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朋友们好,我是刘俊来,今天和大家分享我读《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体会。当人工智能火爆出圈,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后,我们似乎把它挂在嘴上,但好像忘了问一句,究竟什么是智能?对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在哲学上的追根溯源,作者刘伟教授认为,智能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所以通过研究人的本性,才能够体现并观察智能的可能性和复杂性。智能化不是信息化、数字化的简单延伸与扩展,而是与信息化、数字化大不相同的新型范式。智能不仅是掌握已知的信息、学习已有的知识,更重要的是生成有价值的信息、知识,以及有效地使用这些信息和知识。同时呢,智能也是理性逻辑推理与感性逻辑判断的统一。智能可分为理智和情智,人工智能只是理智的极小的一部分。把人工智能看成是底层为数学的数理结构,人机融合智能就是底层与复杂系统的情理结构,根本是人类的算计。算计呢,是活的计算。算计不但建构起分科而学的丰碑,比如我们平常讲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而且树立起仁义礼智信的围栏和边界。遇到逻辑不自洽或者悖论时,机器往往会死机,而人类意识却可以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如果把物质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把意识看成是主观对客观事物事实的价值反映,那么事实性计算和价值性计算之间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共存共生问题。与西方理性计算思维相比,东方智慧中既有理性成分,也有感性成分。东方智慧不是单纯的智能计算,而是智能化,重点在“化”及算计。人机融合智能中的计算算计问题的实质是东西方智慧的融合与共生。人是生理与社会的融合,机器是物理与数学的结晶,环境是地理与历史的产物。人机环境智能系统交互是复杂形式与简单规律的表征。真正的智能不仅可以是解决问题,更可以是提出问题,二者相辅相成。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的基本问题是感性与理性的平衡。《人机环境系统智能》全书分为人机交互与人机环境系统智能两篇。上篇包括前三章可以看成是脖子以下的形而下规则约束,主要包括人机交互的基本概念、情景认知和环境认知。下篇包括后八章,可以看成是脖子以上的形而上自由意志,主要包括人机融合决策、人机环境系统智能、深度态势感知、人机环境系统智能中的计算、算计和情感信任。刘伟教授力图通过38万字的《人机环境系统智能》回答三个问题:应该说,无论是哲学思辨、逻辑计算,还是实践案例,这本书都给出了很好的回答,读者朋友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体会出来。这本书内容丰富严谨,概念通俗易懂,将科学技术与历史、哲学、艺术、经济等人文社会科学有机融合。思想很新颖,引人入胜,充满了东西方的智慧,可供对人机环境系统智能技术感兴趣的所有人员参考阅读。衷心希望您喜欢阅读,喜欢《人机环境系统智能》,祝您阅读愉快。刘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人机交互与认知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美二轨AI对话专家,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认知与行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大脑专业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为:机融合智能、认知工程、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未来态势感知模式行为分析/预测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