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剑客
军中三剑客:保卫基层、剑指时弊、深度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杨靖宇信件被公布! ·  2 天前  
半月谈  ·  对数字囤积“断舍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剑客

刚刚这个重大会议,释放6大中国军队崛起信号!

三剑客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3-12 18:59

正文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号 :三剑客

(来源/三剑客(微信号:jiankesan);文/剑客一芳;新闻稿作者/王士彬、杜献洲;图片/冯凯旋、李三红)


刚刚,习主席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新闻通稿的标题是:《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习主席的讲话,核心内容一句话: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这并不是习主席第一次在解放军代表团上重点谈军民融合这个重要话题了。

军民融合反复提,军民融合为何如此重要?实际上,这就是“大炮和黄油”关系!

只是今年,在“军民融合”的效果上,加入了一个新的关键词:科技兴军!

创新不败!大国军事领域的较量,是生与死的较量,特别残酷,特别现实,特别直接。我们能否在未来发展中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关键看科技与创新。

注意,这个“科技兴军”关键词的重大意义,将从骨子里改变中国军队的质量!改写正在经历改革风暴的中国军队!还有未来的2.0版强大的中国军队!

这次重要的会议释放哪些重大信号?对中国军队和你我有哪些重要影响,请听剑客分析!




0 1

释放信号之一: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攸关中国强大、中国军队强大崛起

就在两个月前,很多人亲切称呼的“习主任”,来自一个重要的新机构的成立:1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任主任。

这预示着,从1月22日起,由最高层亲自挂帅的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之舟扬起了风帆。

关于这个重要的新机构的职能,剑客君(微信:jiankesan)曾经发文进行了深入阐释。这里简而言之地说,就是中央层面军民融合发展重大问题的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统一领导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

今天的会议上,习主席指出,要以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构建系统完备的科技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

据有关计算,从公元前3200年到20世纪90年代,在5200年期间,世界上共发生14513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平均每年有3场较大规模的战争降临人类。对一个崛起中的大国而言,既要维持经济发展强势,又要保持军事发展强势,倘若处理不好“大炮和黄油”关系,就会导致国家衰落。

历史上曾经挑战世界头号强国的法国、德国、日本和苏联,都有过惨痛教训。国富不代表兵强啊,国富如何不能与兵强统筹起来就是发展的失衡!

今天的中国也面临着相似的考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长进入调整期,国防投入资源条件趋紧。

军民融合,就是要强化军民“一盘棋”思想。所谓“一盘棋”就是要有顾全大局意识,努力跳出局部利益和自我利益的小圈子,自觉站在国家和军队协调发展的高度来思考如何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军民融合式科技创新体系。




0 2

释放信号之二:“军民融合”有的放矢的一个重要靶子——科技兴军

今天的会议上,习主席指出,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提升,一些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科技兴军提供了坚实基础,我们完全有条件把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搞得更好一些、更快一些。要推动搞好顶层设计和战略筹划,推动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军民融合,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推动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加快我军建设向质量效能型和科技密集型转变。

其实自2013年以来,习主席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2015年3月人代会出席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更是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军民融合反复提,军民融合为何如此重要?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美国的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近来连续试验可重复使用的运载火箭发射卫星,美国很多非军工企业也大量参与美军武器装备的研发生产等。而且,此举能大大减少军队采购武器装备的支出,也能大大促进军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根据美国国会的研究报告,军民融合给美国国防部每年节约大约300亿美元,相当于其采办费总额的20%以上;军事技术二次转为民用,每投入1美元,能产出7美元效益;美军采用的军用信息技术,80%以上直接来自民用市场;美国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80%以上,这个数值远远高于我们的20%~50%左右。

在去年的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主席指出:要把军队创新纳入国家创新体系,大力开展军民协同创新,探索建立有利于国防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其实,这也是在阐释军队融合的深度发展需要创新力的推动。

如果把军民融合比作一枝强劲的箭,那么“创新驱动”可以当作盘马弯弓的力量,而“科技兴军”则是“军民融合”有的放矢的一个重要靶子!

反过来说,依靠军民融合产生的强大“效益合力”,我们就能以技术最先进、成本最经济和最具可持续性的强大物质力量成就民族复兴大业。



0 3

释放信号之三:人才培养的中国军队院校格局正在形成

在今天的会议上,习主席强调,我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深入推进,武器装备和新型作战力量快速发展,对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发挥国家教育资源优势和我军院校特色,健全军事人才依托培养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要构建以联合作战院校为核心、以兵种专业院校为基础、以军民融合培养为补充的院校格局。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的路要继续走下去,同时要坚持军队需求主导,聚焦紧缺专业、重点高校、优势学科,提高人才培养层次和质量。

要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要把提高官兵科技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全军大力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使学习科技、运用科技在全军蔚然成风。




0 4

释放信号之四:科学技术能够由表及里彻底改变一支军队!

在今天的会议上,习主席强调,科技进步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军事发展走向。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作战方式和军事理论的深刻变革。

人类军事斗争发展的总趋势是从材料对抗、能源对抗走向信息对抗,从体能较量、技能较量转向智能较量。从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来看,往往首先是科学技术引发了武器装备的革命,然后才会对军人素质提出不同的时代要求,最后才有作战方式的变革。

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的重要作用,就要紧贴新的军事变革需求,选准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技术领域,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重塑现代军事作战体系。

通过军民融合推动科技兴军,既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防和军队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尤其是国家高新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又能以整个经济社会的强大实力的大体系支撑现代国防。比如,北斗系统如能实现产业化,到2020年至少能带来4000亿到5000亿的经济社会效益。




0 5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