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Nature
专注前沿科学动态,传递科普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Fweek维科网  ·  净利激增106%!联想追平荣耀 ·  昨天  
半导体行业联盟  ·  芯片首富,火了! ·  4 天前  
OFweek维科网  ·  利润暴涨396%!这一激光厂商连斩巨头订单 ·  4 天前  
OFweek维科网  ·  获赔260万元!OPPO法务出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Nature

革新药物研发:美仑Bio-Nano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引领高效筛选新时代

iNature  · 公众号  ·  · 2024-05-27 11:04

正文



引言



在药物研发领域,快速、精确的检测技术是推动创新的关键。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作为一种核心工具,通过实时监测基因表达和信号传导,在高通量筛选、药效评估和靶点验证等关键环节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极大地提升了药物筛选和评估的效率。


荧光素酶的演变和比较



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 Luciferase)

Firefly luciferase是最早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荧光素酶之一,源自萤火虫(Photinus pyralis),是一种单体酶,分子量约为61 kDa。发光属于“闪光”类型,信号强度高,但半衰期较短,信号快速衰减。

海肾荧光素酶(Renilla Luciferase)

源自海肾(Renilla reniformis),也是一种单体酶,分子量约为36 kDa。常与Firefly luciferase结合使用于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中,作为内参对照基因,用于标准化数据,消除实验条件的变化。

NanoLuc荧光素酶(NanoLuc Luciferase)

由进口某公司开发的最新一代荧光素酶,源自深海虾(Oplophorus gracilirostris),经过工程化改造,体积更小,分子量约为19 kDa。具备更高的发光强度,且属于“辉光”类型,信号稳定,半衰期约为2小时,适合长时间检测。



NanoLuc Luciferase的优势



1. 更高的灵敏度

  • 发光强度高 :NanoLuc的发光强度显著高于Firefly和Renilla,能够提供更高的信号输出,使其在低表达水平的基因或蛋白质检测中具有明显优势。

  • 低背景噪音 :NanoLuc发光系统的背景噪音更低,从而提高了检测的信噪比,特别适合用于高灵敏度的检测。

2. 更小的分子量

  • NanoLuc的分子量约为19 kDa,比Firefly(约61 kDa)和Renilla(约36 kDa)更小。这使其更容易与其他蛋白质融合,不会显著影响融合蛋白的功能和定位。

3. 更稳定的发光信号

  • 稳定性强 :NanoLuc的发光信号更为稳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维持一致的发光强度,适用于长时间的实验观察和实时监测。

  • 温度和pH稳定性: NanoLuc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扩展了其应用范围。

4. 反应速度快

  • NanoLuc与其底物的反应速度非常快,能够在几秒钟内产生最大发光信号,这对于快速检测和高通量筛选尤为重要。

5. 更高的信号动态范围

  • NanoLuc的信号动态范围更广,能够检测到更大范围内的发光信号变化,从而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实验需求。

6. 兼容多重报告系统

  • 由于NanoLuc的发光谱与Firefly和Renilla不同,可以在同一个实验系统中同时使用多种报告基因,进行多重检测和分析。

7. 化学稳定性高

  • NanoLuc在不同的化学环境下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易受到外界化学物质的干扰

美仑Bio-Nano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


简介



美仑Bio-Nano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是一种辉光型定量检测试剂盒,具有高灵敏度和发光信号稳定的特点,符合高通量检测的需求。本试剂盒采用一种新型底物来检测NanoLuc(本试剂盒中表示为Bio-Nano)萤光素酶的表达。其反应原理如下:


产品优势



  • 新型不侵权底物 :本试剂盒使用一种新型底物,可产生高强度、辉光型发光,底物自主开发,国内使用无专利风险。

  • 超强信号 :本品信号强度是萤火虫以及海肾萤光素酶的150倍。

  • 稳定性高 :半衰期可达2小时。

  • 灵敏度高 :Bio-Nano萤光素酶的生物发光反应不依赖ATP,自发光背景低,光信号更亮,同时抑制背景发光以获得最高检测灵敏度。

  • 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本品遵守严格的生产及质控程序,更加符合生物药研发企业使用,适于测定药物活性如ADCC或者其他用途


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高通量筛选(HTS)

Bio-Nano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广泛用于高HTS中,以识别和验证潜在的药物候选化合物。其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特性使其能够检测微小的生物活性变化。

  • 靶向特定基因或信号通路 :通过在药物处理前后监测特定基因或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筛选出对目标有作用的化合物。

  • 大规模并行检测 :一次可以测试成千上万的化合物,大大加快药物发现的进程。

(2)药效评估

Bio-Nano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评估药物的有效性,通过监测细胞内特定基因的表达或信号通路的活性变化,评估药物的疗效。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是评估药物作用的重要方面,特别是在开发针对肿瘤和病毒感染的治疗方法时。

  • 剂量反应曲线 :通过不同浓度的药物处理,绘制剂量反应曲线,确定药物的有效剂量(EC50)。

  • 时间依赖性分析 :监测药物作用随时间的变化,了解药物的持久性和作用时间。

(3)药物靶点验证

在药物研发初期,通过Bio-Nano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可以验证药物靶点的有效性和特异性。

  • 点基因敲降或过表达 :结合基因编辑技术,验证靶点基因的作用是否与药物的效果相关。

  • 共表达系统 :在同一细胞系中共表达靶点和报告基因,通过药物处理前后荧光信号变化验证靶点。

(4)毒性评估

药物毒性评估是药物研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Bio-Nano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可以用于检测药物对细胞活力和健康的影响。

  • 细胞存活率 :通过监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评估药物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 细胞凋亡检测 :Bio-Nano可以与细胞凋亡标志物联用,检测药物诱导的细胞凋亡。

(5)药物代谢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Bio-Nano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可以用于研究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 代谢产物监测: 通过监测药物代谢过程中报告基因的表达变化,研究药物代谢途径。

  • 体内药物分布: 在小动物模型中使用Bio-Nano,监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

(6)基因治疗研究

Bio-Nano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在基因治疗研究中用于评估基因治疗载体的效率和安全性。

  • 载体效率评估: 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评估基因治疗载体将目标基因导入细胞的效率。

  • 免疫反应监测: 研究基因治疗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免疫反应,评估治疗的安全性。

(7)疾病模型研究

在药物研发中,Bio-Nano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被用于建立和评估疾病模型,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

  • 肿瘤模型: 在肿瘤细胞中引入Bio-Nano报告基因,监测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评估抗癌药物的效果。

  • 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 在神经细胞中使用Bio-Nano报告基因,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药物干预效果。


产品数据展示



(1)细胞内 Bio-Nano萤光素酶发光稳定性及线性检测

方法: 细胞培养体系下验证光强稳定性及细胞密度-光强标曲。将Bio-Nano萤光素酶载体瞬时转入HEK293T细胞,24h后分别使用PWL208及某进口品牌同类产品检测细胞水平发光情况。

结果 PWL208的发光亮度强于某进口品牌,PWL208稳定性在1h内与某进口品牌差异不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