗读者》嘉宾、著名作家 毕飞宇 谈了他录制节目的感受,他说节目最精彩的部分不是谁读、为谁读,而是为什么读,这个理由充分了之后所有都是顺理成章的。主持人尽可能理性地把嘉宾人生最有价值的、最有戏剧性的部分理出来,通过一段文字一段朗诵充分表达出来。


史家小学副校长 陈燕 就讲述了这种情感教育场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学生们看到了电视中的那些朗读者,不管是名人,还是普通百姓,他们都能通过朗读者朗读的一段段文字,一篇篇文章,一个个故事,感受到这些朗读者的梦想和坚持,快乐与痛苦。那些发自内心的声音,那些直抵人们心灵的句子,与孩子们年轻的新产生共鸣,带给他们的情感波动远胜过课堂上单一的阅读培养。


有个学生说《朗读者》让自己获益匪浅,每期都会看,喜欢它的节目设计,喜欢每一个主题,喜欢每一个朗读者及他们带来的故事和文章。有一次该学生听到濮存昕满含深情的读了一篇老舍的宗月大师时,还特意去了一趟老舍纪念馆,看了宗月大师的画像,满足了好奇心。


《朗读者》不仅极大的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帮助人们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还促使文化成为生命交流的高级方式,达到心灵的共鸣。



文化事件、社会事件、传媒事件

构成了2017年的标志性事件启示未来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胡智锋 说,《朗读者》是一个文化事件、一个传媒事件和一个社会事件。


《朗读者》代表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文化景观。在《朗读者》身上,多年没有出现的三种文化河流,巧妙、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一个是主流价值,一个是大众文化,还有一种是精英文化。主流的、大众的和精英的,在过去若干年间,基本是分裂的。《朗读者》将它们合在一起,是一个标杆,极具文化事件的价值。


《朗读者》的出现让人人都在说朗读,在一个信息量巨大的时代,却可以在餐厅、车站等各种场合,看到普通人在探讨和沟通着《朗读者》。作为一档电视节目,它已经构成一个话题性的构想,所以它构成了一个社会事件,并有效的满足了社会情绪的抚慰和输导。


对中国电视来讲,这些年大家一直在苦恼怎么样摆脱洋模式的依赖,找到自己本土创新的一条道路,一直找不好。《朗读者》不依赖洋模式,完全靠本土自主创新,照样叫好又叫座,这才是中国电视该走的道路,既是责任也是一个品牌建构的伟大标杆,是一个了不起的传媒事件。



在胡智锋看来,董卿非常娴熟的运用了艺术辩证法,所有的宏大的关注,都会找到极细的细节。同时在每个细节切入中,一定有宏大的关注,比如说院士,包括西南联大等等这样一些背景,一定不是单个某个细节或者某个宏大背景,是家和国,家国情怀的有机结合。家是小的,是个人的,国是大的,是宏大背景的,这个家国情怀在董卿这完美结合。


《朗读者》第一不忘初心,第二不追潮流,第三不懈探索,把表演的元素、讲述的元素和过去很多的元素杂糅一下,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和空间。这样的一个经验,为今后的节目创新带来了启示和经验。


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 续梅 给节目全新的解读角度,她说《朗读者》让很多人重新坐到了电视机前,把大家重新带回了朗读的时代,让中国人深藏的中华传统文化情节得到了深深地触动。


节目强化了典型示范,对青少年的人生选择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引导青少年提升欣赏水平,提升审美水平,让传统文化能够的的走进年轻人的心灵。节目也深挖了阅读的意义,实现了价值的引领。


反作用于市场

促进企业文化的进步形成全民文化自信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资本和节目之间的互相影响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中央电视台广告经营管理中心主任 任学安 说到,“中央电视台一直是在文化市场上最大的生产供应商,但是我们受到市场的压力,受到观众一般喜好趋向的压力,使得我们所研发的很多节目,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叫好不叫座的。央视从2013年开始,也逐步有了汉字听写大会、诗词大会,成语大会,各种大会,开始做了一系列的高端文化品质的探索。一直到《朗读者》,促进了这个背后市场的逐步成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970水果糖  ·  《哪吒2》,紧急发声!
2 天前
福州新闻网  ·  不实!《哪吒2》发声澄清!
2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仙童戏剧招聘制作岗、宣发岗、财务岗
2 天前
半导体照明网  ·  为什么说LED物联网应用已经起飞?
8 年前
天风研究  ·  【天风Morning Call】晨会集萃20170502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