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拾文客栈
有态度、只原创,笑迎八方客,戏谑古今谈。(未经授权,禁止商业转载,已签约维权骑士维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一组1986年重庆的罕见老照片,与如今真是大不一样 ·  14 小时前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7篇 ·  昨天  
安徽省教育厅官微  ·  唐诗宋词里的安徽·第27篇 ·  昨天  
上下五千年故事  ·  口腔的清道夫,牙齿的保护神——中药牙粉,改善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拾文客栈

历史的另类脸谱: 袁世凯与摄政王载沣过招, 一败涂地却暗度陈仓

拾文客栈  · 简书  · 历史  · 2017-12-01 17:22

正文

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四十四):鹿死谁手。

宣统元年的冬季,京城的火车站寒风凛冽,年过半百的袁世凯带着一家老小即将奉旨返回老家“调养足疾”。作为曾经权倾天下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前来送行的却只有区区数人。此时谈不上人情冷暖,也并非人走茶凉,晚清的朝堂大佬是不想刺激新官上任的摄政王载沣,作为慈禧扶持的清朝皇族的掌舵人,慈禧在临终前还再次召见袁世凯,出示弹劾的奏疏一顿狠狠的敲打,袁世凯在出门下台阶时不小心扭到了脚,也就出现了罢旨中“步履维艰,难担重任”这样啼笑皆非的原因。

接到圣旨的袁世凯强颜欢笑:“天恩诚厚啊!”而载沣看似快刀斩乱麻,将袁世凯“开缺回籍”,对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也大力着手剪除,唐昭仪、赵秉钧等心腹相继被革职,故交徐世昌更是从东三省总督的位置上直接被调任邮传部尚书,看似雷厉风行但是手腕却颇显稚嫩,只是正面打击,罢官革职这种执拗手段,完全未得慈禧欲擒故纵,分化瓦解,制衡掣肘的庙堂精髓。

而此时的袁世凯与载沣过招,两人完全不在一个段位上,袁世凯的亡清布局,早已胸有成竹。与庆亲王奕劻的结盟,吐丝纳网的苦心经营,在当时有“天下督抚半出北洋”之说,即使不谈袁世凯的北洋集团把持了清廷多少要职,单看清朝新军的各级将领,就知道天下究竟操持在谁手中,清廷全国十四镇的新军,北洋六镇精兵七万余众足以睥睨天下群雄。

而第一镇北洋军驻守京畿,第二镇北洋军驻守直隶扼守山海关,第三镇北洋军驻守大清龙兴之地奉天,第四镇北洋军驻守新军发源地小站,第五镇北洋军驻守袁世凯经营多年的山东济南,第六镇北洋军驻守北京南苑,看似拱卫京师,实则可以随时反噬。在袁世凯被贬之际,第一镇北洋军协统张怀芝更是坦言:“吾一人护我公速往天津!”忠心可嘉却也带着对清廷的骄狂与不屑,所以说庙堂之上的过招,需要权谋,但一切还要靠实力说话。

与此同时,袁世凯在朝堂之上也是左右逢源,即使曾与其交恶的南洋大臣张之洞,也是力保袁世凯不被流放,而在袁世凯返乡之际,在慈禧手段之下两虎相争的两个人,深感唇亡齿寒。冰释前嫌的背后,张之洞也曾拉着袁世凯促膝长谈,大有兔死狐悲之感,这位为大清操劳了一生的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拉着晚辈袁世凯的手感叹:“行将及我。”其后载沣曾前往探视行将就木的张之洞,作为大清的摄政王,为所欲为的载沣在面对张之洞担忧的质问,坦然一句:“有兵在。”望着摄政王载沣远去的背影,张之洞悲愤怆然,是年八月,中兴四大名臣的最后一位溘然长逝。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