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女友来茶室喝茶,大半年没见,蔫蔫的,一见我就抱怨生无可恋。
我对她说,你不是岁月静好吗,应有尽有,有啥可愁的。
她回答,我都静好到想出家了。
我哈哈哈,会心一笑。
岁月静好
是朋友圈的高频词。晒几张泡茶照,绿树阳光窗帘飘起一角,看看书浇浇花,即可标明静好。
但每个人真正过得好不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我这段时间又很久没写字。依旧会进入大脑不定期嗨的思维状态,奇思怪想挤满大脑,但却没有动力打出成段文字。
上次进入这种状态,一停就持续五年,整整五年,电脑键盘发霉,没有写任何字。对于文字工作者,这种废物状态有点可怕。
所以你们一定要支持我继续写字,看完文章随手转发,就是对我的支持。
每个人有不同的能量输出途径。
写字是我的之一。
当然,泡泡茶,卖卖茶,带带娃,玩玩花,翻翻书,我还依旧貌似岁月静好。但不写字,内在就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混乱感,焦躁混合不安,整个人都感觉不太好。
就像习惯了定期运动,一周必须上健身房或运动场虐虐,否则血液在体内凝固成铁,身心僵硬迟钝,只有流汗才能舒展。
不输出就会被自己内在的能量困死。定期输出就会身心平衡。
如果真的一天到晚安安静静,内心纹丝不动,就真的不需要写,因为没有表达的欲望。人总是有不安才想表达,而那种不安就埋在血液里面。
2019
年马上过去半年,时间如同滴蜡,虐而快感。
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时区里
,或快或慢。我们每天都像在吃掉自己的生命,方式不同。
岁月静好其实未必是一种好的状态,可以用医学上的代偿反应来打个比方。在心理学上,代偿也是自我防御机制的一种。用另一样事物去代替缺陷,以减轻缺陷的痛苦,是一种替代性的解决方案。
人到中年,
一成不变的岁月静好,往往就是没事做、没追求的代名词,被美化之后的无所事事,精神枯萎。
你看很多人的岁月静好,带着倦怠感,或者僵滞感,甚至是冷漠以及荒芜。
有些人保养得不错,却精神气全无,内在紧缩,一举一动就像个僵硬的塑胶人,说不清哪里出了状况。
灵魂需要适度痛苦为食
。就像心灵的体操。
假如生活充满静好,而少了痛苦,一定是出了问题。适当痛苦是充沛灵魂的养料。
每个人内在的痛苦类型不同。于我而言,不创造,不输出,即是深度痛苦。
活着,就应该向这个世界持续输出创造。创造一朵花,一本书,一个孩子,一家公司。无论什么。
再小的创造也是生命的意义。
相比岁月静好,我更喜欢一句话,
“
静水流深
”
。
静水流深
,这是我父亲写的字。
平静的水面,汹涌的暗流,满满的生命能量。简单生活之中有暗流涌动。
我们应该活得更丰满更鲜活更有元气。每一天都跟昨天的自己不一样。
加拿大海文学院的资深导师,戴维和仙蒂,著有《
活出热情
》一书,在书中,他们认为
“
热情
”
是一种个人的内在经验,
活跃于本质之中
,是纯粹的生命力的代名词。每个人都能选择变得更有热情,挑战自己,全力活出自己的生命。
甚至受苦受难,都是热情生命的经验。对于热情的人而言,生活范围是相当辽阔的,
经验苦痛如同经验喜悦一般
,活力状态并无差异。我们感受到的面向越完整,越能跟自己深层的热情连结。
戴维和仙蒂在书中给出的
解决方案
是:挺身向前,进入不确定中,全然的投入。放下已界定的自我和已熟悉的自我藩篱。热情沉浸在
“
从确知到未知,从熟悉到陌生
”
的各种可能性中。
祝愿我们仍有热爱,有欲望,有好奇。
活色生香,有滋有味。千万不要一天到晚岁月静好。
最后,用
荣格的话
来结束这篇文章。
这个伟大的心理学大师说:
“
我总是感到,生活就像萌发于地下根茎的植株。
生活的真正生命是不可见的,
它深藏于地下根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