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冲锋号
传递军营资讯,提供原创评论,展现军人风采,缔造属于军人、军属、军迷及关心关爱国防建设者的精神家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月薪多少,才能玩转高端骑行? ·  2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59.9抢真维斯38度恒温保暖裤,防泼还抗污 ... ·  3 天前  
军武次位面  ·  叙利亚战况!几个主要方向,目前战事如何?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冲锋号

“战场版”军人保障卡,你了解多少?

冲锋号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2-21 17:52

正文

▲外军军人标识牌示例

回望世界战争史,军人身份牌早在美国南北战争时,北军就在部队中开始配发了。当时的身份牌非常简单,只是一个小纸牌,上面写着携带者所属部队的番号及本人姓名。虽然这种身份牌质地粗糙,并且作用单一,但它开创了世界军事史上军人佩带身份牌的先河。 

二战以来,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军队相继配发不同样式的军人身份识别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国军队已在探索改进传统军人身份识别牌,着手加装磁条、条形码和微型芯片,增加指纹、面相、DNA和医疗史等详细信息,更好地服务战伤救护、遗骸确认和平时管理。 

2011年我军推广应用军人保障卡,建立起军队人员“依卡管理、凭卡供应”的新型保障模式,对推动精确保障、精细管理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军人保障卡主要用于平时,战时保障能力相对较弱。2013年11月,经中央军委批准,军委后勤保障部启动军人标识牌研制工作,经过2年多的技术攻关、联合研制和在陆军部队小范围试用,目前已完成相关产品的研制和联调联试。 

从我军未来战场环境的复杂性、残酷性和应对多样化非战争军事行动要求看,加快研制具有我军特色的军人保障标识牌,对于推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保障能力建设,推动军人保障卡向战场应用延伸,加速后勤保障大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标识牌自述


军人标识牌主牌及无源副牌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保障标识牌,出生于2011年,那时候叫“军人保障卡”,现在咱升级改名了,家族也壮大起来,新成员小巧耐用,不仅兼顾平时,更适合战场环境下佩戴使用。

我主要由主牌副牌两大类构成主牌为金属材质,具有抗爆破冲击和耐高温等特性,表面蚀刻人员姓名、血型、保障号等基本信息,背面蚀刻二维码支持快速光学识读,可以作为佩戴者的身份标识。

副牌又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无源副牌内置射频芯片,存储人员基本属性、保障数据、指纹特征和数字证书等,支持面向个人的身份识别、供应保障等多种应用,不仅与军人保障卡保持技术体制兼容,还增加了战时电子伤票存储功能,更加强调向实战化聚焦。有源副牌含有射频芯片,以及通信、定位、体征监测和其他传感模块,主要考虑腕带式佩戴方式,除具备无源副牌基本功能外,还支持定位、授时、无线通信、运动、方位、心率、体温、高度、气压等多样化功能,满足平战时人员佩戴使用要求。

▲腕带式有源副牌

主牌和副牌可以根据军兵种人员岗位职能特点,或结合作战样式以及非战场军事行动任务组合配发。我还配有专门识读设备,用于读写牌内各类信息,分为固定式和手持式两种。手持式用于野外机动、单兵携带场合或配发分队指挥员使用,可通过无线、北斗或接入电台等多种方式,实现与战术后方信息系统的实时数据传输。

▲手持式识读设备

我作为战术后勤保障需求感知的前端,不仅兼容军人保障卡平时各项应用功能,还可以在战时感知人员伤亡位置、时间与伤情,为制定医疗支援优先顺序、后送程序提供信息保障。可以感知战场军用物资、弹药消耗数量和装备器材损害信息,为制定战斗勤务支援补给程序、装备器材调整更换与维修优先顺序提供信息保障。特殊情况下,运用我提供的搜寻定位功能,还可以实现在一定战场范围内的人员搜寻,为及时发现救治伤员争取时间。

权威访谈



构建我军特色军人保障标识牌

【专访对象】军委后勤保障部综合计划局负责人

记者:研制我军军人保障标识牌系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负责人:按照“系统整体设计、体系建设,数据一人一数、一数一源,标牌实用多能、安全便携,应用立足保障、兼顾管理”的原则,重点设计研制军人保障标识牌、识读设备和管理软件,集成融合相关指挥保障信息系统,扩充完善军人保障卡数据库,配套修订相关法规制度。 

一是研制军人保障标识牌。借鉴外军身份识别牌优长,充分考虑未来战场环境和保障管理需要,采用先进实用新材料和智能芯片技术,按照军队密码保密体制,研制集军人保障卡、电子伤票、身份标识等应用于一体的标识牌,成为我军军人平战时辨别身份的重要标识。 

二是扩充军队人员基础数据库。以军人保障标识牌实际应用为牵引,以军人保障卡现有后台数据库为基础,统筹考虑战时衣、食、救、住、行需求,以及参战实力统计、战斗减员、伤亡抚恤等需要,研究制定统一的数据目录体系和标准规范,充实数据内容,逐步形成军队人员基础数据库。 

三是研发军人保障标识牌信息系统。遵循全军信息系统建设技术体制,以军人保障卡系统为主体,增加战时需求感知、实力管理、救治搜寻、体征监测、信息服务等功能,研制相关系统,衔接贯通后勤供应保障和作战指挥信息系统,构建军人保障标识牌应用管理软件体系。 

四是制定军人保障标识牌配套制度。研究制定军人保障标识牌制作发放、使用管理、勤务保障等制度,完善战备训练、作战保障、部队管理等规定,健全数据更新、网络联通、系统运维、安全防护等措施,形成“建、用、训、管”一体的制度机制。 

  记者:我军军人保障标识牌基本功能定位是什么? 

负责人:设计上重点突出6种功能:

一是保留了军人保障卡“依卡管理、凭卡供应”的功能。

二是身份认证与人员全域管理,记录个人指纹和部职别等信息,能够识别军人身份、有效防范假军人,拓展重要场所、特殊人群等管理功能。

三是保障需求感知,准确统计各类参战人员数量、类别、位置等动态信息,快速掌握衣、食、救、住、行等保障需求,为筹划实施战场精确保障提供实时数据。

四是战场人员呼救、搜索、救治,在一定的范围内具备呼救和搜索功能,实时采集、存储和传输电子伤票信息,提供生命体征监测手段,并通过牌牌记录的血型、过敏史、医疗史等信息,为野战用药、输血、输液和战场救治提供信息支持。

五是遗骸辨认,通过记录个人姓名、军人保障号和生物特征信息,能够准确辨认遗体、确认遗骸,为安置和抚恤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六是保障业务协同,以军人保障标识牌为基础,构建以人员保障为主线的共享、协作、互通保障模式。 

记者:在陆军某部试验试用取得哪些成果? 

负责人:2015年4月,组织军人保障标识牌原型系统在陆军某部试验试用,军地有关科研单位和试验部队共同研究制定了《军人保障标识牌部队试验试用大纲》。 

测试任务部队展开主牌、无源副牌、有源副牌、手持机等设备的测试,检验佩戴标识牌进行装备操作和体能训练时的舒适性、安全性,利用训练基地复杂电磁环境,测试不同条件下标识牌电子特性,检验佩戴标识牌对电台(或无线)、有线、报话等专业训练的影响;组织实战环境下标识牌基本性能测试,测试系统耐严寒、耐高温、耐潮湿等特性;通过战术演练行动,为研制改进和总体方案完善提供实践数据。 

记者:这次组织在海军、空军、火箭军部队展开全面试验试用有哪些重点? 

负责人:一是试勤务应用。论证牌的搜救功能在不同环境中的适用性;研究论证军人保障标识牌“一号”“一窗”“一网”服务保障模式,解决军人保障标识牌身份认证、持牌保障和后勤虚拟专网应用等问题。 

二是试数据建设。认真记录采集、汇总分析各种试验数据,科学界定系统功能性能,深入研究军队人员供应保障大数据建设特点规律,特别是研究论证战时人员数据采集、汇总、分享、管理和使用等问题。 

三是试技术实现。认真验证军人保障标识牌的适用性,使之成为官兵愿意戴、喜欢戴、美观实用的产品;认真验证系统的安全性、兼容性、可靠性,满足日常保障、支持战场应用。 

四是试制度机制。梳理军人保障标识牌申领、发放、使用、管理的机制流程,为建立军人保障标识牌服务体系、创新完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提供依据。 

记者:“一号”“一窗”“一网”服务保障模式有哪些具体内容? 

负责人:“一号”服务,就是利用军人保障标识牌号码唯一的、不变的身份代码作用,作为军队人员保障唯一标识,构建保障人员身份认证系统,记录管理人员服务保障信息,实现各类保障“一号式”服务,满足跨部门、跨军种、跨区域、跨军地的互识共享。 

“一窗”受理,就是通过构建统一的、分层管理的人员基础数据共享交换体系,为相关业务部门进行数据校验核对、互通信息、业务协同提供平台,建立共享互通协作的保障机制,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式服务,形成高效军人保障服务体系。 

“一网”通办,就是在后勤虚拟专网上,构建军人保障标识牌多渠道、多形式相结合统一的服务保障体系,为军队人员供应保障提供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的便捷服务,实现一网通办。 

来源:军报记者

更多精彩内容

欢迎关注“冲锋号”微信公众号(微信号:njjqzgw)

冲锋号工作室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刊期:767期

编辑:章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