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网易新闻
网易新闻官方账号,汇聚有态度的原创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内核强大的人,都有这5个特点! ·  昨天  
孤独大脑  ·  2025年:平安生活指南25条 ·  2 天前  
彬彬有理  ·  大S猝然去世:活到最后是慈悲 ·  2 天前  
人生研究所  ·  外国人占领小红书一个月后,最大受益者出现了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重庆共青团  ·  25岁徐枫灿,二级机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网易新闻

中国最禁欲的省,走不出一个霸总

网易新闻  · 公众号  ·  · 2024-04-10 17:40

正文


“我就知道,一打开抖音, 又是云南卫视。


如果说其他地方的网友,要等到气温升高、春暖花开,才开始玩梗整活。


那么稳定发挥、持续上分的云南,完全没有辜负四季如春的天时地利,一直是流量平台的王者。

说到云南,你第一反应是什么?

神秘的香格里拉,迷人的孔雀舞,“有风的地方”大理,彩云之南丰富的节日,西南联大深厚的文脉……


“名声在外,有好有坏,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

现在,云南有“老司机带带我,我要去昆明”,有“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有“恐龙抗狼”……


不愧是云南,只打“滇”峰赛。

今年的云南也稳定发力中,他们在无数个意想不到的场景中,扛着音箱出场……

凭借着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的打跳,卫冕王者——

怪不得校园文和偶像剧里,总是很少有云南籍男主:

这一跳二蹦三摆的,清冷学霸和高冷总裁可怎么办啊?!


1

云南人把音响放下
会怎么样

“不会打歌么学打歌,阿哥怎摆你怎摆;


大江大海江大海,侧楞身子转来还。”


所谓打歌,又叫“打跳”。

一般是彝族、傈僳族、哈尼族等彝语支民族,在婚庆、节日等进行的特色活动,后来在西南一带广泛流行。

可以击败云南科目三的存在

男男女女,数十人围起来,伴随着芦笙、笛子等乐器的伴奏,跟着节奏一起跳舞。

读着诗情画意,想象着悠扬婉转,外地人以为的云南打歌,配乐可能是“彩云之南,神奇的地方”,舞姿无限接近孔雀舞……

但实际上,云南人才不管这一套,在他们的镜头下,打歌只有一个特点

癫的程度,让人立刻明白, 云南简称“滇”不是没有道理的。


别误会,这个 “癫” 并不是贬义词。

而是一种美好的、忘我的、爱咋咋地、舞出我精彩的精神状态。

灶台边,厨房里,课间休息,产房外面……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打跳,启动!


如果情况允许的话,他们还会扛点什么东西在肩上。

在家干活,听到音乐,身体立刻控制不住了,扛上东西就开始打歌。

在外上班,音乐一响,立刻搬起身边的东西(假装是音响),随着队伍开始打歌。

节庆仪式,扛着家伙事儿来一首打歌,更是增添气氛必不可少的环节。

图源:抖音@ℳঞ小᭄ꦿ啊ꦿ鲁᭄,已获授权

打歌打到尽兴的云南人,车都扛得起来。

只要有片空地,有个音响,一整个小区的云南人,都可以跟着节奏摇摆。

图源:微博@封面新闻

有人问,要是有人不会跳舞怎么办,要是I人怎么办?

都不是问题。

云南的歌曲里,甚至都专门针对这种情况,做出了重要说明:

“不会打歌学打歌,阿哥怎摆你怎摆。”

从此改写霸总小说节奏

跳就完事了,只要在圈里围起来,前面一跳,你就不由自主跟着跳起来了:

什么I人E人,都是相亲相IE家人;

什么本地人外地人,都是滇人。

图源:抖音评论区,下同

也有人感到好奇, 为什么云南人打歌一定要扛着东西?

据云南的朋友回答,因为太开心了,所以得找东西压一压。

当然也有人说,有压力,才有动力。


“怪不得云南人搬家都不用找人,自己开着音响,钢琴都能扛起来。”

这份热情和执着,连人工智能都被感染了,认为云南打歌如果不把音响扛起来,会被判刑。

假的,别信

打歌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

那得问云南人,骨子里深深存在的,打歌的基因。

2

云南怎么不追星
因为云南全明星

打歌的优势在于,它足够简单。

没有特定的舞种,打歌在不同民族和地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傣族集体舞“嘎光”,景颇族“目瑙纵歌”,彝族“左脚舞”,傈僳族“阿尺木刮”等,都可以称得上广泛意义的打歌。

电影《五朵金花》中,白族的三月三歌会

但尽管各地区各具特色,这些舞蹈却都是 动作简单,韵律感、互动性强。

它们更倾向于从内心生发的节奏律动,而不强调特定的技巧。

魔音绕耳,令人上头/ 图源:抖音评论区

一人可以跳,三五人可以跳,成千上万人也没问题。

但更重要的是,云南人对于打歌这件事,天生上瘾。

在其他地方的人还需要一个特定仪式、特定舞台,并且还要有指定领舞的时候, 云南已经人均明星。


云南人太爱跳舞了, 风景如画要跳舞,聚会吃饭要跳舞,谈情说爱也要跳舞。


你看,云南人从刚出生开始,这打歌底子就打下了。

警花在外执勤,被拉入万人打歌队伍,也开始自由摇摆。

图源:抖音@楚雄警方

上到101岁的老人,心情舒畅的时候,也要来一段蹦蹦跳跳。

云南火把节时101岁老人兴奋起舞/ 微博@中国妇女报

在云南,狗狗都逃不过一起打歌的命运。

图源:抖音@ℳঞ小᭄ꦿ啊ꦿ鲁᭄,已获授权

不仅是群众自发, 在云南,打歌这玩意儿,是有专业训练的。

据说云南的课间操从来不是什么“七彩阳光”“雏鹰起飞”,而是实打实的打跳。

比如大理学生的课间操,就是白族霸王鞭。

图源:抖音@云南广播电视台

有的学校还直接搞起千人打歌队。

图源:微博@新华网

不少云南学校的课件操就是打跳,怪不得每个赛季都这么强,青训队是吧?


一想到1米8的学长、年级第一的学姐,都要在《霸王鞭》的音乐声中打跳, “阳光男孩阳光女孩,阳光下成长”突然就有了注脚。


打歌从娃娃抓起,打歌瘾伴随终生。

当云南人纷纷走出省,来到其他地方时,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明星气质有多么强烈。

如今广西科目三火遍全球,但是在云南打歌面前,只能甘拜下风。

云南人轻轻松松控制整个宿舍,让全体舍友扛着东西开始打歌。

云南人出省,轻轻松松统治宿舍/ 抖音@Hi贵州

这还是我在高铁上看到的文静大学生吗……

走出国门的云南人,更是把打歌带到国外,连老外都忍不住一起摇摆。

图源:微博@南归孤夷

而这已不是云南文化第一次在互联网出圈。

或者说, 云南不光出圈,还无数次在短视频平台中占据顶流的位置。

互联网上盛传的一句名言,已然点明了它如今的地位——

“短视频的首都,是云南。”

3

云南统治互联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