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国
熊培云和他的思想国。在有关电影、文学、时事与个体命运的文字中,寻找一种智慧与慈悲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CHINADAILY  ·  World丨Localization of ... ·  2 天前  
CHINADAILY  ·  China丨City offers ... ·  4 天前  
求是网  ·  双语视频丨老窑砖 新瓷都 ·  4 天前  
主编温静  ·  收藏|传媒内参一周要闻合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国

因为无法改变,索性一事无成。这才是最可怕的 | 熊培云

思想国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3-08 22:09

正文



好几天没有更新文章了。有时候是因为和谐社会有话难说。有时候是觉得不值一说,比如某地抵制乐天时“在语法上打祖宗一枪”的标语口号。

 

内心却有个声音——越是在世界迷失、国家倒退的时候,越要有强壮的灵与肉,越要照顾好自己。

 

所以,最近这段时间,我就去医院修理牙齿。今天上午又去了一趟,将《夜空中最亮的星》(这是我的麻药)塞进耳朵,继续任医生“嗞嗞嗞”了。过去一个月,坚持去了四次。还有一次,就大功告成了。

 

而在灵的补给方面,除了阅读,最近还着重补看了几十部电影,我仿佛重新回到了九零年代满大街淘碟的日子。二十多年来,最应感谢的是互联网开阔了我的世界,让我有机会看到了世间无数优秀的电影。

 

而我想要的生活,总是和创造、传播或享受美有关。只要每天能够写点东西,看上一部好片,或读到一首好诗,我就觉得这一天是值得过的,就对得起这一天的粮食和蔬菜。更不会垂头丧气,哪怕我这一天我什么也没有创造,只是领略了他人的创造,我也会为生活里的这些美的际遇心存感激。

 

当然,有时候也难免惋惜。有些电影完全可以成为经典电影,只是因为用力过猛或者止于肤浅半途而废。那时候我便想,如果自己写会如何如何。

 

可惜我从来没有真正尝试过,这不得不说是我理想生活中的一大遗憾。我活了很久,发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还没有开始。我不知道这种感觉是希望多一些,还是失望多一些。失望在于过去的日子很多是不值得过的;而希望在于余生还有盼望。

 

这些年,看了那么多的电影,感触最深的还是伊朗电影的品质。二十年前,我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伊朗审查制度不可谓不严,为什么那里好作品迭出?无论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小鞋子》《黑板》《樱桃的滋味》《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长流》,还是后来的《背马鞍的男孩》《乌龟也会飞》《一次别离》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严格的审查制度固然是中国缺乏好电影的重要原因,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我常说的——比审查制度更可怕的是缺少对电影的热爱。当然,这也适合解释文学。我相信,如果中国作家有加缪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品质,也会写出与之相称的作品。

 

有位编剧朋友,前几天和我谈到与中国电影有关的两件事:

 

一是有外国演艺人士访问北京时提到一种担心,即中国相对低端的电影市场可能拉低世界电影的整体水平。

 

二是大陆演艺圈的混乱。据这位编剧朋友说,现在有不少明星演员根本不背台词,拍片时只用数字来代替。简单说,如果台词是五个字,他就念“1、2、3、4、5”;八个字就念“1、2、3、4、5、6、7、8”。具体说的是什么内容全靠后期配音完成。多么滑稽的场面,一个女演员痛哭流涕的时候,嘴里却在念着“1、2、3、4、5、6……”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才知道类似丑闻早已广为人知。与此“数字小姐”相关的还有“替身偶像”、“抠像剧”……

 

而这些问题,最关乎的是堕落,而不是审查制度。

 

回到前面的问题,推动审查制度的变革是这个时代的当务之急,但它能否成功,不是某个导演所能决定。但是,拍一部对得起自己的好电影,却是每个导演最有能力决定并担负的。也正是这种热爱和担负,初生牛犊的毕赣可以拍出《路边野餐》那样的作品。看到年轻一代拍出这样的好电影,真的是一种欣慰。与此相比,杨超的《长江图》虽然用力过猛,但仍不失为一部好作品。

 

水泥地上长不出鲜花,这是时代的遗憾。然而,这个时代并非全都是水泥地。巨石有待移去,但需要时间。在此之前,总还有一些可以生长花卉的土壤,还可以生产类似《狩猎》、《海边的曼彻斯特》、《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更好的世界》等耐人寻味的作品。

 

如何在自己身上克服一个时代?我想这种克服同样包括不为远处移不动的巨石而荒芜脚下的土地。

 

我能想到的最大的幸运是这里没有巨石,大家可以自由耕种;我能想到的最大的不幸是所有创造者都以“巨石问题没解决”为借口,无视那些尚可以播种的土地,天天忙着卖塑料花,并且心安理得,以为假花遍地就是我们这个时代该有的样子。

 

说这些话,不是说中国完全没有好的电影作品,我在前面也提到几部。我只是想强调,以热爱的名义,在这个时代我看到了不应有的荒芜,而这些荒芜也在不断地败坏这个时代。


 


 阅 读 更 多 文 章


从哪里找回中国人的尊严? | 熊培云

当痛苦不期而至,如何理解《海边的曼彻斯特》| 熊培云

走在分水岭上的世界 | 熊培云

琥珀社会,城堡落成:向上是水泥,向下是沼泽 | 熊培云

我整个一生都在谎称这属于他们的世界是我的

身体下坡,灵魂上坡——生日感怀 | 熊培云

再见,我的丙申年 | 熊培云

小独裁者迷恋什么桃花源?——推荐电影《健忘村》 | 熊培云

正在溃散的又一次玫瑰之约 | 熊培云

我前半生的世界蒸蒸日上,我后半生的世界摇摇欲坠 | 熊培云

中国超稳定结构:有不公,为什么没有大动荡? | 熊培云

消散的一切又在心头凝结——新年致读者 | 熊培云

我担心的不是曹德旺跑了,而是整个精英阶层的消散 | 熊培云

愛是我生命里所有卑微的時辰 | 熊培云

射杀希特勒,二十年后的世界依旧腥风血雨 | 熊培云


熊培云新书《追故乡的人》已于2017年1月出版,各网络书店及理想国微店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