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沙特古代文物的首次中国之旅,“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两周以来,因其神秘和尊贵持续引起关注,掀起了一股沙特文物热。
昨天,此次展览的中方策展人接受北京晨报记者独家采访,详细介绍了展览中那些观众不能错过的宝贝。据介绍,本次展出的466件(组)文物,来自沙特阿拉伯王国多个博物馆的珍藏,从石雕到奇珍异宝,此次展出的不少珍贵文物曾长期覆盖于荒漠之下,早已消失在人们的集体记忆之中。观众可以在国博展厅感受发祥于大漠深处的神秘文化。
据中方策展人翟胜利介绍,“阿拉伯之路——沙特出土文物”展是沙特阿拉伯推出的最重要的古代文化展览,曾先后巡展于法国、西班牙、俄罗斯、德国、美国等地的著名博物馆,此次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则是沙特古代文物在中国的首次展出。
翟胜利说,为了做好在中国的首秀,沙特方面特意更换了100多件展品,其中就包括不少中国瓷器。这些瓷器主要是一些残片,以明清时期中国出口的外贸瓷为主。
翟胜利表示,由于受自然地理环境的限制,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热带沙漠气候的影响之下。对于人类而言,这里的生存条件可谓严酷。然而,在香料、宝石、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贸易的驱动下,香料之路、丝绸之路先后穿越荒漠,贯通于阿拉伯半岛的各个绿洲之间,在古代东、西方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长久以来,人们印象中的阿拉伯半岛都像是一片与世隔绝的神秘之地,很多人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电影《天方夜谭》无垠的沙漠里。此次展览再现了电影里那种神秘的氛围,观众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一幅巨大的沙漠风光图,“守门”的是三尊人形石雕。中方策展人翟胜利介绍,这三座石雕距今已经6000多年,对人物神态和衣着的刻画非常细致。
翟胜利说,当时的雕刻者们创作热情非常高涨,见到什么就会雕刻什么,此次展览展出了石马、石鹰、石犬等,要说这件石马可真算是沙特国家博物馆的“压箱宝”了。它应该创作于公元前9000年左右,在其鼻子至肩膀附近有一条形如缰绳的隆起。
“我们都知道,驯养的马才会有缰绳。”翟胜利说,2010年石马出土的时候引起了不小轰动,因为在此之前考古界一直认为人类驯养马是从公元前3500年的中亚开始的。这件石马的出现,很可能把驯养马的历史提前了5000年。
在此次沙特出土文物展的宣传海报上,一件金面具被放在居中的位置,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和富有的气息。翟胜利说,这是沙特方面带来的一件非常有特点的展品,出土于一座少女的墓葬,反映了阿拉伯半岛部分地区在公元1世纪左右的丧葬特点。
2015年,西汉海昏侯墓出土大量陪葬黄金引起轰动,而古代沙特地区一些商人的财富可不逊于海昏侯。翟胜利说,沙特人的富有从古至今都闻名于世,从一座普通富家女墓葬出土的金面具和金饰便可见一斑。
沙特的财富现在主要依靠石油,而在古代,沙特的香料是世界独一无二的。为了运输香料,形成了著名的“香料之路”。欧洲的金银珍宝,沿着“香料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沙特。这次展出的少女金面具就具有典型的希腊风格,可见“香料之路”给沙特带来的文化融合。
在展厅里,与富家女的金面具展柜相隔不远,一尊男性石雕靠墙站立。翟胜利介绍,这尊高大的石雕来自一座神庙,年代在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之间。据推测,石雕应是当地一位统治者的造型。
这尊石雕姿态严肃,双拳紧握,精心雕琢的肌肉线条让人感受到他的健美身材。翟胜利说,这尊雕像与埃及一些地区出土的神像颇为相似,这也印证了阿拉伯半岛是一处重要的文化交融之地。
除了古代地区领袖的石雕,展览中还有能够体现沙特第一王国、第二王国的遗物包括一些武器、珠宝以及文字材料。特别是沙特王国的建立者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一些个人物品,黄金佩剑、长袍、长枪、驯鹰装备等物品让观众有机会真切了解沙特王国建立者的一些个人生活细节。
不过,无论是阿拉伯半岛的古代君主,还是现代沙特的国王,其尚武和富有都可以从展出文物中窥见一斑。
众所周知,著名的圣地麦加就在沙特境内,从古至今,无数人走过茫茫荒漠到麦加朝圣,这样也形成了很多朝圣之路。
据翟胜利介绍,在这次展览中,克尔白天房之门是最重要的展品之一,也是朝圣者心中的圣物。此外还有一块难得的朝圣里程碑。在古代,朝圣者行走在大漠里,路上竖立的里程碑就给他们心里注入了希望,告诉朝圣者距离麦加还有多远。
展览中还有数块造型奇特的石刻,它们形状都很不规则,上面刻满了文字。翟胜利说,乍一看很多观众认为这些石刻是造型别致的艺术品,其实它们的真实身份是墓碑。与大家印象中的墓碑有很大区别,这些墓碑未经规整,都是直接雕刻在天然的石头上,所以才有人工难以形成的奇特造型。此次沙特古代文物的首次中国之旅将一直持续到3月19日。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文
李木易/摄