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危害,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我们必须做到:熟悉潜在的危害因素、知道如何防止其发生、明确发生后该如何应对。
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的本质原因是危险物质或危险能量的意外释放或转移。(如下图)
危险物质的识别——对生产中的原材料、产品、半成品、中间产品、副产品。无论是气、液、固态存在各种危险物质全面识别。
危害因素辨识——是指识别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辨识任务包括:(如下图)
做好危害因素辨识应协调好三方力量:人力、精力、智力。
目前危害因素辨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危害因素辨识的原则:
危害辨识的要求——“全”:
全部作业活动
全部设备、设施、材料
全部作业条件、环境(常规、非常规)
全部人员(包括相关人员)
全部场所(办公、作业、生活)
辨识的指导原则:
危害因素辨识的范围:
企业常规和非常规(异常、紧急)的活动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人员的活动
工作场所的设备设施
企业所有的工作场所
危害识别的内容:
分类 | 具体方面 | 举例和解释 |
2个类型 | 能量 | 如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热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辐射能、声能、生物能 |
危险物质 | 如氧气、乙炔、汽油、油漆等大量有毒有害的气、液、固态等化学物质
|
4个状态 | 物的不安全状态 | 如电气设备绝缘损坏、保护装置、控制系统失灵、通风装置故障,围栏缺损、安全带及安全网质量低劣 |
人的不安全行为 | 如设计不合理,制造缺陷、指挥失误、操作失误、未戴劳保防护、未设置警示标志等 |
管理缺陷 | 计划、制度、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等管理工作的缺陷 |
环境不良 | 室内外作业环境不良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伤害 |
9个方面 | 地理位置 | 活动场所的地质地貌、自然灾害、居民分布、周围环境、自然气象、风俗民情、水文水质、资源交通、抢险救治等 |
平面布局 | 功能分区、危险品设置布置、作业流程布置、施工机具、吊车站位布置、临时建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护距离、运输线路及库房等 |
基础设施 | 建(构)筑物的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通道、开门、应急、消防、急救、逃生、劳保、警示、防护、监视、报警设备设施等,生活服务配套设施 |
作业环境 | 毒物、粉尘、噪声、震动、辐射、高低温、通风不良、照明不良、空间狭窄、地面湿滑、烟雾弥漫、色彩等,以及野外的大风、大雾、雷电、雨雪等不良天气 |
生产工艺 | 温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
物料性质 |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钠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和腐蚀品等安全说明书和急救与防护措施 |
设施设备 | 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管件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无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特殊单位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手持电动工具等。 |
人员活动
| 各项有计划的正常工作,临时性的工作,如开/停工、搬迁、维护检修、应急等;临时访问者、供方、运输方、合同方、承包方等其他所有相关方人员的活动 |
管理制度 | 安全管理制度,如审批制度、作业票制度、出入厂制度等;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如工时制度、休假制度、女员工劳动保护制度、劳动用品制度等;各类体系文件、操作规程、应急计划等。 |
危害辨识的思路:
逐一识别!
危害因素的分类:
危害识别的依据:
有关安全法规、标准、制度
同类单位已发生的事故案例
咨询专业技术人员或有经验人员
征询员工意见
上级主管发布的信息
分析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推测发生的事故
危害辨识谁来做?
危害因素辨识需要各类人员的参与,其中下面三类为主要参与人员:
系统辨识方法:
安全检查表(SCL 一般设备、系统)
工作安全分析(JSA 适合作业活动)
危险与可操作性性分析(HAZOP 化工过程)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重要设备)
危害分析程序:
选定作业活动
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
对每个工作步骤,识别危害因素
危害因素汇总
定期检查和回顾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识别与评价的结果,对重大危险基层队,确定领导干部联系点。领导干部定期到联系点检查,并保存记录。
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通过评估,可实现: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风险控制措施:
预防性措施(减小可能性)
减轻性措施(减轻后果)
应急措施
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预防事故的“3E”对策:
安全技术措施等级顺序:
安全技术措施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来源:EHS俱乐部
中国安全生产报社 新媒体中心
编辑:王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