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邮政报
《中国邮政报》官方订阅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牲产队  ·  deepseek ... ·  昨天  
知识星球精选  ·  DeepSeek高薪招人:实习生月入上万,研 ... ·  昨天  
江苏警方  ·  1,000,000元保住了! ·  2 天前  
第1眼新闻  ·  事关公积金贷款冲还贷 官方答复来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邮政报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的邮政时代!

中国邮政报  · 公众号  ·  · 2019-09-17 18:25

正文


1949-2019

我和我的祖国

记录人: 罗克琳

口述人: 陈 波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邮政分公司总经理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信件是人们联络的主要方式,当时,我的父亲主要负责我家附近生产队农民的信件、报刊投递工作。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每天身穿绿色邮政标志服,背一个绿色邮包,徒步走在乡村路上,把报刊、信件送到乡亲们手中,一出门就是一整天。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从此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大部分知青回城,我也回到自己的家乡——遵义市余庆县。1979年12月,年仅17岁的我跟随父亲的步伐,通过社会大招工进入余庆县邮电局,成为一名投递员,负责关兴邮电所56个生产队的信件、报刊的投递。那时,一辆二八自行车、一个绿色邮包就是我的投递装备。


乡村的道路基本上全是泥巴路,每次出门投递,我将当次投递的信件、报刊搭在车后座上,便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每次投递都需要花费三天的时间,才能走完长达108公里的邮路。那条邮路是余庆县邮电局最艰苦的邮路之一,道路崎岖,村庄又分散,自行车只能骑到公社,我只能靠走路去村民家投递,有时候投递完返回公社时天已经黑了。那时候年纪小,胆子也小,黑天一个人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伸手不见五指,有时候被吓得流泪,但也得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好在回到公社后就可以吃到公社主任为我留好的热乎乎的饭菜。


怀揣着对邮政工作的热情,1984年,我光荣入党。也是在这一年,我的女儿出生了。1988年,我成为余庆县邮电局检查员。当时正值局里创建“三无县局”(无资金案件发生、无邮件积压延误、无安全事故发生),我作为检查员,为了提高邮件投递质量和前台服务水平,经常一下乡检查就是半个月甚至一个月。1990年2月26日,全省邮政视察工作会议在余庆县邮电局召开,来自全省的邮政领导和检查员对余庆县邮电局创建“三无县局”进行检查打分,结果打出了92.5分的高分,余庆县邮电局成为全省第一家邮政“三无县局”。



1998年,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也是在这一年,邮电分营,邮政企业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时任余庆县邮政局副局长的我,不仅要为企业增效益,更要为员工增收入。但是,企业连发放员工最基本的工资都困难。当时,我们是每月发工资前两天出工资数据,当工资数据出来后,财务找到我说,账上的钱已经不够发工资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彻夜未眠,心想,发不出工资,员工肯定会有情绪,谁还有心情发展业务。第二天一早,我给遵义的一个做生意的朋友打电话,向他借了20万元来发工资。那时候,遵义到余庆路途遥远,朋友亲自开车为我送来20万元现金,到余庆时已经是晚上10点。在朋友的帮助下,总算是把员工的工资先发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主动带领员工走乡串寨去发展业务,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在业务发展起来后,我又组织修建余庆县邮政大楼。2000年,邮政大楼竣工,员工有了宽敞舒适的办公环境,发展业务的积极性更高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