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一聊科创
面向科创载体和创业者,围绕科创政策深化属地红利,助力您“招的进、留得住、长的大”,提供“汇编定制”、“科创沙龙”、“科创顾问”专业的技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你的Sneaker  ·  全国多地发售!Nike Kobe 6 ... ·  15 小时前  
你的Sneaker  ·  全国多地发售!Nike Kobe 6 ... ·  15 小时前  
一涵笔记  ·  DeepSeek爆火后,中国和美国股票价值要 ... ·  20 小时前  
一涵笔记  ·  DeepSeek爆火后,中国和美国股票价值要 ... ·  20 小时前  
史客郎  ·  刚刚,一件有意思的事 ·  22 小时前  
西安头条  ·  一男童在商场突遭意外!警方已介入 ·  23 小时前  
西安头条  ·  一男童在商场突遭意外!警方已介入 ·  23 小时前  
上海经信委  ·  “开发者,找找找” | ... ·  3 天前  
上海经信委  ·  “开发者,找找找”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一聊科创

上海市数据局,2024年度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项目申报的通知

冯一聊科创  · 公众号  ·  · 2024-07-25 09:52

正文

文:上海一网通办公众号,20240719 发布
本文由冯一汇集

正文如下

有关单位:

为落实《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有关要求,深入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根据《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经信规范〔2022〕9号)的要求,2024年度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支持范围

具体范围参见《2024年度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指南》(附件1)。

二、申报条件

(一)项目申报单位是在本市依法设立的单位,经营状态正常,信用记录良好,财务制度健全,具有承担项目建设开发、应用推广、提供专业服务的相应能力。

(二)项目申报单位为项目的建设者及产权拥有者。

(三)项目执行期一般在两年内(最迟不超过2026年12月31日),原则上不支持已完成建设的项目。

(四)原则上已获得其他市级财政性资金支持的项目,本专项资金不再给予支持。对已承担本专项资金项目的单位,项目尚未完成验收评估的,不再受理其新项目申报。

(五)同一单位原则上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不支持联合申报。

三、申报方式

本次项目申报采用网上申报的方式。

(一)通过法人一证通登陆“一网通办”总门户(http://www.shanghai.gov.cn)(如尚未注册账号,请先转入“一网通办”注册账号页面完成注册),进入“市级支持资金申请一件事”(https://zwdt.sh.gov.cn/smzy/shell_pc/personal/special-funds-index),选择“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相关项目,在线填报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关联“法人一证通”及加盖电子印章相关事项详见附件2)

(二) 网上申报时间为2024年7月22日10:00-8月9日16:00, 过时不予受理。(以系统显示时间为准。临近截止时间系统拥堵,建议尽早提交!)

(三)在线提交的电子材料须为PDF格式,单个文件不超过5M,可提交多个文件。

四、申报材料

(一)专项资金项目申报书(在线填写);

(二)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承诺书(详见附件3);

(三)关于查询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的委托授权书(法人代表及项目负责人应分别出具委托函,详见附件4);

(四)项目建设方案(详见附件5);

(五)营业执照、法人证书或社会信用统一代码证书;

(六)项目联系人在职证明(详见附件6);

(七)非财政全额拨款的申报单位需提供B类以上会计师事务所正式出具的2022、2023年度审计报告(含附注及经审计的会计报表);

(八)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上海市会计师事务所分类管理证书;

(九)项目总投资资金落实证明文件(可以为股东承诺函、合同协议、银行资金证明等);

(十)如有合作单位,提供合作单位加盖公章的同意函;

(十一)区级预算单位作为申报主体时提交主管部门出具的配套资金承诺书;

(十二)其他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相关材料。

五、咨询电话


业务咨询:021-23012113

技术支持(网上注册、填报及材料上传):021-60801472

六、其他事项

(一)我局从未委托任何机构或个人代理专项资金申报事宜,请项目单位自主申报项目。我局将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程序受理申请,不收取任何费用。如有任何机构或个人假借我局或我局工作人员名义向企业收取费用的,请知情者向我局举报。

(二)已申报其他市级专项资金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照重复申报不予受理。已获得财政资金支持的同一项目不得再重复申请资助。

附件:


1、2024年度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指南

2、关于关联“法人一证通”及加盖电子印章的事项说明

3、项目申报材料及其附属文件真实性承诺书

4、关于查询上海市公共信用信息的委托授权书

5、2024年度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项目建设方案编制大纲

6、项目联系人在职证明

上海市数据局

2024年7月16日

附件 1

2024 年度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指南


一、构筑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一)数据要素功能性平台建设和试点

1、 支持新一代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数据与行业数据融合应用;支持具备资质的经营主体建设安全可信的城市数据开发利用平台;支持开展跨境数据合作场景及相关平台建设。

2、 支持隐私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沙箱、数据加密脱敏等数据要素流通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构建完备的数据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二)数据要素创新场景试点示范

3、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培育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支持纳入国家《 数据要素 ×” 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 年)》的典型应用场景、 2024 数据要素 ×” 大赛全国总决赛一、二、三等奖及相关特色奖的项目。

4、 深化跨区域数据共享、要素融合及技术合作,支持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口帮扶等跨省市数据要素流通应用项目。

5、 聚焦上海 五个中心 建设,在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商贸流通、民生保障、在线新经济等行业和领域打造产业数据枢纽和行业特色数据应用,支持中小企业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景提供数据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二、数字化创新应用

(一)赋能新质生产力

6、 通过数据深度挖掘与应用,提升生产精准度和管理效率,填补国内空白的设计类、管理类、应用类平台项目;推动以数据驱动的 AI 训练和推理的算法模型集群应用,提升高端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的项目;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在设备小型化、智能化、绿色化上带来大幅提升的新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7、 借助数据深度融合和实时分析,开展 XR 、脑机接口等终端技术研制,培育商业、工业协作机器人的项目,以 UGC MCN 等模式,通过数据洞察与创新,提升内容创作效率和精准营销能力,推动游戏、电竞、影视等领域数字 IP 生态建设的项目。

8、 建设能源互联网操作系统、绿色数据中心,实现能源系统融合接入、提升能效密度的项目;能筑牢安全生态体系,构建全周期、全链条、跨网域数据保护平台项目;利用开源软件,通过数据共享与互通,打造全球领先的开源生态产品的项目;通过数据要素的分布式存储与安全验证,加速虚拟资产、知识产权等领域数字化的项目。

9、 面向科技创新、交通航运、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金融、绿色低碳、数字供应链等经济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支持建设综合性数字赋能平台,促进全流程数据的流通与应用,推动与其他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

10、 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行业 链主 利用数字化方式提升强链补链能力,带动行业链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共性赋能平台建设。


(二)赋能高品质生活

11、 通过分析病历数据、症状以及遗传信息等,建立疾病预测模型, 基于 智能可穿戴设备 、人工智能算法, 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和疾病预防 方案,协助老年人、残障人士实现智能康健、术后恢复等作用 的项目。

12、 通过 分析医学文献、临床数据和疾病基因组 数据,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或帮助缩短新药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 的项目; 帮助医院优化排班、床位管理和手术安排,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的项目

13、 通过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推荐和辅助 的项目; 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 数据,为教师提供智能化教学支持和优化建议 的项目

14、 帮助老年人、残障人士便捷获取就医买药、出行交通、照顾护理、消费助餐、文化娱乐等社区服务的数字化项目 在上海 数字伙伴计划 中参与服务的相关产品和平台; 利用数字化手段 有效提升养老机构设施设备水平和整体服务能级,形成相关标准并规模化推广的项目。

15、 利用数字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创建文物的数字副本,实现对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远程参观,丰富文旅体验的项目。 针对 商圈、景区、交通枢纽、酒店和文体场馆等重点区域,利用区块链等 数字 技术开展人流引导、精准导航、 应急处置 等应用,提升 公共区域管理效能的项目。


(三)赋能高效能治理

16、 支持通过 随申码 实现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文体旅游、教育学习等领域的便捷服务,提升生活数字化体验的项目。支持利用 电子证照 在各类社会场景中代替实体证照和实体证照复印件,方便办事,节约社会成本的项目。

17、 支持各类成熟、共性、可复用的软件工具建设,实现各类信息系统低代码、小成本、高效率快速迭代,为全市数字化建设输出共性能力的项目。

18、 支持大模型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交通路网运行、环境监测研判、公共安全与应急响应、危险货物运输监管等城市运行的应用和实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快速响应效能的项目。

19、 支持利用城市感知数据,探索建立基于数字孪生城市的运行感知和态势推演等新型功能,推动城市事件发现、预警、处置、闭环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优化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建设与城市治理数据赋能、业务联动的项目。

20、 鼓励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视频智能发现、分析、智能调度、辅助决策,支撑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场景建设的项目。


(四)打造城市数字底座

21、 支持智能合约、跨链、监管、分布式数字身份、存证、数据流通等关键领域形成的区块链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22、 支持区块链在航运贸易、金融、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节能减碳等关键领域应用场景建设,带动企业上链规模,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

23、 支持企业利用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上链用链,建设行业特色的智能合约库,并与其他行业进行跨链合作,打破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24、 支持城市物联感知技术、区块链硬件设备等应用于气象、城市治理、环保、交通、园区、社区等城市特色场景,提升数据可信采集能力与应用能级,推动物联感知城市建设。

25、 围绕增强算力服务共享与赋能支撑水平,打造算力统计与监测平台、算力调度平台、算力测试验收平台、算力安全监测平台等算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三、区域转型发展

26、 集成生活、经济、治理等多维度数字化应用,促进数字技术赋能区域的管理、运行、服务等方面,综合运用各类数字技术,打造协同联动的跨区域数字化转型超级场景。

27、 面向城市数字化转型市级示范区,建设产业赋能、数字孪生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共性算法、数字工具等基础支撑的平台,建设区域转型示范场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区域转型模式。


四、数字化生态营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