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1
:
2024
年度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专项资金支持项目指南
一、构筑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一)数据要素功能性平台建设和试点
1、
支持新一代数据要素流通平台建设,推动公共数据与行业数据融合应用;支持具备资质的经营主体建设安全可信的城市数据开发利用平台;支持开展跨境数据合作场景及相关平台建设。
2、
支持隐私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数据沙箱、数据加密脱敏等数据要素流通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应用,构建完备的数据安全技术保障体系。
(二)数据要素创新场景试点示范
3、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培育基于数据要素的新产品和新服务,支持纳入国家《
“
数据要素
×”
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
年)》的典型应用场景、
2024
年
“
数据要素
×”
大赛全国总决赛一、二、三等奖及相关特色奖的项目。
4、
深化跨区域数据共享、要素融合及技术合作,支持促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口帮扶等跨省市数据要素流通应用项目。
5、
聚焦上海
“
五个中心
”
建设,在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商贸流通、民生保障、在线新经济等行业和领域打造产业数据枢纽和行业特色数据应用,支持中小企业面向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场景提供数据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
二、数字化创新应用
(一)赋能新质生产力
6、
通过数据深度挖掘与应用,提升生产精准度和管理效率,填补国内空白的设计类、管理类、应用类平台项目;推动以数据驱动的
AI
训练和推理的算法模型集群应用,提升高端制造自动化、智能化的项目;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在设备小型化、智能化、绿色化上带来大幅提升的新应用、新技术、新产品。
7、
借助数据深度融合和实时分析,开展
XR
、脑机接口等终端技术研制,培育商业、工业协作机器人的项目,以
UGC
、
MCN
等模式,通过数据洞察与创新,提升内容创作效率和精准营销能力,推动游戏、电竞、影视等领域数字
IP
生态建设的项目。
8、
建设能源互联网操作系统、绿色数据中心,实现能源系统融合接入、提升能效密度的项目;能筑牢安全生态体系,构建全周期、全链条、跨网域数据保护平台项目;利用开源软件,通过数据共享与互通,打造全球领先的开源生态产品的项目;通过数据要素的分布式存储与安全验证,加速虚拟资产、知识产权等领域数字化的项目。
9、
面向科技创新、交通航运、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金融、绿色低碳、数字供应链等经济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支持建设综合性数字赋能平台,促进全流程数据的流通与应用,推动与其他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
10、
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行业
“
链主
”
利用数字化方式提升强链补链能力,带动行业链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共性赋能平台建设。
(二)赋能高品质生活
11、
通过分析病历数据、症状以及遗传信息等,建立疾病预测模型,
基于
智能可穿戴设备
、人工智能算法,
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
和疾病预防
方案,协助老年人、残障人士实现智能康健、术后恢复等作用
的项目。
12、
通过
分析医学文献、临床数据和疾病基因组
等
数据,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建议,或帮助缩短新药研发时间、提高研发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
的项目;
帮助医院优化排班、床位管理和手术安排,提升整体服务水平
的项目
。
13、
通过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
分析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推荐和辅助
的项目;
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
等
数据,为教师提供智能化教学支持和优化建议
的项目
。
14、
帮助老年人、残障人士便捷获取就医买药、出行交通、照顾护理、消费助餐、文化娱乐等社区服务的数字化项目
;
在上海
“
数字伙伴计划
”
中参与服务的相关产品和平台;
利用数字化手段
有效提升养老机构设施设备水平和整体服务能级,形成相关标准并规模化推广的项目。
15、
利用数字扫描、三维建模等技术,创建文物的数字副本,实现对文化遗产的虚拟展示、远程参观,丰富文旅体验的项目。
针对
商圈、景区、交通枢纽、酒店和文体场馆等重点区域,利用区块链等
数字
技术开展人流引导、精准导航、
应急处置
等应用,提升
公共区域管理效能的项目。
(三)赋能高效能治理
16、
支持通过
“
随申码
”
实现医疗卫生、交通出行、文体旅游、教育学习等领域的便捷服务,提升生活数字化体验的项目。支持利用
“
电子证照
”
在各类社会场景中代替实体证照和实体证照复印件,方便办事,节约社会成本的项目。
17、
支持各类成熟、共性、可复用的软件工具建设,实现各类信息系统低代码、小成本、高效率快速迭代,为全市数字化建设输出共性能力的项目。
18、
支持大模型在城市规划与管理、交通路网运行、环境监测研判、公共安全与应急响应、危险货物运输监管等城市运行的应用和实践,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快速响应效能的项目。
19、
支持利用城市感知数据,探索建立基于数字孪生城市的运行感知和态势推演等新型功能,推动城市事件发现、预警、处置、闭环全过程各环节数据融通,优化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建设与城市治理数据赋能、业务联动的项目。
20、
鼓励发展基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视频智能发现、分析、智能调度、辅助决策,支撑赋能超大城市治理场景建设的项目。
(四)打造城市数字底座
21、
支持智能合约、跨链、监管、分布式数字身份、存证、数据流通等关键领域形成的区块链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
22、
支持区块链在航运贸易、金融、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节能减碳等关键领域应用场景建设,带动企业上链规模,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
23、
支持企业利用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上链用链,建设行业特色的智能合约库,并与其他行业进行跨链合作,打破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24、
支持城市物联感知技术、区块链硬件设备等应用于气象、城市治理、环保、交通、园区、社区等城市特色场景,提升数据可信采集能力与应用能级,推动物联感知城市建设。
25、
围绕增强算力服务共享与赋能支撑水平,打造算力统计与监测平台、算力调度平台、算力测试验收平台、算力安全监测平台等算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三、区域转型发展
26、
集成生活、经济、治理等多维度数字化应用,促进数字技术赋能区域的管理、运行、服务等方面,综合运用各类数字技术,打造协同联动的跨区域数字化转型超级场景。
27、
面向城市数字化转型市级示范区,建设产业赋能、数字孪生等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共性算法、数字工具等基础支撑的平台,建设区域转型示范场景,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区域转型模式。
四、数字化生态营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