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我们是一线教师,我们都热爱数学。本公众号旨在传播数学文化,科普数学知识。你可以走近数学名师,追寻牛娃成长之路,还有烧脑趣题,数学教学经典案例分享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分手有多痛苦...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王永晖教授:小孩子学数学要有闲情逸致

数学爱好者俱乐部  · 公众号  · 数学  · 2017-03-20 17:17

正文

王永晖,首都师范大学数科院教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北京教委重点项目,参加国家973科技骨干。


上个月,我们公众号推送了一篇“ 寻找牛娃!首师大数科院王永晖教授要开免费几何课啦!幸运的牛娃你在哪里? ”一文,感谢众多热心好友的转发!


现在反馈一下牛娃们在名师的指导下的学习情况,以回馈大家的热情关注。


上次发文后共有17名牛娃家长联系到王教授,最终入选5人,加上老师自己工作坊里的2个娃,现在共有7名六年级的同学在参加免费几何学习班。


对于几何讨论班,王教授有感而发:


小孩子学数学要有闲情逸致


王永晖


这学期启动了平面几何讨论班,有7个小学6年级男生参加。有感而发,孩子们不是不聪明,而是太忙,就没有时间去思考。


平面几何是古希腊人的创造,那时是奴隶社会, 奴隶主比较悠闲,个别雅致的搞搞哲学、数学, 也就是说,平面几何这种数学,是只有闲情逸致才能搞出来的,才能理解的。


我们的孩子,家长们搞得更像打工的,课程开始后,有家长老是想问,孩子们这周应该看到哪里,有什么作业,也许这样方便家长底下督促孩子吧,这就把自己的孩子,看成打工的了,再加上有些孩子必须上奥数课,又是个打工项目,家长的意图中有好的成分,但是实际结果的反馈并不好,需要修改的可能是本文要旨。


心意很重要。


我们的进程,则是把孩子们看成“奴隶主”,自己想看多少就看多少,课程进度是根据孩子们来定,孩子们看得快了,我们自然讨论的快,关键是,要看出书背后藏着的东西,这就叫做“ 悟性 ”。


学习,要有悟性,我们已经考察过一两次孩子的悟性,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他们太忙,家长们把孩子搞得像一个打工的,虽然表面上看去学的是高雅的东西。


孩子们已经大了, 这几位家长能够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爱学习爱数学的,每次上课孩子们的神情都非常专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家长们在过去的努力已经非常成功,这 篇文章仅仅是从细节上、从心法上提醒。孩子们是奴隶主,也许我们家长们是奴隶,奴隶主看书,我们奴隶们陪着,陪到一定时候,就不用陪了,奴隶主上战场,就不用我们奴隶陪着了(据考据,奴隶社会的战士是贵族和自由人,不太可能是奴隶)。


学校已经把我们孩子看成打工的了,我们家长就更不能这样看待孩子。


这周六,我们会继续观察孩子,不光是从数学内容上,也是从学习习惯的小细节上,会再次考验一下他们的悟性,详情可见我们后续推出的周六教学记录。很遗憾,平面几何的周四课,没有助教做教学记录,也许以后再靠讲座来补吧。



---------『有家长老是想问,孩子们这周应该看到哪里,有什么作业』----------



正面的回答是,因为三S平面几何这本书是用繁体字写的,所以需要有家长陪同孩子一起看,帮助解决繁体字阅读问题,数学问题统一到课堂上解决。所以说,孩子们底下的时间分为两块:一块儿是家长陪同看书的时间,一块儿是他自己思考的时间。


所以,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课程不是为了完成某个人为设定的进度,关键的是孩子有没有时间去做事。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学习,他们逐渐会形成这个小集体的进度,是互相促进的,动态的,不需要家长操心,甚至也不需要我这个老师去操心。如果有跟不上的孩子,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节奏,不来即可,这也是我们坚持不收费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班最后能剩下两三个人,就可以了,现在一开始有7个,超员了,就是为了成员退出,对这个班的继续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我们的课堂,每周一次将近1个半小时,但是有孩子虽然聪明,可是底下一周看书的时间不到一个小时,这就不对了,家长也是上过大学的,应该跟大学课堂,研究生讨论班相类比, 我们强调过很多次,不能光带着耳朵来听,课程目的是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但还是有个别家长操心的地方,跟我们课程的要求差别太大,老是操心于进度这些外在的要求,而没有去看自己的孩子是否花了真正的功夫,形式主义害死人,我们这个孩子讨论班,就不要这么搞了吧。


至于作业,都在课堂上留有思考问题,需要孩子们回家解决,但这块是家长不需要操心的,孩子愿意解决,就解决,不愿意解决,就算了, 我们需要孩子像一棵小苗一样慢慢成长,家长所需要提供给他们的是环境,安静的学习环境,宽裕的时间, 我们不是学校课程,家长勿须督促孩子,最多在刚开始的阶段,陪同一下,等孩子们习惯繁体字之后,不陪同也可。我见过有些高学历家长,老是转不过弯来,意识不到他只是陪同孩子,而不是孩子的监工,不能高高在上, 孩子愿意读,他就陪同,如果孩子当天累了,不想读了,家长就不能强求。

孩子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即使孩子是天才,家长们也要谨慎选择,说实在的,我们这个讨论班,从孩子的能力看,跟目前的奥数班是很有冲突的,两方面都要搞好,不太可能。



王教授为了避免招生的遗漏,特委托本公众号再次发文,希望看到此文的牛娃可以珍惜最后一个名额的机会。


平面几何再招最后一人:为免遗漏数学小天才


王永晖


平面几何课程讨论班已经上过两次,为之配合的代数学课程也上过两次。总共有外面的5个孩子,都是男孩,其中四个应该是表现都不错,估计能掌握。


时间取了各位孩子们共同适合的交集,定在了每周四晚上6:30--8:00,孩子们过来到我办公室都需要花时间,很是辛苦,求学不易啊,希望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


这几个孩子,加上我们小教室的两个男生,共7个,都还不算是天才,按照大家的平均速度进行,每次课程的时候,会连孩子们尚未学过的部分也提到,方便他们底下自己看。


我们的教学方式和目的,是训练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 但刚开始的时候,要扶他们一把,所以,我说的要多一些,否则孩子们不可能理解书本上的思维方式,如果不用老师就理解了,也就是天才了。那可是古希腊哲学的精髓能力,离普通人的思路很远。


高斯生在德国就成长为高斯,人口基数大本来是有优势的,中国想必也有类似小高斯那样的孩子,但是他们成为不了成年的高斯,就缺在那份文化底蕴上面( 建议大家购买数学家们创办的《数学文化》杂志 )。


孩子们上台讲的,现在还是某个特别挑出来的题,将来就会是书上更大范围的部分。几个男生,都是小学六年级,正好也有时间来做这件事情。


孩子们都很聪明,从他们的课堂表情来看, 都很喜欢数学,不是父母逼着过来的。 我们之所以坚持不收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随时都可以退出,家长们不需要计较经济损失,而只需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真正收获上。


我们用的教材 《三S平面几何学》 ,感觉还是非常合适的,用起来非常舒服, 符合我们这种数学家的品味。 我还比较了俄罗斯教材,Kiselev's Geometry,感觉还是三S更适合些,其实,俄罗斯教材的章节编目,跟三S是一样的。


现在想的是,很遗憾,我们能力有限,只能照顾到这几个孩子,无法普渡众生, 如果底下喜欢数学的孩子真的比较多,也许我可以专门为这些家长们做个讲座, 有家长把讲座记录下来打字,前面三四十页的东西弄明白了,后面就好看了,至少是对足够聪明的孩子来说,这样就可以引导更多的孩子,自学这本书了。


这篇“广告”的目的,则是我的一个想法, 如果有孩子同时在看这本书,我们的进度是看到书上第66号,该书是按照号码来标记每小块内容,如果有孩子也看到这里,并且把意思理解得,能够搞得跟我们讨论班差不太多,那基本上可以断定是数学小天才了, 如果前面是因为家长顾虑,时间冲突上的顾虑,教程上的顾虑,那么现在如果情况上有变化,欢迎考虑加入我们的讨论班。


我的意思是,只针对这种已经看过了,并且真正看懂大部分意思的孩子。我们讨论课上的孩子,虽然很聪明,但也还是形成了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自己觉得懂了,都在那儿点头,真正问他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懂。我这里指的,是更高一层级的孩子,他能知道自己不懂,并且能够控制这种不懂缩小到足够小的程度。


这样的天才,估计北京学奥数的孩子虽然多,聪明孩子也很多,但达到这种级别的应该是非常少,幸运碰到的话顶多也就一个吧, 为免遗漏,特此再开门招一人, 也仅仅招这样的孩子。


家长们虽然热心,但我们的能力也有限,目前也只能为少数人服务,如果您家孩子没有达到这种程度,请勿联系,免得浪费彼此的时间, 将来我们如果有讲座的时候,欢迎那些教师型家长群体来参加, 数学永远不是凑热闹的人可以受益的。


附注. 教师型家长的定义 ,是指 坚持亲子教育的家长, 如果家长本人虽然职业上是教师,但也仍然是把孩子交给培训机构来学,那就还不算是教师型家长。光陪孩子玩的,或者光陪孩子去培训班,自己从来没有 陪着孩子读书 陪着孩子理解人生 的,自然也不能算作教师型家长。

我们将来即使扩大奉献范围,也只可能到此范围为止。



欢迎联系进行面试:

王永晖 首师大数学系教授

电邮:[email protected]

每信必回复,没有回复就是我没收到,请再发一次。来信请先大概介绍一下您孩子情况。




另外,王永晖教授还有个“ 玲珑塔教育工作坊 ”,认同王永晖教授的教育理念的家长可以详细了解一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5143&do=blog&id=1040541


以下节选自王教授的博文 小教室今后几年的教学计划和招生广告》


现在的中学数学教学,讲究螺旋式上升,副作用是割裂了课程内容,我们的小教室是补充式教学,讲究单兵直入,讲到什么,我们就尽量往深入的弄,学校是横向展开,我们是纵向深入,给学校的螺旋式上升做补充。


这种纵深式教学,应该能够让孩子们在后面的三年内,掌握中学整个六年的数学内容,这个的难度并不大,但具体到每个孩子,掌握到什么深度,能做出相应多难的题,仍有待观察。


后面三年之中,我们以知识上的纵深走向为主,奥数的技巧性只会是点缀。


奥数竞赛也有方法,家长们可以参考 《完美的证明》 那本书。


魔鬼训练是两刃剑,奥数这个名词,现实中确实跟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精神是一致的,更高,更快,更强,成功者的背后,不光是利益,也有运动员的伤病,这些在现实中都能对应上。


小教室不仅仅是数学,我们的课程时间表:


上午: 数学 9:00--12:0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